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心中始终装着贫困群众,许多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她心中时常挂念着弟弟妹妹,数十年来,她用母亲般博大、慈爱的心灵,演绎着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作为党支部书记,要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一切工作为了群众。自己一定要当好彝家山寨拓荒牛,带领群众越过“石子路”,摆脱贫困,奔向富裕。——哈马沙祖  相似文献   

3.
王伟 《实践》2018,(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这就要求我们在脱贫攻坚战中,必须通过切实做好群众工作,调动群众广泛参与,获得群众大力支持,从而帮助他们真正想脱贫、能脱贫。一、导致贫困群众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分析脱贫攻坚,是一项造福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但在目前,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完  相似文献   

4.
脱贫攻坚需要激发和增强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要确立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地位,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扶贫先扶志,贫困群众必须树立脱贫的志向和信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让困难群众具备脱贫的智慧和能力;脱贫攻坚要依靠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勤劳致富。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发展内生动力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渭,曾因自然条件严酷,人民群众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种一坡、收一车、打一斗"等众多说法,就是对过去这块贫瘠土地的真实写照. 要向贫困挑战!要彻底消除贫困!这是几代通渭人艰辛拼搏追求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四平,一座洒满革命烈士鲜血的英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300万四平人民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四平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群众已基本上告别了贫困的过去,昂首迈进了温饱富裕的新生活。 我们不能忘记,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变革中。凝聚着广大共产党员的心血和汗水。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 我们也应看到,普遍中总是包含着个别,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由于各种原因,仍有很少一部分党员生活在贫困之中,没有跟上家乡富裕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陵组  静芳 《先锋队》2012,(4):52
陵川县附城镇田庄村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的小山村。1993年,马银明怀揣着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心愿回村担任会计。2003年,他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银明说:"既然群众信任我,我就要为群众办实事,干一天就要为群众  相似文献   

8.
正"十三五"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经济支持,解决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迫切的生产生活之需,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扶志工作,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造成贫困的原因固然有多种,比如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农业条件差,因病因残不能劳作等客观原因,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愿劳作、不求脱贫致富的思想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多数贫困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经济帮扶的  相似文献   

9.
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是联系群众,群众中最需要联系和帮扶的是贫困群众。对贫困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对他们的利益无动于衷,践行群众路线就是一句空话。辽阳市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雷锋第二故乡学雷锋活动、弘扬焦裕禄精神以及领导干部联系贫困群众制度结合起来,形成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实践载体。辽阳市把联系服务贫困群众向全体党员干部拓展,向全体困难群众拓展;从送去温暖,  相似文献   

10.
何云江  李牧 《当代贵州》2008,(24):20-23
从1986年起,大规模扶贫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多年来,随着扶贫开发不断向前推进,和吉顺德老汉一家一样,贵州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告另I了贫困,并不断用亲身经历的伟大实践,改写着不合时宜的旧歌谣。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户,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转变作风的具体体现。工作中,应当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输血”与“造血”的关系。贫困群众之所以生活困难,主要是因为缺少发家致富的本领。有的领导干部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或是给贫困群众送点钱物,帮助解决燃眉之急,或是在逢年过节  相似文献   

12.
党刊看党建     
正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供组织保证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根本之策。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13.
科学规划是提升产业扶贫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多年的扶贫开发经验证明,产业扶贫是治贫的根本性措施,是走出贫穷的根本出路,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是农民致富的希望所在。产业扶贫是一种"造血型"的扶贫开发模式,能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一、加强产业扶贫的意义(一)产业扶贫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重要措施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就是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扶贫就是让群众有稳定的收入,产业扶贫是扶贫  相似文献   

14.
“想富不会富,带动无能力”,多年来,一直是困扰着农村贫困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难题。然而,情况在2004年发生了变化。自从实施了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工程后,霍山县的700多名贫困党员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上级党组织的深深关爱之情。贫困党员生产生活状况改善了工程实施以来,全县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对763户贫困党员进行生产性扶持,实施发展项目985个,已有702户贫困党员基本摆脱了贫困,绝大多数贫困党员都有一个稳定的种、养、加等方面的生产项目。磨子潭镇磨子潭村贫困党员汪肇善利用项目资金,在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发展袋料香菇…  相似文献   

15.
马边县光荣村党支部发动5名党员领办建成"核桃示范园",每人结对帮扶6至7户贫困党员和贫困群众,落实收益责任,为发展核桃产业提供全程保障;大竹县平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120名贫困党员和贫困群众以土地、帮扶资金、现金入股合作社,既在合作社务工,又持股分红……  相似文献   

16.
正赤水市是一片孕育着红色基因的神奇土地,步入21世纪,赤水市的干部群众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团结奋斗,攻坚克难,谱写了一曲决胜贫困的壮丽凯歌,树立了贵州精准脱贫的典型样板。2014年赤水市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尚有2.8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4.6%。经过三年艰苦奋斗,2017年赤水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0.5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34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3%,1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成为贵州第一个脱贫摘帽的片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国家为帮助贫困群众度过难关,对贫困群众采取了“低保”补助。这本是件好事,而许多人却把它当成了不劳而获的“金饭碗”,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同样,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也衡量着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交会处的林口县,有3208户家庭处于省贫困标准之下,7945口人盼望着摘掉贫困的帽子。2015年年初,针对县内7个省级贫困村和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相对集中的26个村,林口县委制定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于是,33只"头雁"凌空而起,带领着那里的党组织和党员  相似文献   

19.
保持党的整体先进性,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贫困党员帮扶救助,提高贫困党员致富能力,减少贫困党员绝对数量.今年以来,平昌县委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采取召集支部班子摸底、入户实地了解、翻阅资料查证、开展群众问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全县贫困党员基本情况,探索帮扶救助新途径,进一步加快贫困党员致富步伐,推动基层党组织实现整体先进.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3月,我们结束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干沟村的扶贫工作,到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的围场半截塔镇要路沟村,踏上了新的扶贫征程,投入新的脱贫战斗。半年多时间,我们已融入到群众中,和群众打成了一片,成了名副其实的"要路沟人"。要路沟村地处燕山腹地,面临着耕地资源匮乏、生产条件落后、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返贫压力大、群众收入单一等问题。刚入村,正是初春备耕时,可乡亲们仍然三五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