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前些年,国内一些人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批判。近一时期,许多报刊载文,剖析了各种否定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充分论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归纳这些文章的论述,否定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以及对它们的评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价值共创理论”来否定劳动价值论“价值共创理论”是较具代表性的一种,其基本观点是:劳动并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多种因素。生产资料创造价值。认为生产资料是“社会人”的体内器官的延伸部分,体内器官创造价值,体外器官自然也创造价值。可是必须注意,生产资料仅仅是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有巨大作用,而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生产毕竟是根本不同的。生产资料只是在使  相似文献   

2.
机器作为不变资本不创造剩余价值在学界已经达成了共识,但人工智能不等于机器。随着人工智能的普遍发展与应用,人们开始思考人工智能的剩余价值创造问题。对人工智能与剩余价值创造的关系的分析应放在机器与剩余价值创造的分析框架内进行,同时又必须超越这一分析框架,因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高级阶段会超越机器。本文区分了生产领域与服务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认为现阶段企业中生产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依然属于不变资本的增加范畴,人工智能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在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否为人的解放创造条件,仍需等人工智能发展到更为成熟的阶段才能判定。  相似文献   

3.
一、国共合作前,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19世纪末,当孙中山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虽然看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带来了“善果”,但也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恶果”。为了使中国能够“取那善果”而“避那恶果”,孙中山在不断阐明他的民生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地揭露和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恶果”。第一,指明资本主义制度下使用机器的社会后果,是工人失业挨饿,做牛马奴隶。孙中山指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资本家所获”,皆由工人之劳力而来”。“世界一切之物产,莫不为工人血汗所构成”。工人在机器生产中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英美财富增加“数千倍”。工人创造的财富本来可以满足全体人民一切合理的需要,使“家给人足,乐享幸福”、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自机器发明,利源尽为资本家垄断,工人劳动终身所生之利,尽为资本家所享有”。尤其严重的是,机器的广泛使用,使大量的工人被机器排挤而失业。因为“机器与人工之比较,其生产力之差竟有至百倍者。既机器之生产力较人工之  相似文献   

4.
夏莹 《探索与争鸣》2023,(6):40-48+177
海德格尔的技术语言批判准确地指认了人类语言的言说方式被技术的输入输出方式所决定的宿命,却没能进一步揭示为何人类会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也即其内在动力机制,根本原因在于他未能如马克思那样将技术的发展与资本的增值强制紧密关联起来。马克思在其著名的“机器论片段”中提出自动化的“机器体系”,不仅指认这一机器体系让工人成为机器的智能器官,同时还指出资本家采用机器的根本动力在于不断压缩工人的必要劳动,以便获得工人由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在这一意义上,ChatGPT应被概括为“机器语言”,它的不断迭代并不是源于技术革新的探索,而是源于资本逻辑的增值强制。因此暂时的技术“叫停”不会从根本上阻止类似人工智能发展的进程,目前我们更紧迫的任务是在充分理解其内在驱动的资本力量以及现代人交流表达的信息化和碎片化的基础上,限制资本逻辑的无限扩张,尝试消解日益抽象而扁平的生活经验,培养一种更富有“讲述性”的体验及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马中柱 《岭南学刊》2002,1(1):62-64
马克思认为 ,“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①这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同样是适用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创新体系 ,就是辩证地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错误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创立起来的 ,要推动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我们就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在创立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所使用的这一辩证法原则。(一)辩证法的否定 ,不是任意的否定 ,而是作为社会主义的“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否定。对于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缺点和错误 ,作出单…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归结为从外部否定和从内部否定两个类型,分析了边际生产力理论、价值转形问题、“价值概念多余论”、有固定资本时价值量的计算、联合产品价值量的计算等五个主要观点,证明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以道观之”是对人生价值的观察 ,它既包含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个体自我价值 ,也包含社会批判意识、社会异端性格的个体社会价值。但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却包含了否定个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否定个人社会责任的深刻矛盾。庄子“以道观之”的理论意义在于超越世俗价值观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其中一个基本观点是: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那么是否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换句话说,物质生产要素,诸如土地、机器、自然资源等是否也创造价值?一、关于价值源泉问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不是物化劳动。在这里马克思讲的是价值的源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价值的惟—源泉。这是因为:1.从马克思揭示的价值的本质来看,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可见,只有人类劳动才会凝结成价值。2.从价值…  相似文献   

