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前言民法学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对既往工作的回顾。通过回顾,可以大致勾勒出我们先前走过的道路、已经取得的成就、仍然存在的问题。大概在十多年前,曾经有法学期刊在每年第一期集中发表法学各学科的研究综述,评点上一年度相关学科发展基本情况。可惜这一做法没有能够得到延续。最近十多年来,中国民法学界几乎没有相对系统的发展评述。〔1〕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民法学发展情况的唯一有意义的尝试,就是"中国法学创新网"给出的"法学论文发表数  相似文献   

2.
<正>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民法学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学术观念方面,还存在一些思想上的束缚和认识上的局限。总之,中国民法学要大发展,就需要有观念上的大转变。我认为,当前我国民法学的观念转变有两大任务,一是清理苏联民法学的影响,二是摆脱概念法学的束缚。其中,第一项任务为尤为紧迫。一、关于清理苏联民法学的影响我国在50年代和80年代曾较大规模和较为系统地引进和接受苏联民法学。由于前苏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法学、民法学的研究重点应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经济法学和民法学是法学中的两个重要学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两个学科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学、研究队伍壮大了,两个学科共发表论文三千多篇,还有一些学术专著,提出和论证了不少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学和经济法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还有一些学者,参加了民事立法和经济立法工作,并对进一步搞好立法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回顾这些成绩,使我们对开创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的新局面,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4.
民事法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涵 《法学研究》1996,(1):14-26
一、概述 1995年第1期发表的述评是以“民商法学”为题的,没有包括民事诉讼法方面的内容。这一做法受到一些同行的批评。这次述评以“民事法学”为题,把民事诉讼法学包括进来。因此,本文所谓“民事法学”,包括民法学、商法学以及民事诉讼法学。将民法学和商法学归为一类,似  相似文献   

5.
江启疆  张涵 《法学研究》1998,(1):135-142
经济法学研究述评江启疆张涵总体观之,我国主要法学刊物1997年发表的经济法学术论文不多,其中有几份较为重要的刊物在这一年度中一篇经济法论文也未发表。主要法学刊物发表的十多篇经济法论文较为集中地讨论了以下问题:(1)经济法的基本理论问题;(2)反垄断...  相似文献   

6.
张新宝 《法学研究》1998,(1):113-121
民法学研究述评张新宝同上一年度一样,1997年我国的民法学研究较为活跃,发表的论文较多,出版了一些理论著作和教科书。在这一年里,法学界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民法通则实施10周年的学术活动。10月中旬,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在厦门召开了今年的年会...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概况 2000年民诉法学研究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出版发行学术著作及教材达十余部,发表论文近三百篇.本年度,一批颇有分量的民诉法学专著的相继出版,将本学科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法学的反思的再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艺 《现代法学》2007,29(3):65-69
一、对中国法学反思的历程与功能邓正来先生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系列论文的发表在法学界又一次掀起了对中国法学的反思和批判热潮。在我看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法学一直是在一种普遍的反思性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学术思考取向下复苏、推进和发展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学期刊的数量相对稳定,其发表论文的容量也无多大变化,但研究人员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审稿制度不仅是法学期刊服务学术的根本要求,还是法学期刊健康发展的关键.同行审稿制度在法学期刊的适用,既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也存在一些广为诟病的缺陷.对这些优势与缺陷的全面梳理,目的在于实现同行审稿制度与三审制的有机衔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法学期刊的良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整个法学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张新宝在本刊1995年第一期刊登的《一九九四年中国法学研究回顾》中,我们没有对我国1994年的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进行评述。在本刊1996年第一期刊登的《一九九五年中国法学研究回顾》中,我们将我国1995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有关情况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三大最具权威期刊所发表的法学研究论文为样本,通过统计和分析三大期刊的载文量、载文长度和所发表论文的地区分布、机构分布、活跃机构、活跃作者、合作研究、引文量、关键词,评述其中所反映出来的2010年法学研究活动的一些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刑事执行法学研究概观 (一)学术著述成果丰硕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刑事执行法学类的论文400余篇,呈现出我国刑事执行法学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就著作而言,主要有:辛国恩主编:<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兰洁主编:<中国监狱学会20年>(法律出版社),王平主编:<恢复性司法论坛>(群众出版社),马志冰等编:<中国监狱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文明>(法律出版社)等.  相似文献   

13.
一、2007年刑事诉论法学研究概况 根据中国期刊网上的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发表于各类期刊的刑事诉讼法学论文、文章达两千余篇,出版的学术著作和教材60多部.  相似文献   

14.
一、物证技术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基本情况 2001年的物证技术学研究仍然沿袭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务实求新、不断探索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在全国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在有关学术会议上提交的物证技术学论文达八百余篇.同年,各种学术研讨会成为了物证技术学研究者们与实务工作者们交流学术心得及实践经验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15.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度发表的刑事诉讼法学论文及相关文章达1000余篇,学术著作成果丰硕。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呈现出繁荣景象。2005年度召开的学术会议主要有:(1)1月22-23日,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在山东召开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法学新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京平 《法学家》2007,(1):45-50
2006年度我国的刑法学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实务问题方面取得了进展,尤其就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刑罚改革、刑事和解等问题形成了研究热点.据粗略统计,2006年度出版刑法学著作包括个人学术专著、编著与译著不啻百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刑法学术论文2000余篇.①本年度刑法学学术交流频繁,举办了十余次富有成果的学术研讨会.②整体上看,2006年刑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许德风 《法学评论》2012,(4):154-160
随着立法的推进和法学研究的发展,我国民法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的进一步提升,有赖于共同学术平台的构建、就基础性价值达成共识和有效法律技术规则的形成。着眼于这些问题,《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一书成功区分了不同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不仅在知识上就具体的制度问题有所建树,更重要的是在方法上也有重要的突破,或许将成就未来民法学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韩大元 《法学家》2007,(1):35-39
一、宪法学研究基本概况 (一)重要学术会议 1.国内学术会议 2006年5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法学院与<法学>编辑部共同在山东大学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形成的历史过程与外国宪法学基本范畴发展的最新趋势;2006年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民法学与宪法学的学术对话"学术圆桌会议,共同探讨了宪法学中的民法问题与民法学中的宪法学问题;2006年12月16日在南京大学法学院举办了"公法与私法学术对话";2006年11月召开了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年会的主题是"宪法与新农村建设",与会的300多名代表集中讨论了农民的平等权、农民的宪法地位、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三农"政策与宪法等问题;2006年7月25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公法学的使命暨蒋碧昆先生法学教育与学术思想"专题研讨会;2006年11月12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与广东商学院共同主办了"何华辉先生去世十周年暨学术思想讨论会"等.  相似文献   

19.
从事法律史研究,既需要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史学与法学的双重知识结构,也需要在学术生涯中兼具史学家、法学家的双重学术品格:浓郁的学术情怀,坚定的社会责任。没有浓郁的学术情怀,没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学术韧劲,对于法制史的研究难以深入;没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对于国家、民族、社会鞠躬尽瘁的赤子之心,在法学研究方面,也难以形成有助于法制进步、国家发展的优秀学术成果。在这一方面,张晋藩先生身体力行,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法学60年的发展给我们诸多启示。在各个关健的时期,民法学者都能坚持独立的学术品格,这是民法学发展的学术基础。独立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即市民社会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民法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民法学发展的基本条件。正是改革开放,促使民法学不断发展。民法的研究充分吸收和借鉴他人的最新成果,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勇于创新,百家争鸣,使民法学的发展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