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史学科在近三十年前是法学的领军学科,是时势使然;近年来法律史学科从领军地位的淡出,除时势因素外,还有学科自身研究的对象和特点的原因。但是,这个“淡出”决不是可有可无,或可以为其它学科所取代。一个学科的发展决定于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经验社会”中,法律史作为“史”的依附不会遭到冷遇,而在发展迅速的商品社会中,“史”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相对减弱,这也是法律史学科被相对冷遇的原因。“法律吏”今后的发展,应多突出其学术性。它研究的是历史,寻找的是规律,探索的是未来,有时它仍然可以用来解释或警戒现实。  相似文献   

2.
《中外法学》2013,(3):462-480
一、学科生态与选文标准 从1979年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颁布之日起算,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已经迈人而立之年.在一门学科逐步走向成熟的时候,对本学科的研究进行阶段性的回顾和反思无疑有助于厘清发展脉络和学术传统,并确立将来应当着力发展的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学术规范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界颇为关注的问题。其与社会学研究对象紧密联系 ,在社会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 ,学术规范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的思维范式、方法和规则 ,是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在学科制度化与学科去制度化的相互博弈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制度既是构成现代大学组织制度的基础,又是促进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在知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背景下,学科发展面临着去制度化的压力;学科过度制度化制约传统基层学术组织的变革,给其组织模式和治理机制带来严重挑战。为应对学科制度危机,应从学科理念、学科结构、学科治理、学科文化等方面入手,创新我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的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回归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生产的学科属性,着力增强组织治理能力,提升学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法律》2008,(1):43-43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为科技法制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为科技法制建设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繁荣科技法学研究,提升法学研究水平,从2008年开始,本刊将与国内外重点法学院校(系)联合开设“院校风采”专栏,旨在共同探讨国内外科技法制建设与知识产权研究的新进展、新动向、新理论、新实践,重点推介科技法制建设的最新学术成果以及相关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学术的发展必假以时间方能判断其趋势,但经常地对学科的研究状况及成果进行总结,并通过这种的总结,对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加以分析则是提高学科研究水平的阶梯,也是学科学术史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个学科的发展总是离不开自身学术传统的建设,而要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学术传统,就不能不对本学科的日常进步进行及时的追踪和评估,展开实质性的学术批评。事实上,每个学者因研究所需,都需要就自己研究的议题作这种评价工作。但由于中国当前尚缺乏成熟的学术批评风气,这种工作往往如同冰山的下端,并不浮出海面,因此学者之间往往无法相互得知对方对本学科的实质判断,即便偶尔得知,也往往很难将对具体研究议题的判断整合成为对整个学科发展状况的评估。法学学术期刊原本就肩负着建构和守护法学学术传统的使命,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很少发挥自身的组织力量积极介入这一活动,而往往只是消极地等待学者就这方面内容撰文。刊物组织“专题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实质学术批评的作用,但这只是局部的介入——因为将诸多碎片拼合在一起,未必能获得全貌。在这一背景下,本刊尝试积极、系统地介入学科发展评估和实质学术评价,无疑具有某种填补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两大引用数据库CSSCI和CNKI,两大文摘数据库《新华文摘》和《复印报刊资料》,采用被引用和被转载两项指标,深入挖掘反映刑法学学科学术影响力的高被引论文,力图通过客观的定量数据分析,纵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刑法学的研究焦点,从而为今后刑法学的学术发展形成一个可供共同讨论的基本文献框架。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伦理研究状况的分析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创建行政伦理学学科的呼声与需求,考察了我国行政伦理研究十余年来的发展状况,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者做了描述,并分析了我国行政伦理研究在学术共识、方法运用、问题意识、知识积累方面的问题,同时从学科身份危机与研究路径模糊两方面反思了我国行政伦理学目前存在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校培养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高校培养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几点思考朱菊芳历史进入了20世纪的最后几个年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处于关键时期。面向21世纪,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都把培养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战...  相似文献   

