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理论界关于“国学”的讨论,吸引了不少的学者,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一定关注,“国学”的研究和讨论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在国学的讨论中,学者们的看法并不一致,现综述如下: 一、是否存在“国学热” 一种意见认为,“国学热”是被“炒”起来的,应当降温。有的学者指出,80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2,(11):61
赵晓阳在8月15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撰文指出:2012年3月,笔者有幸参加了美国亚洲研究协会的年会(简称AAS),心中颇有一些感想。会议前期的事务完全由学者自行解决——确定小组的讨论题目、联系参加小组讨论的学者、主席、评论人,再确定一个主申请人来撰写申请报告,只要讨论题目在亚洲研究的范围内即可。AAS的学术委员会根据这份申请报告和论文要来决定,是否同意本研讨小组来参加AAS会议。余下的就是学者"个体跳舞"的空间了。AAS的会议手  相似文献   

3.
现将国内学者关于人类中心主义问题的讨论综述如下,供参考。 一,国内外学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 1、国外学者的主要观点 美国值物学家墨迪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论著中展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观念,其要点有以下四个方面:(1)人类评价自身的利益高于其它非人类,这是自然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5月1日至3日,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召开了题为“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内外学者共120多人,其中海外学者27人;除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学者外,国外学者分别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经过评选通过,提交会议的论文约100篇。有17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就自己的论文在大会上发言。会议分总论、人物、文化。其他四个小组进行讨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荦荦要者分述如下。一、宏观研究有所前进提交这次学术讨论会的论文,有一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总体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现实状况、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综述。作者认为,近些年来,学者们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1996年6月22—23日,“民主和社会主义学者国际协会”在莫斯科大学召开了第五届国际学术年会,会议主题为《通向社会主义之路:改革还是革命?市场还是计划?》。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古巴、希腊、瑞典、保加利亚、奥地利、日本、南非等21个国家的39名外国学者及50余名俄国学者与会。会议集中讨论了以下四个  相似文献   

7.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在哲学界已开展了几年。在讨论中,不少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把讨论引向了深入。但是由于理解之问的分歧之大在人们思想中也引起了一定的混乱,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希望通过近期部分学者对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之最新成果,突出其几个主要观点作如下概述,以求从中析辨人们关心的几个理论是非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与西方国家迥然不同,也因此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和学术。如果套用西方概念和学说来讨论中国的事情,往往隔靴搔痒、说不清楚,甚至出现误读。在政治思想领域,中西方关注的视角也有很大差异。对此,有学者做过专门研究,提出西方学者比较关心"政体"问题,而中国很多学者则关心"政道"问题。西方不少学者认为政治生活中"政体"是最重要的,因而重点讨论权力怎样产生、分配和制约,喜欢用民主与专制对立的框架进行分析。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历史上讨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19—21日,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数十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30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新中国六十年。与会学者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意识形态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党史研究室、中共唐山市委、北京大学、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共同举办,中共乐亭县委承办的纪念李大钊诞辰115周年全国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10月29日至31日在乐亭县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以"李大钊与中国现代新文化建设"为主题,收到全国论文90余篇,经会议学术组评审筛选入会论文60余篇;会议分发了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辑的<李大钊研究论文集>2部、吴汉全的学术专著<李大钊与中国现代学术>、中国唐山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编注的<李大钊诗文选读>等著作.学术讨论会除国内近百名学者与会外,韩国、日本、俄罗斯的学者也应邀出席.学术讨论会安排学者大会发言,并开展了小组的广泛讨论,各位学者充分发表意见,学术交流气氛浓烈,会议开得非常成功.现将会议讨论的问题和学者们提供会议论文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中国人学学会、教育部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基地等单位在南京联合召开了“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与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一、关于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学者认为,对以人为本应…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1,(19):33-37
2010年5月24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主办了一次题为“中国道路:回顾与展望”的国际论坛,来自国内外的80多位学者进行了自由而广泛的讨论。中国近百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30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者多用“中国道路”的表述解说中国崛起的“事实”。“中国道路”“是否可持续”之所以日益成为讨论焦点,既源于“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追问之完满求解,亦源于为拉近“中国思想”与“中国道路”的距离所催生的思想话语建构冲动。总体来看,即便“中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还远未成熟”,国内学者仍多对其在未来的可持续性怀有信心,体现出乐观或谨慎乐观态度。部分学者在承认“中国道路”迄今取得成功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较多。由此而言,国内学者在基本认同“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的同时,对其未来的目标模式颇多讨论,这将影响着“中国道路”的有关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建国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关学者从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等多角度分析这一主题,并形成了几种主导性的解释模式。同时,也有学者以西方的一些理论和分析范式为基础对未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走向提出了各自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在昆明召开了第九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现将会议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对东方社会发展特点的认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是会议讨论的重点。有学者认为,绵延数千年的中国政治制度最主要的特点是官僚制度和政治文  相似文献   

16.
韩振峰 《党建》2011,(1):31-33
当前,学术理论界关于"中国模式"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大部分学者对"中国模式"的提法持肯定态度,并对其内涵和意义作了系统论述。也有部分学者对"中国模式"的提法持否定态度,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中国模式",或起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形成什么"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杨名 《党史博采》2009,(4):10-12
朝鲜战争一直作为美苏全球冷战大背景中的一个局部的热战吸引着学者和人们的眼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美国学者对此历史事件的研究是最早的,其公布了许多关于朝鲜战争的档案,同时许多当年参与朝鲜战争的军人和政客也参与到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党的利益整合功能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国内学者开始借鉴西方政治学和政治社会学中的理论,从党建学的角度来研究党的利益整合功能问题,并围绕相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是近年来海内外学者讨论的热点;如何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一项战略任务。现将关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主要问题的讨论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的繁荣离不开对各自领域前沿问题、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离不开对这些问题的多角度探索和争鸣 ,本刊为推动目前政治、哲学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的研究 ,邀集省内外部分专家与中青年学者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经过讨论 ,大家对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 ,对社会科学目前的研究方向有了更科学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