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24年—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在中国大地上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史称"大革命"。革命军东征北伐,工人罢工、起义,农民、学生、妇女响应参加,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周恩来积极投身于这场革命斗争,从东征到北伐,从广州到武汉,始终亲临前线指挥奋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自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到1930年上半年,在领导红军战争和根据地建设过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逐步解决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条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在开辟这条新道路中,不仅进行了亲身实践,而且从理论高度加以阐述,因此他的贡献最大。早在1928年,毛泽东灵活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的客观实际进行科学分析,并对井冈山根据地和其他根据地及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首先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10)
道路关乎生命,中国共产党一直都非常重视道路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运用新的视角研究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和创新点,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是从湘赣边秋收起义受挫后“引兵井冈”开始的。在此之前,他已萌发了到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上山”思想。本文试就毛泽东“上山”思想的渊源、付诸实践的起点,以及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关系等问题谈些看法。 一、毛泽东“上山”思想产生的渊源 毛泽东萌发去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时间,可以确定为1927年年中。马日事变后,革命形势日趋紧张,客观上要求共产党人寻求新的革命出路。中央和湖南省委的一些同志(如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董必武等),开始提出“上山”问题,但以毛泽东最为突出。第一,他提出“上山”主张早。据目前发现的史料,党内最先提出“上山”问题的,除瞿秋白外,就是毛泽东了。第二,他提出 “上山”的概念明确。据袁任远回忆:马日事变后,毛泽东在武汉召  相似文献   

5.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探索,不仅为我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我们今天坚定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道路自信",不仅源自于对中国国情的正确研判,而且源自于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更源自于勇于探索、善于探索的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6.
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随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总结这条道路的理论也在进行,到1930年基本形成。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中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也达到完善和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是这条道路理论的全面实施,取得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从本质上说,这个问题是由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寻求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曾作出过许多艰辛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不是别人而是毛泽东发现并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从而为复兴中国革命和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共六大后,周恩来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事部长参与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因当时强调工人成份而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的向忠发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起核心领导作用,故在此后  相似文献   

9.
刘焱 《党的文献》2007,1(5):23-27
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中,周恩来较早提出和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在中国革命被迫转入农村的环境下,他的土地革命理论和实践值得关注.瞿秋白关注土地革命的中心问题,阐述了土地革命的核心要素,制定了土地纲领和文献,推动土地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梳理瞿秋白的土地革命理论及实践对当前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向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包括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而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指出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能性,也就是指出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条件。这些条件是:中国的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给革命力量的发展以可乘之机;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还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反共反人民的军阀统治,工农群众受到更加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工农运动受到严重摧残,党的各级组织被破坏,许多共产党员被杀害,中国革命处于非常困难危险的时期。在这个紧急关头,如何建设我们的党,如何度过难关,引导革命走向胜利?这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1927年7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对政局宣言”,公开揭露蒋汪反革命面目,郑重声明“本党为保  相似文献   

13.
徐涛 《党史纵览》2018,(2):31-33
正中国共产党自创立起就有党的交通工作。毛泽东曾称赞党的秘密交通工作为"红色血脉",这条"摧不毁打不烂的地下航线"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大革命陷入低潮,共产党人遭到搜捕杀害,全国一片白色恐怖。在这种形势下,8月21日,为建立党内交通网,中共中央专门下发了《中央通告第三号》文件,从中可以窥见当年我党建立秘密交通网的工作任务和困难程度。文件指出:"中央因为经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地方"特委" 与农村武装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正确方针.通过何种组织有效地领导民众举行武装起义和建立政权,是能否贯彻八七会议方针,能否挽救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党的地方"特委"这一组织适应和满足了发动武装起义的各种条件,弥补了省委、县委在领导武装起义过程中的局限,成为大革命失败后各地发动武装起义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者.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11,(3)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在成立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边界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16.
陈登贵 《广东党史》2003,(6):9-11,8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的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辈,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后来终于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开辟这条道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一个历史过程。本文主要论述毛泽东为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杰出贡献,借以纪念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失败后 ,在中共党内普遍存在着急躁复仇的情绪。由于党内领导人也存在“左”倾思想 ,于是 ,把革命形势判断为处于“高潮”时期 ;相反 ,陈独秀却比较冷静地注意到革命形势的不利局面 ,从而提出了“低潮”论。这种在当时看来“右倾”的观点与论调 ,自然受到党中央的批评。那么 ,陈独秀的低潮论与“左”倾中央的高潮论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呢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年初,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开始形成”。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实线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井冈山斗争时期正是全国革命处在低潮的困难时期。这时,无论从客观形势还是从革命主观力最来看,红四军前委只能把开展游击战争、创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点放在已经建立起来的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巩固  相似文献   

19.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与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通常是被看作很不相同的两种理论。然而,只要细加比较,便可发现它们的一致性。 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都是在承认暴力革命学说的前提下,对武装夺取政权的形式或时机作出的某种独特的构想。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对马、恩暴力革命学说的发展。其论据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出现跳跃式局面,一些后起的国家在短期内超过了某些原来比较先进的国家,它们需要按照自己韵政治、经济实力重新瓜分世界,这样就与老牌国家发生了冲突和矛盾,战争成为不可避免,从而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在它们统治的链条上出现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可以在这些地方首先发动革命,使社会主义在个别国家内的胜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也是党内早期研究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在1925—1927年的大革命中,随着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革命所及地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瞿秋白发表一系列文章予以鼓励和支持。遗憾的是,革命形势在1927年4月骤转低潮,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在农民运动的策略中明显体现,农民运动严重受挫。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对农民运动的策略做出了深刻反思,并结合历史背景和革命现实对农民运动做出了进一步认识,为党开展土地革命和领导农民运动提供了新的策略和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