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慈善文化角度而言,青年的慈善行为主要是参与以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志愿服务而养成的.青年群体与慈善的关系,不仅关系到社会慈善意识与青年慈善行为的建构,也关系到青年个体成长发展的历程.为此,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于2016年5月20日-22日举办了主题为“中国慈善传统文化与青年志愿服务”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是一个关系青少年全面发展、造福民族未来的崇高事业.在当今新的社会发展时代,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已成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与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为推进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于2015年4月24日-26日在京召开“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研讨会.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北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余逸群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3.
推进共青团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的群团工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当前,共青团改革正在蹄疾步稳地进行.共青团中央正式印发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标志着共青团这个由党缔造和领导的、拥有90余年历史和8600多万团员的组织,全面进入“改革时间”.这是一场众志成城的改革,是一次正本清源的攻坚,也是一项赢得未来的事业.  相似文献   

4.
2009年3月21日,由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青少年研究所承办的“奥运志愿服务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30余名志愿服务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人员,部分高校和区团委代表,以及志愿者代表出席了会议。大家围绕汶川震后救灾和奥运志愿服务的经验、感受和收获,瞩目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组织建设、服务模式,协调机制等,进行了内容丰富而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6.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主流价值,在融入志愿服务过程中体现了接地气、贴近性、对象化的实践品格。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过程载体、活动载体和文化载体,各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划,发挥其社会支持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2013年6月18日上午,我院在第四会议室召开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考察评估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王祥武、副主任李建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志峰,市教委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处长赵清,市社科规划办基地处副处长刘军,市教委科研处车庆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楚国清、院长梁绿琦、副院长周永源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副主任李建平主持。  相似文献   

8.
2015年3月16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召开“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工作会.基地首席专家梁绿琦院长、基地负责人周永源副院长、科研处、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北京职业教育与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周永源副院长主持.会上,科研处负责人高诚介绍了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验收工作要求.他从研究基地基本概况,研究基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地验收工作的组织与实施,验收方式及程序,研究基地建设验收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普通高等学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总结报告书内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13-2015建设阶段)自评报告内容和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为今后的基地验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青少年教育”研讨会综述曹骏由我院科研究处组织、主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青少年教育”研讨会于6月上旬在院内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提交论文的作者、各部门负责人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知名伦理学和青少年教育专家魏英...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志愿服务因其特殊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青少年的教育与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一个高度流动与代际分层的时代,传统的组织模式正面临21世纪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的多重挑战。例如,留守儿童、第二代农民工、80后、90后、网游少年、蚁族、北漂一族、@群等等青少年形象已经不是传统的教育、组织和认识模式所能把握的,它们构成了新世纪青少年必须重新认识的对象和范畴。只有放宽视野,立足社会这个大舞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系统研究功能,才能认识并理解当前社会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11月20日,由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主办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际儒联、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社科院、北京团市委、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就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如何深入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实验等主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于2011年5月6-8日在北京市蟹岛度假村举办了青少年研究队伍的代际更替与青少年研究的发展暨全国各省市青少年研究所所长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青少年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青年大学生是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军力量,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各种教育载体,发挥新媒体作用,坚持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构建家庭、社会、校园多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推进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的落地生根,使其成为引领社会前进的新引擎,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人民一直孜孜追寻的最佳化社会状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和谐稳定的良好格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与良好意愿。而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是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本文通过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阐述了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统一辩证关系,研究如何在志愿服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是一项高尚的社会事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一种直接途径。文章借鉴了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宣传动员、服务领域、组织管理机制、考评激励机制和支持保障机制五大方面进行论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尽管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志愿服务仍然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载体,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志愿者精神,两者内涵高度契合.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能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情感和行为认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价值观是青少年评判是非、荣耻、优劣的尺度与准则,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实践。通过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到青少年价值观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对象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等。为更好地研究青少年价值观,今后的研究应该注重概念的共识、方法的多元、对象的全面以及价值观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日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重要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举行。研讨会由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联合举办。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教授,第三分校校长朱亮高和上海科学社会主义会长夏军,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郭庆松教授,以及来自本市部分高校、媒体的共50名专家学者,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辨证关系"等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作为青少年公民参与社会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崭新方式,日益成为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尝试探讨青少年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从而增强公民意识、提升公民素质、实现公民成长;同时,公民教育的深入开展,又是促进公民参与志愿服务、实观志愿服务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两者互相效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