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2007年6月以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受理消费者以欺诈为由要求经营者双倍赔偿案件的数量突然增加,已不再成为社会焦点的消费者双倍索赔问题再次引起了人民法院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来 信近日我花 50 0元邮购了两本书 ,翻阅后发现两书中竟有 1 1 0 0处错误 ,据此 ,我要求经销方除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以下简称《消法》第 4 9条的规定双倍赔偿书款外 ,还应按每错一处赔偿 1 0元及其因此造成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 ,行吗 ?读者 :杨某复 信买书是消费 ,购书人的正当权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在购买者与经营销售方双方因书的质量问题发生纠纷时 ,其处理准则原则上可以适用《消法》。但从来信看 ,你要求按《消法》第 4 9条规定赔偿双倍书款适用法律不妥 ,因该条的规定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3.
首创汽车销售适用双倍赔偿 去年3·15前夕,周瑞生在审理一例因购买汽车而引发的赔偿案中,大胆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双倍赔偿,成为因汽车消费存在欺诈而适用消法双倍赔偿的全国首例。  相似文献   

4.
审判实践中欺诈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强 《法学杂志》2003,24(2):49-51
欺诈案件的处理 ,涉及到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 ,但上述法律对欺诈的规定过于简略 ,因此对欺诈故意的认定、知假买假、双倍索赔等问题加以探讨 ,便于在审判实践中正确处理此类案件。  相似文献   

5.
17年前的一场意外致好友眼睛受损,一份一次性赔偿协议,到底是要一次性解决赔偿问题,还是别有用意?17年后,失明的当事人可否继续索赔?  相似文献   

6.
毋庸置疑,“消法“第四十九条的实施,对于帮助消费者树立权利意识,鼓励消费者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作用.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消法“四十九条的实施并不彻底,例如,在商品房的销售中消费者受欺诈的情形比比皆是,但因房屋价值较高,一直被认为是特殊的商品,法院受理该类案件后至今还无一例适用“消法“进行处理,以房地产商的欺诈行为更无一例作出双倍赔偿的判决.……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开我国惩罚性赔偿之先河,自从"王海现象"以来,第49条规定已深入人心,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日渐觉醒,不断拿起法律武器向欺诈消费者的商家宣战,要求"双倍赔偿"。但是因为其规定过于笼统,导致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本文从双倍赔偿问题谈起,多角度地探讨了49条规定之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车辆因小事故而漆面受损,花几百元修好作为新车出售,汽车经销商的这种行为属于什么性质?是故意欺诈还是过失行为?是局部欺诈还是整体欺诈?局部欺诈部分的价值如何认定?消费者和经销商对簿公堂,消费者要求退车并赔偿一倍车款等计14万余元,经销商不同意退车并只愿象征性赔偿,这起特殊的消费权益纠纷案历时两年、三进法院,最近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9.
2002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房地产领域的投诉居各类投诉第一位。消费者在大声疾呼“保护我们的权利”,而房地产商实力雄厚,消费者往往难以与之抗衡。河南鹤壁中级人民法院最近就一起房地产纠纷案件判决开发商承担双倍赔偿责任,唤起了买房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信心。但是,商品房市场反欺诈究竟如何适用法律,消费者如何识别欺诈,法官如何认定欺诈,双倍赔偿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消费者众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集团诉讼,消费者协会如何支持起诉等诸多问题或存在争议,或有待理论的支持与立法的完善。这样一个问题不仅在实践中比较突出,而…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工商局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有下列情品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可要求双倍赔:(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2)采取虚假或者其它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是成功的,但其适用范围仅限制于商品欺诈和服务欺诈的违约责任,不包括侵权责任,同时确定最高限额为价金的一倍,都存在缺陷.<侵权责任法>和<食品安全法>规定了恶意产品损害责任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也存在部分问题.修订<消法>,应当借鉴美国惩罚性赔偿责任和我国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规定惩罚性赔偿金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欺诈行为之一的,应当赔偿消费者所受的损失;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的,应予增加,增加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相似文献   

13.
公平交易权,是消费者的一项重要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文简称消法)第49条对经营者的商业欺诈行为规定承担双倍赔偿责任。实践证明具有较强的惩戒功能。但是由于缺乏对消费者获赔的主观方面明确规定,法理和司法实践中对知假买假者能否获赔,成为赔偿对象观点做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获赔的构成要件为购买行为和经营者欺诈行为两个要素,知假买假者具有获得赔偿权,成为赔偿对象。另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获赔的构成要件有三,即购买行为、经营者欺诈行为和购买者无主观恶意,知假买假行为人不是“消费者”,不…  相似文献   

14.
一、商业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及认定。在我国,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欺诈,就是采取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那么,在法律意义上“欺诈”又是指什么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49条关于“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  相似文献   

15.
商场为了更多地销售商品。打着“全国统一零售价”的旗号,最终被法院判决退还商品并双倍赔偿,落了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  相似文献   

16.
亚生 《江淮法治》2009,(12):34-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被当作奢侈品的汽车越来越多地驶进寻常百姓家。可是,用户一旦买到以欺诈行为生产、销售的汽车,怎么办?是依照《合同法》,经营者构成违约,车主要求将车子退回,还是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简称“《消法》”),经营者构成侵权,车主要求“退一赔一”?如果索赔,是由卖车的商家还是产车的厂家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亟待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亟待修改侯向磊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该条款规定了有欺诈行为的经营...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实践中,客运途中因交通事故导致乘客伤亡,当事人以违约责任为诉由还是以侵权责任为诉由因适用标准不同导致赔偿数额相差悬殊常成为争议的焦点。乘客伤亡之损害赔偿责任原则上应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民法通则》等有关规定,由导致损害事由发生的责任者承担,在加害人不明的情况下由承运人先行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一方面,因为对绝对权的保护原则上系基于法律的规定而非当事人的选定或约定,责任竞合也不能在普通规范与特别规范之间产生;另一方面,《合同法》第113条第2款明确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为,消费者要求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惩罚性赔偿的前提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之故意,显然,乘客交通事故伤亡损害事件中不存在这种欺诈的故意罪。  相似文献   

19.
美国通过长期立法和司法实践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证券欺诈赔偿诉讼制度。其在明确受害投资者诉权的法律依据、因果关系推定、损害赔偿量化及鼓励个人索赔的诉讼机制设计等方面进行的制度和观念创新 ,对我国证券欺诈民事赔偿制度的完善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惩罚性赔偿,英文是 punitive damages,其含义是指在民事损害赔偿中,恶意加害人除了要赔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外,法律还强制恶意加害人增加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条有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即“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其受到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应该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惩罚性赔偿条款的设立及其广泛适用对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商家的欺诈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的秩序起了很大的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