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彤  王林 《理论探讨》2004,38(5):53-55
要积极推进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优化问题,当前,尤其需要增加中小民营企业获得融资特别是长期融资的机会,以增进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发挥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困境的实质及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营企业的困境是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的产物,归根到底是多年来内嵌于我国政治经济结构的制度和体制问题的集中引发。必须把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对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制度和体制环境进行反思,从制度设计和体制层面上进行根本性突破,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基础,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县域民营经济融资困境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尤以融资困境最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发展资金匮乏、融资渠道单一、贷款困难。本文分析了县域民营企业产生融资困境的成因,提出了对策:一要转变观念,营造县域民营企业融资的良好环境;二要革新除弊,建立县域民营企业融资的金融体制;三要多管齐下,探索县域民营企业融资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已成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推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解决剩余劳动力的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正处于“二次创业”的起始阶段。在“实现西部大开发,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下,针对目前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融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民营企业现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1997年以来,人民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与扶持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既由“抓大放小”转变为“抓大扶小”。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中,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认识环境、融资环境将前所未有的宽松。但是,民营企业发展在宽松的同时,也面临从未有过的困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抓住历史性的机遇,以有效的对策与方法,将民营企业做好、做大、做强,是放在民营企业家面前无法回  相似文献   

6.
陆显斌 《学理论》2012,(29):113-114
我国的中小企业总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类企业在促进经济、创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如贷款难、担保难、政策歧视等。解决对策是:申请发展专项资金;引进新的股东;吸引风险投资;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加强金融监控;提高自身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7.
魏文静 《理论导刊》2005,(10):14-15
资金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取决于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市场环境。目前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无疑增加了融资的成本,降低了融资的效率。因此,应重视民营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确保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葛琳 《党政论坛》2020,(1):41-45
社会企业作为一个公益性和商业性并存的混合体,一直饱受学界和社会的争议,但就社会企业的发展来看,社会企业以实现社会目标为价值理念,将商业模式与社会服务创新紧密结合,是以实现社会目标为导向的组织类型和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此价值取向也决定了它是适合我国今后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剂良方。除了其价值取向,不管是从宏观政策背景还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需求来看,社会企业都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股力量。但其由于宏观制度尚未给出法定意义上的官方认证、以及存在着同行业竞争困境和社区文化认同困境,社会企业尚未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创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企业管理和控制的理论体系。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扩张、壮大与可持续发展。对民营企业进行治理主体和治理机制创新是完善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生态、资源、人口、教育、科技等诸多因素,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公益性、整体性的特点。实施生态治理,牵涉到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多个利益主体,需要统筹规划,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治理的顺利开展。但目前我国生态治理工作存在着多元治理主体利益冲突、多部门配合失调以及公众参与障碍等诸多问题。因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观,培育有利生态恢复的生境;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形成多级治理合力;加强部门职能的协调,创新联合治理的体制与机制;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治理质量;调动广大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夯实合作建设的基础等多部门合作与协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转型社区是现代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必然产物,构成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表征。通过实地观察和走访,发现社区存在居委会与基层政府边界不清、社会资本弱化等问题。文章重点从制度视角分析了社区治理结构性困境的生成机制。基于分析脉络与调研实际,从政府与社区双维度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并指出只有将国家制度安排与社会内生规则有机统摄,才对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俞欢 《团结》2007,(4):48-49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方式较多,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获得资金。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在自身内部进行资金的融通。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遇到了极不公平  相似文献   

13.
民营科技企业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民营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在进行研发和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等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融资困难成为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调查访问和数据分析,论证了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困境.以及影响企业融资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而提出大力发展担保业、尽快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事物治理的困境及其克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公共事物的治理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市场派在公共事物治理中面临的三种困境 :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困境 ,接着对政府派在公共事物治理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克服公共事物治理困境的五条有效途径 :建立多中心治理结构、建立自主治理结构、提升政府能力、广泛的公众动员及培育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5.
对公共事物治理向来有两派主张,政府派认为,由于公共事物的公益性及政府作为"公共人"的性质,由政府治理公共事物天经地义;市场派则认为,"理性经济人"的自利性及追求效益最大化会导致帕累托最优。因此,公共事物交由市场来治理能取得较高的效率。然而,目前两者都面临深深的困惑。仅仅靠某种单一的形式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建立多中心的、自主治理结构,实行广泛的公众动员和公众精神培养。  相似文献   

16.
李鑫 《学理论》2014,(7):21-2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改居"社区应运而生,这种社区不同于农村村委会也不同于城市社区,这一新生共同体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困惑和挑战。"村改居"后的社区主要面临社区自身角色的转换,社区自治中如何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发展自组织以便更好地管理社区三个主要方面问题。因此,"村改居"社区建设应该从积极转换角色,鼓励群众积极参加社区事务,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李静 《理论导刊》2013,(7):52-54
网络治理是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它结合了第三方政府和协同政府的优点,强调在服务过程中公民应该拥有更多的选择权。网络治理强调主体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公共利益成为各个行动主体的共同追求,充分体现出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政治价值。但"理性经济人"的存在不可避免会出现合作困境,"搭便车"效应也可能会导致参与困境,职责难以划分会出现责任困境,而公民直接参与则会危及代议制政府、政府空心化从而出现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8.
社会协同治理的本质是从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单一掌控转向政府与社会双向合作治理的过程。现代文明的构建,"五位一体"的提出,预示着中国社会正逐渐走向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现代化进程,社会治理无论涉及的范围还是复杂的程度都大大增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协同治理"的理念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以社会协同治理作为当前社会转型下的主要社会治理模式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居民自治力量发育严重不足,居民参与意识不强,使得社会协同治理面临"主体精神意识缺失""强一元主体理念横行""缺乏顶层设计战略机制"等困境。  相似文献   

19.
20.
当前,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治理的实践形态主要有决策性协商治理、听证性协商治理、咨询性协商治理、协调性协商治理和评议性协商治理等五种类型,这些协商性实践形态体现了多元主体互动合作、民主共治的协商治理。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开放和多元化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治理的政治价值和民主效能逐渐显现,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优化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治理应主要从培育乡村治理主体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素养、改进协商治理的具体制度设计和安排、构建良好的协商治理机制运行环境和完善以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为核心的设施建设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