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法领域,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属于"市场主体",而政府则属于"市场秩序主体"。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对市场秩序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避免"政府失灵"削减政府构建市场秩序的能力,有必要建设法治政府。首先,依法限制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有助于构建自由规范的市场进退秩序、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其次,要求政府依据公开的程序干预经济,有助于提升市场秩序的可接受度。另外,加强政府责任制度建设对市场秩序的构建起到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胡适的乐观主义留学美国是胡适一生的转折点。留美期间,他由悲观转向乐观。显然,他后来对中国未来的充满信心与他信奉的乐观主义紧密相连。留学之前在上海时,胡适思想很悲观,偶见日出,霜犹未消。便写了句:日淡霜浓可奈何!后改  相似文献   

3.
摒弃市场与政府二元对立的异质关系模式,将政府纳入市场整体系统的构成要素,角色严格设定在社会公共服务的权能范围,力争在降低社会交易费用、减少负向外部性、监测和微调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况等方面积极有为,打造能够形塑有效市场的高效有限之政府。  相似文献   

4.
孙瑞华 《前进论坛》2010,(10):19-20
理论是系统化了的思想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深刻揭示和正确反映。因此,理论的作用是巨大的,理论建设必然成为政党开展建设的先决条件和头等大事。然而多年来,中国参政党的理论建设一直较为滞后,这其中客观条件的不成熟是其原因之一,但在主观认识上,  相似文献   

5.
公众信心的稳定状况与共同体的秩序特点密切相关,共同体秩序由政府制定法、社会约定法、道德与传统习俗等要素复合而成。规则、社会网络结构和传统习俗文化这三个核心要素在一个共同体公众信心的形成与消解中相互支撑、相互塑造。公众信心的消解是加速度的,重塑则是缓慢的,需要从个人、社会和政府三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准确把握公众对疫情风险的认知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对于研判社会心态并进行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2月6日至11日对全国1074名受访者的疫情风险认知和经济信心状况开展网上调查,研究发现:这期间公众对感染可能性和疫情严重性的评分已进入下降过程,而防控效能感在提升;公众知觉到的疫情严重性对短期经济信心有负面影响,但并未影响其长期经济信心,而疫情防控效能感对短期经济信心和长期经济信心均有促进作用;此外,疫情风险认知还受到疫情信息来源渠道、受访者学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信心指数是反映宏观经济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先行指标。在分析信心与GDP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2004年第一季度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消费者、企业家、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和同期宏观经济数据,运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VECM),向量自回归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三类信心指标对GDP指数的反应与预测能力,比较分析信心指数的先导作用,提出增强市场群体信心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当民众对领导者的人品操守做出肯定,他们会凝聚在政府的周围,积极献计献策,共同克服面前的任何困难一个国家的民众对自己的国家与社会是否有信心,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政府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是否有信心。当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处理和决定国策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中国农业市场机制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乃明 《桂海论丛》2003,19(6):48-50
文章认为中国还未形成高效、合理的农业市场经济机制。针对中国如何建立农业市场机制问题 ,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1 .进一步完善农业市场主体 ,理顺农业家庭经营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集体经济组织、行业服务部门的关系 ,建设现代农业企业 ;2 .重构农村市场经济关系 ,建立新的农业经济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3 .发展商品生产 ,推进农业产业化 ,完善农业生产内外部联系方式 ;4 .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改善农业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0.
行为认定为犯罪的过程中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对客观的犯罪定量因素具有认识;这一认识首先是事实层面的认识,事实性认识是基础,其次才是规范性、评价性认识;这种事实认识应该以行为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对象为基础进行判断,不能凭借社会上的一般认识水平予以推论。犯罪定量因素认识错误属于刑法中事实错误的范畴,司法处理应当遵循具体分析的原则,对积极的认识错误根据"具体危险说"加以判断,对消极的认识错误在能够排除过失的前提下一般可以阻却犯罪故意的成立。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新 《长白学刊》2010,(3):99-101
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史,每次经济危机无不引发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博弈与争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复活了。强大的国家干预暂时遏制住了全球倒闭风潮和全民恐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辩证理性地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老话题,找寻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合理的平衡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缺位扭曲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要重塑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组合关系,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在有限、有效、服务型政府模式下,重新定位政府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3.
马克 《人民论坛》2010,(6):27-29
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是中国近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主要驱动力,而相对于传统经济体制而言,更为本质的或基础性驱动力当推市场化。率先完成城市化和城市化进程快的国家绝大多数都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而在世界普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国际化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市场化的延伸,即全球市场化  相似文献   

14.
周云锋 《创造》2003,(1):18-19
一般来说,市场的职能就是通过价格机制进行资源配置,而政府的职能则是提供公共产品(包括国防、公安、法律、政策、基础设施等市场运作的软、硬件环境)和调节宏观经济与收入分配(包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不断完善,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全面、系统、动态地把握市场职能边界,实现二者的完美协调,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进一步转变职能,制定合乎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使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短缺状况下,自由放任的市场造成市场巨大的混乱。政府不得不规范市场,政府规范市场过紧,导致市场萧条,经济衰退,政府不得不调整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让出部分市场,经济立即好转。计划与市场有着不同的功能,应该共同作用于经济。  相似文献   

16.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现祥 《政策》2013,(3):38-40
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各种经济平等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笔者认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问题。理论支持:处理好"看不  相似文献   

17.
充分尊重市场的主导地位,发挥政府的有限干预作用,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演变实质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市场主导、政府有限调控的趋向日渐明显。历史经验表明,应该坚持市场主导的改革方向,发挥政府推进改革、培育市场、宏观调控和社会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并试图解决计划和计划经济、市场和市场经济不能混为一谈的问题,指出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采取的经济调节手段可以具有多样性、复合性,但经济体制必须具有单一性、唯一性.计划和计划经济、市场和市场经济都是可以兼容的,但计划不等于计划经济,市场也不等于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手段可以同时并存,二者并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则不能同时并存,二者并存会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变得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19.
政府与市场是人类社会的二元结构。政府与市场既是两种不同的力量形态,同时也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形态,都给文化市场以深刻影响,并且分别以不同的力量形态对文化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是市场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迄今为止的文化市场都是政府行为的结果。政府的使命和目的是创造和维持一个文化市场安全运行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宁阳 《人民论坛》2022,(24):18-21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要战略规划,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本质是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外在呈现为系统完备、成熟定型,并要随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高度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整体性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