9.
所谓“淡化意识形态”或“去意识形态化”.是一种国际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潮,其哲学基础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和人性论。由此出发,必然否定、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用抽象的“共同人性”、“人类本性”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从而.也就把否定阶级分析的所谓“淡化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奉作“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机器人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吗?1机器人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1)机器人和一般机器并没有什么两样。所谓机器人,其实是一种先进的受电脑控制已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因此,机器人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从性质上讲,同一般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并没有什么两样。这就是说,机器人只是不变资本的一种物质形态,经过人的具体劳动,其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能创造新价值,只有工人的活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才能创造价值。雇佣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和价值形成过程中,则不仅创造出补偿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少岐 《岭南学刊》2003,3(6):83-86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的凝结构成价值实体,这本是劳动价值论的根本观点,可如今却受到价值创造多元论的挑战。为此,本文对“物化劳动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非商品劳动创造价值”、“所有劳动都创造价值”等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2.
陈华森 《前沿》2010,(7):16-19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直接批判对象是资本主义国家。对“虚幻共同体”理论与现实的否定和扬弃而建立“真实共同体”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真实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诉求。“真实共同体”思想具有重大的民主价值,它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许艳民 《前沿》2012,(20):153-155
“五四”时期,陈独秀对基督教的价值评判颇为复杂.在否定它的同时又肯定其价值意义;在肯定它的同时亦否定其不合理的成分,这是陈独秀基督教观的特色,亦与救亡图存的时代发展变化密切相关.也因此,陈独秀对基督教的价值评判披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和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机器有三个隐喻——“器官”“竞争者”和“武器”。“器官”隐喻指明了作为对象化知识创造物的机器是人的身体的延伸,是实现人的意志的肢体。“竞争者”隐喻描述了作为劳动资料出现的机器,在资本主义应用过程中,把工人贬低为“机器”,且随时可以使工人“过剩”。“武器”隐喻则揭示出被改造为工人敌对力量的机器被资本家所控制和利用,充当了资本统治的帮凶,成为镇压工人反抗资本统治的最强有力的武器。马克思的机器隐喻表明了机器在本质上是增进与确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性存在,阐明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是主客体关系,论述了资本逻辑衍生出的机器异化的现实存在,传递了消除机器异化,使机器复归于其本质的迫切诉求。马克思关于机器的三个隐喻对于科学认识当下智能机器的本质以及构建和谐人机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格价值是人格特性与有效实践活动对主体要求之间的肯定或否定的关系。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人格价值是被创造出来的。人格价值的创造包括创造有价值的人格和实现人格价值两个层面。人格价值的评价必须着眼于有效实践活动对人格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同时提出要“坚定地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指导人们社会生活行为和社会生产活动的价值标准,也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依据。价值观渗透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之中,留存在社会精神价值体系内部,与人们的道德觉悟、价值体系和文明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否定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革命斗争,一些人故意把革命同现代化对立起来,宣称要用“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而经过这样的所谓“范式”转换,近代史上的改革和革命便成了制造社会动荡、破坏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力量。其实,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也不能简单地用“革命史观”来概括。  相似文献   

18.
忽略“社会成本”。这是我国工人低工资的一大秘密。政治经济学中的常识告诉我们: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发展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制订工资标准时,必须考虑“维持、发展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素。让机器正常运转尚且需要消耗能源。还必须经常保养、维修。  相似文献   

19.
袁浩 《群众》2014,(12):87-87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老虎”、“苍蝇”一起打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与此同时,一些与反腐败相关的奇谈怪论也随风而起,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反腐影响经济发展”。持这种论调的人认为当前的反腐“搞过了头”,影响经济发展、阻碍深化改革,而适度的腐败是发展经济的润滑剂。这种错误论调,是变相地否定反腐倡廉的价值,值得警惕和正视。  相似文献   

20.
“公司最有价值的员工”被称为MVP(Most Valuable Person)。对于致力于有更大发展的公司来说,甄别与选拔MVP是至关重要的,资源的稀缺性也是甄别、选拔MVP的主要原因,这些资源包括管理层精力、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晋升等,所以必须以有限的资源来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样,甄别、选拔MVP来为公司创造最大化价值就成了那些为了有更大发展的公司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