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智慧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这是易中天先生书中的一句话。没错,知识是普存的,但能否变成智慧,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可以学习知识,但并一定会转化为个人智慧,只有经过思索,提炼升华,真正与个人的思想融合的知识,它才会成为智慧。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转折点,是“领悟”。如何领悟,可能我们需要他人的点拨,或者说是启迪。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生活》2010,(9):47-47
鳊辑老师:长期以来,《法律与生活》深受我们大墙中人的欢迎和喜爱,是我们学习法律知识最好的导刊,并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正因如此,我们一直关注她的成长,用心呵护她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3.
人一出生就开始了学习:学说话,学走路,学一切维持生命的本领。但这种学习,只知道学什么,尚不知道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因而还谈不上自觉的学习。只有知道了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时候,才是自觉的学习。律师,作为理性程度较高的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当然应当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表现在,我们知道自己的职业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知道我们所处的客观环境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知道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来克服我们自身知识、能力、水平与客观要求的矛盾。因此,我们首先应当是自觉的学习者。学习有不同的目的或动因,因…  相似文献   

4.
知识的本质新论——一种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知识本质的认识一直受哲学认识论影响,七十年代兴起的认知心理学为我们研究知识的本质开辟了新的途径。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知识的本质是两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具有不同的表征。近年来知识网络概念的提出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电子知识产权》2011,(10):16-18
1991-2011,我们20岁了,在这段中国知识产权的黄金岁月里,《电子知识产》编辑部感谢各位多年来的呵护和关爱,让我们一起共建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6.
毋让传统知识的宝藏继续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德镇陶瓷,文港毛笔制法,皮影戏艺术,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化宝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每隔半年就召开一次成员国会议,专门讨论有关传统知识保护的议题,不久前在日内瓦举行了“知识产权与遗产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政府间委员会”(WIPOIGC)第十二届会议,各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巨大财富流失的危险,都在考虑如何更有效地保护传统知识这样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题记:当主持人念完知识竞赛的最后得分时,我们知道,最终沙坪坝区院没有被“平反”,而是获得了第四名……  相似文献   

8.
从知识经济的特征看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悄然逼近我们,这一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形态,使得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而人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则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因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而这一变化又必将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之际,了解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把握未来职业教育的变革趋势,主动按照时代需要超前规划前景,就成了所有职教工作者务必深思的现实话题。知识…  相似文献   

9.
论知识产权的界定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或许我们已经熟谙“知识产权是私权”的法律理念。但稍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精神的人们不禁要问,知识产权为什么是私权?它的界定依据或曰基础又何在?本文拟就此略抒己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追根溯源──由知识产品的特征说起 关于知识产品.目前还未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就工业知识产品来说,张守一教授将之定义为:“当知识的贡献率超过工业产品价值的50%时,这些产品就成了知识产品。”①这是从知识、智力的含量来界定的.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知识产品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主要依靠人的脑力劳动生产出来的.可供人们使用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已有不少论著,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各种合理化建议,但是总体上没有跳出利用传统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中医药的圈子。实际上,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得中医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保护和发展。从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产权理论、国内法与国际法关系、被动保护与主动制裁角度研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发现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具有传播及时快速、可海量存储、跨时空和交互性等诸多特性的互联网,其可爱之处早已是众所周知的——它不仅能让我们轻松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与资源,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满足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认知需求,还可通过其丰富的休闲娱乐功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并为我们放松心情、对外联系、结交朋友等提供了诸多便利。不过也有人断言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2.
福柯的系谱学对权力/知识的分析对人-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与书写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学实践领域也受其冲击而发生了话语的转换。如果我们从系谱学的角度来反思教育学寻求学科化的历史进程,就会扩大对学科这一概念的理解:作为权力/知识实践方式的学科制度不仅是科学化的标志,也是控制现代生活的策略与技术。因此,对作为一门学科形式存在的教育学知识的寻求未必是适当的或必要的。目前,我们似乎更应该走进学校日常生活,由此迈向具体的教育实践。这或许是教育学走出迷茫之路的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开栏的话 从本期起我们开辟了《经济视点》栏目,旨在为读者介绍国家在经济改革方面启动的重大的措施和经济改革中的一些新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要求。 尉健行同志在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财政金融研究班座谈会上指出,“学不学习金融知识,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不只是一个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高低的问题,还是一个涉及反腐败能不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来开展的重大问题。……没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就谈不上贴紧经济,就容易游离于经济中心之外,很多引以为戒的问题看不到,看到了也不了解症结所在。”这些话或许更…  相似文献   

14.
何璐 《法律与监督》2007,(12):39-40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吗? 今天,这已经是一个三岁小孩都可以回答的问题。 但是,就在四百多年前,提出这个问题、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智慧,更需要突破旧思维的勇气和力量。正是依靠这样的知识、智慧、勇气和力量,我们才拥有了今天的思想——被解放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征地难公证有良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多少年前鲁迅先生曾为国民文化素质低下而甚感悲哀。多少年后,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又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曾说:“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普九能扫除文盲,而培养人才还得靠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高校是尖精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16.
从1993年起,广州市建立和健全了~套行之有效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坚持每年对全市1500多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脱产轮训一次,用3天时间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从1993年起,我市已连续7年举办了副局以上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46期,共8100多人次接受了轮训。我们在组织学法培训班时注意突出了“三性”:——突出内容的新颖性。在选择学习内容方面,首先注意及时性。我们把国家新出台的或新修订的。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课程。近几年来,我们先后为市5套班子成员和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举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格言的智慧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们吮吸着知识的营养;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里,我们追随着智慧的光芒。法律格言言简意赅,蕴藏法理,有的含蓄无穷,令人回味深思;有的形象直接,让人会心捧腹。法律格言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是法律文明演变和发展的结晶,是法律文化遗产的精华。  相似文献   

18.
蔚泓 《法人》2004,(2):152-153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其实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知识。比如在自由市场里买东西,我们喜欢与小商小贩讨价还价;到银行存钱,我们要想好是存定期还是活期。经济学对日常生活到底有多大作用,有一则关于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故事可以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律师》2006,(6):25-25
年轻活跃的律师汇聚在一起,我们在一起探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与我们个人有关,应该关系着我们作为一个群体的责任,服务着社会。通过这次论坛,我们在一起沟通探讨和提高我们的工作。这样我们才能对那些不行的人做出更多的付出,思考作为一名律师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当然是意味着我们不仅仅关注个人的利益。我相信法律职业它象征着崇高的目标。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不管是付出我们的时间,还是知识,我们有责任为公共利益而服务。我们作为律师获得了很大的殊荣,这也是我们的义务并且服务于社会,这次论坛邀请我谈谈我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20.
法律信箱     
你有困惑,我来解决。这就是我们开办本栏目的宗旨。法律信箱意在通过来信解答的形式,为 广大读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宣传法律知识,共同构建一片正义的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