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良帅 《学理论》2013,(23):287-288
用叶仁敏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AMS)和张建新修订的大五人格量表对160名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探讨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避免失败动机、宜人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均是女生高于男生;神经质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存在负向的预测作用;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与追求成功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宜人性存在着正向的预测作用;而神经质与追求成功动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神经质存在着负向的预测作用;神经质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存在着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成就动机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湖北省434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一是在成就动机方面,高中生追求成功动机显著低于中学生常模,避免失败动机显著高于中学生常模;成就动机的地区差异显著,农村学生追求成功动机比城市学生低,避免失败动机比城市学生高;性别差异上,男生追求成功动机显著高于女生。二是在心理健康方面,高中生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地区差异显著,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学生;女生在焦虑以及强迫症方面显著高于男生。三是高中生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有些方面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屈建伟 《学理论》2011,(23):214-216
通过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探讨有关影响因素,从而为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提高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以大学生为被试,共对2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02份。结果显示:大学生成就动机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在追求成功的动机上,学业优良的学生明显高于学业一般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薛庄林  宁淑媛 《学理论》2015,(5):200-201,22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统计学方法,调查分析独立院校中400名贫困大学生的的成就动机一般状况和人口学特征在成就动机各维度得分比较,结果显示:一是贫困大学生获得成就动机维度水平不高,防止失败动机维度不低。二是特殊贫困大学生在获得成就动机维度与一般贫困大学生差异显著,二年级贫困大学生在获得成就动机、合成成就动机维度与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贫困大学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孙丽洋 《学理论》2013,(14):269-270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其中研究的影响因素大部分是外部因素,关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因素还比较少,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采用心理测量的方法,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和叶仁敏成就动机量表对南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226名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孙群博  黄婧宜 《学理论》2013,(14):82-83
通过采用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当代学生的焦虑状况和应对方式,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和合理化这四个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焦虑水平和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解决问题、求助和自责这三个因子对焦虑具有较高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修订版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网络成瘾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量表",本文研究了大学生网瘾以及性别、个人情绪适应与心理资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心理资本是影响大学生网瘾的重要负向因素,其直接效应不受性别调节;个人情绪适应对网瘾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其对心理资本与网瘾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个人情绪适应的中介效应在两个阶段均受到性别的调节。就心理资本与网瘾的关系而言,相对于女生,在男生中这种间接效应更为显著。本研究发现有助于阐明心理资本作用于网瘾的具体机制及在这种关系中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李洁  石彤 《青年研究》2012,(3):11-20,94
本文以"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之"女大学生群体调查"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了结构方程的方法,探究了男女大学生在成功评价标准上的社会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当评价对象为男性时,男性应答者更多地强调生活富足、身居要职等"物质主义"因子;而当评价对象为女性时,女性更多地强调"社会联系"和"生命意义"因子;研究继而通过引入"社会支持"因子和"社会性别观"因子作为控制变量来说明:这一性别差异并非"本质主义"的,而是在社会处境与性别观念的影响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横断历史的元分析方法,探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迁。分析了1991年至2015年期间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的74项研究报告,发现量表各因子的均值与年份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份显著提高;当年和5年前的居民消费水平、教育经费、就业人数与各因子的均值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这些社会指标可能是预测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相比于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丹钢 《学理论》2013,(23):283-284
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对陕西省4所高校447名在校大学生的创造性动机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陕西大学生创造性动机水平较低,高创造性动机人群偏少;陕西大学生创造性动机无性别差异;陕西大学生创造性动机存在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具体表现在冒险性和挑战性因子上,其中大三的冒险性显著大于大一,工科和文科的挑战性显著大于理科。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6)
采用问卷和电脑施测共同进行,旨在研究大学生心理理论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以及大学生的心理理论与EI的关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分析TOM的社会知觉成分与能力EI测量中的情绪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和情绪智力之间存在复杂的理论联系,能力EI和特质EI都与心理理论的社会认知成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理论的社会知觉成分相关不显著,且不存在性别差异。年龄与社会知觉方面相关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苏州大学大学生在自习教室的落座规律的研究来分析大学生的个人空闻感.研究1采用现场观察法总结出大学生个人空间感的五个规则,分别为靠墙规则,前疏后密规则,后方落座规则,远离门规则以及密度等分散性规则.研究2采用实验法,发现大学生的落座顺序有显著差异,但不受性别和进入方位的影响.研究3采用实验法,发现大学生前方个人空间距离显著小于后方.但是前后方的个人空间距离并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5)
以新疆财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66名在校不同教学班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民汉一体化教学班级与纯民族教学班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生源差异,来自农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王威扬  李多 《学理论》2015,(1):117-118
考察大学生的压力知觉、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供参考建议。采用问卷法,对207名大学生进行压力知觉问卷、心理弹性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的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压力知觉、心理弹性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压力知觉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压力知觉是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相关因素,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减少压力感,可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井军弟 《学理论》2013,(20):251-252
随机抽取的陕西理工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共120名大学生为对象,采用学习价值怀疑量表对学生的学习价值怀疑感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价值怀疑感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不同年级组间、学业成绩不同水平组间、文理科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田梅 《学理论》2012,(17):96-97
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对3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在其主客观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情绪控制效能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上差异显著;城市和农村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上差异边缘显著;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上差异显著;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印象效能上差异显著.由此可以看出,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在主客观因素上差异不显著;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各个因子在主客观因素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CFPS在2010年的初访调查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男女教育获得的平等化趋势及其在不同家庭之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获得中的性别差异总体而言在缩小,但缩小的速度在城乡之间,在不同家庭背景和兄弟姐妹数量的家庭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家庭背景较差和子女众多的农村家庭,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下降缓慢且至今依然存在。所以在中国,男女在教育获得上的差异并未彻底消失,只是它的存在范围与以往相比大为缩小。青年是接受教育的主要阶段,深入细致地研究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及其变迁趋势对理解不同社会出身的青年男女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情感依托就是人们情感所投注的事物。以情感依托为视角,研究烟台市在校大学生的整体生活状态,对烟台六所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走访,并对回收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57份,有效率为92.8%。其结果显示:网络依赖程度的性别差异显著;就业压力的性别依赖不显著;就业压力的城乡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贫困大学生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安庆师范学院86名非贫困大学生和5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第一,贫困生人格特征中的P(讲求实际、倔强)、N(内外向)得分显著地低于非贫困生;应对方式的各维度中,贫困生在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地低于非贫困生,而在自责和退避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第二,贫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问题解决、求助与内外向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精神质有显著的负相关;合理化与情绪稳定性有显著的正相关。第三,回归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关于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回归模型的方程。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投资是影响子女教育获得的直接原因,家庭对不同性别子女投资的差异是造成教育性别差异的重要机制。以往针对教育投资的研究主要探讨家庭间的投资差异,对家庭内部不同性别子女间的差异缺乏关注。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多子女家庭中教育投资的性别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不同家庭之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户口家庭的教育资源分配显著向男孩倾斜,而非农业户口家庭的教育资源分配则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家庭中的女孩反而获得更多的教育投资;农业户口家庭之间的教育投资性别差异存在异质性,对男孩的教育投资倾斜主要发生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性别观念更传统的家庭中。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与性别观念平等化,由家庭产生的子女教育投资的性别差异将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