11.
李川 《法学研究》2013,(1):62-65
随着学术分工进一步精细化和学科自主意识的形成,刑法学研究需要形成与发展体现学科特有的知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模式,而刑法教义学的提倡正是这种学科自立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个学科带头人,意味着他是一个统领、用贤、掌权和服务。衡量一个学科带头人的标准绝不仅仅是学术水平。在充当学科带头人的必要条件中,比个人学术水平更重要的,其实是与学术事宜有关的管理能力与人格品质。学科带头人是一项需要用心去做的工作,需要有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军事法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军事法学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本文简单介绍了该学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术观点 ,着重分析了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指出了该学科与法学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及其制度的、理论的、学术传承和研究队伍等方面的原因 ,对 2 1世纪初期影响军事法学发展的因素也进行了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近年来中国法理学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已从旧模式和教科书体系中解放出来 ,关注现实 ,并已形成若干带学术流派倾向的学术群 ,但也存在学术发展总结不足和学科建设不足等问题。文章着重从学科层次、价值取向、层次间的中介联系、体用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犯罪学在澳门高等教育中属于较为新兴的学科,虽然其发展历程较短,但成长较快,形成了独具澳门特色的发展之路,是中国犯罪学研究的重要区域中心。在教学上,主要有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开设犯罪学与刑事司法相关的硕士课程。在社会服务上,澳门在犯罪学国际学术期刊、学术组织方面均有建树,并积极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学术宣传。在研究上,澳门犯罪学具有国际化视野、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并在警务、司法、比较犯罪学等方面有着一系列特色研究。澳门作为中西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其犯罪学的未来发展值得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16.
狱内侦查学作为侦查学的分支学科,其学科理论研究还相当的贫乏,一些理论问题还有待澄清。“狱内侦查”作为专业术语具有侦查方法、侦查权力和学科意义三个层面的含义;基于不同的学术视角,狱内侦查学呈现不同的学科性质;狱内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狱内犯罪活动、狱内侦查活动、狱内犯罪的预防;狱内侦查学具有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的分析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门学科的生命力首先表现在基本范畴与学术规范的确立。宪法学作为研究宪法现象的知识体系,应确立表明其独立学科地位的范畴与学术话语。中国宪法学发展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需要认真反思5 0年来宪法学范畴发展的历史过程,以中国社会的发展为背景,建构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8.
《中外法学》2013,(4):665-679
一个学科的发展总是离不开自身学术传统的建设,而要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学术传统,就不能不对本学科的日常进步进行及时的追踪和评估,展开实质性的学术批评.事实上,每个学者因研究所需,都需要就自己研究的议题作这种评价工作.但由于中国当前尚缺乏成熟的学术批评风气,这种工作往往如同冰山的下端,并不浮出海面,因此学者之间往往无法相互得知对方对本学科的实质判断,即便偶尔得知,也往往很难将对具体研究议题的判断整合成为对整个  相似文献   

19.
马小红 《中国法学》2015,(2):220-233
中国法史及法史学的研究自上世纪初形成以来,在法学界或为炙手可热的"学科",或为可有可无的"冷门"。这种冷热两极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对学术目标的多种误读。比如,盲目地主张"创新",单纯地强调学术服务于"时势",本末倒置地将"学科"完善视为学术的目的等等。正是这种学术目标的误读,导致中国法史研究长期纠缠于方法的争论而忽视基础问题的研究。纠正学术目标误读的方式在于充分认识并尊重学术研究的规律,对基础问题的研究应在"传承"中创新;培养学人的独立品格,逐渐改善人云亦云的学风;将学科视为学术研究的途径而不是目的,以促进而不是桎梏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的发展及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70年代末以来,我国从事婚姻家庭法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学术活动增多,学科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在诸多学术领域获得研究成果的同时,对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的研究亦功不可没。21世纪的中国婚姻家庭法学,应改变重应用、轻理论的功利化倾向,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加强学术上的开拓与创新,争取在广度和深度上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