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当下,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经历了探索阶段、建构阶段并逐渐进入调整阶段。结构功能主义对地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契合性和很强的解释力。从结构入手来思考地方服务型政府的体制、机制及逻辑进程,对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大有裨益。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内在结构体现为宏观上的行政体制和微观上的机制创新;外在结构表现为地方政府与其他政治主体与社会主体的关系。地方服务型政府的结构决定了其主体功能和核心功能是向地方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需要在其内外结构的互动中得以实现,同时要在实践中注入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和公开性等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服务型政府建构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丰富多彩,构成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在探索中不断提升,然而,不足与问题同时存在。当务之急是审视现有的服务举措,分析其共性问题,并对现有的建构进行调整。本文以为,地方服务型政府建构的调整必须是结构性的,从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推进是调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统筹公共服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有益探索.十多年来,我国行政服务中心逐步由单纯办理行政审批业务,向为公民、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方向发展.但是,这种源于地方政府自发的改革创新与现有体制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冲突,其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现有法律、体制、制度和技术层面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财政困境及其排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职能转变是决定公共财政活动的根本前提,公共财政是政府职能有效实施的物质基础,因此,从公共财政与政府职能的内在关联性出发来反思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可能路径无疑是个有益的尝试。而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地方公共财政资源严重不足以及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混乱这三大财政“瓶颈”成为制约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着力构建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以此来加快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新公共管理、治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了地方政府改革与职能转变。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也相应调整了政府职能。但是现实中地方政府职能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需优化与改善。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导向,从制度、组织、技术层面探索地方政府职能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在于:深化体制改革,构建支撑服务型政府的公共行政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公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公共人事管理体制;创新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服务型政府绩效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践中还存在着理解上片面化,操作上简单化、符号化,服务途径上的单一化,制度机制保障上的形式化等问题,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进一步廓清几个关键问题:要廓清对服务型政府概念和内涵的认识;要认识到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有不同层次的;要实现由传统的政府单中心视角向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多中心视角转变;要注重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美国地方政府实行高度自治的政治制度,这是美国联邦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体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美国地方政府自治要受到联邦宪法和法律、州宪法和法律的控制.州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受到狄伦原则的影响,该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州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共同构成美国特色的地方自治政治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对地方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模式进行分析型描述和理论性解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地方体制改革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和不足,有必要将整体治理理论作为未来我国地方体制改革的理论支撑和治道逻辑,建构一种基于协同、合作和整合的整体性治理框架和政府运行模式,促进我国地方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理念,是当前我国理论界正在研究的一个关于政府改革的新的理论,一个颇受关注的新的政府建构模式,而作为实践,则是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推向实际的政府改革创新工作.由于服务型政府理论尚在发展,且当今世界范围内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的实践同样处于探索中,因此,正确认识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思考服务型政府对我国政府改革的价值,是当前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推进我国政府管理改革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八二宪法第3条第4款实际上并未规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具体规范模式,而更多体现为一种探索性的政治理念。中国独特的人民主权运作结构使得宪制意义上的央地关系与经典的"命令—服从"式单一制特征相区别。在具体制度框架中存在着集权与分权的张力,其着眼点在于如何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一国家理性。制度设计者对央地关系思考并不成熟,国家结构形式有待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深入研究和剖析党代表任期制不能仅停留于实践操作层面,必须从理论上和逻辑上解析党代表任期制的理论基础、党代表任期制的历史沿革、推行党代表任期制的主要动因、党代表任期制条件下的代表产生、党代表任期制条件下的代表行权模式、党代表任期制条件下的代表行权保障与监督等一系列问题,以期构建党代表任期制的完整结构框架和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质上是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是农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更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落后观念,通过推行公司制度,改变农村资产运作的传统观念,增强农村公民的主体平等观念,强化农村公民的效益价值观念,增进农村公民的合作互利观念,促进农村的社会意识形态向更先进的层面发展,以利于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宪法司法化"范畴的出现给学界带来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宪法司法化无疑将丰富我国宪法理论,扩大宪法解释,推动宪法实施;另一方认为,宪法司法化与我国的基本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冲突。文章认为,要明确对宪法司法化的二元理解。宪法司法化是在宪法实施之下的范畴,它可以分为违宪审查和宪法私法化两个层面。确认宪法司法化是我国宪法实施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当遵循宪法司法化的本土内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最高人民法院来分别行使宪法司法化中的违宪审查制度和宪法私法化即宪法诉讼职能。  相似文献   

15.
在宪法和制度的意义上,我国似乎自古以来就缺乏建立和完善制度的能力.在宪法文化中,能力及力量的不平衡是权力作为解决冲突方式的前提与基础.而平等是制度运作的基本前提.西方宪法文化对我国宪法文化建设很有启发,向我们指明了制度经常是利益斗争和调和的产物,其产生需要建立在一定基本共识和共同观念之上,制度对宪法文化也有相应的反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宪法实施入手,并加强对宪法文化权利的保护宣扬我国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16.
证人出庭难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人出庭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文化心理上的原因,也有诉讼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原因;有社会原因,也有证人自身原因。证人出庭难是中国独特文化背景和司法制度下衍生出来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7.
逮捕权是一种程序性权利。逮捕决定需要由中立的机关或人员来做出。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并没有给公检法机关在各自履行基本职能的前提下再以完全中立的身份行使该权力的空间。检察权的行政性仅仅表现在运作上。以宪法规定为依据,以强化监督为目标,改良检察机关的权力运行模式,可以营造出具有中立性要求的组织形态。法院对自诉案件的逮捕决定权具有“捕审合一”的弊端,应当取消。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案件和自行侦查案件的分层监督,是逮捕权本土选择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引入社会工作制度,可有效承接从政府剥离出来的社会服务职能,促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人民群众的共同合作,弥补政府在执行社会福利制度以及在公共服务、管理方面针对性差、灵活性不足、人性化服务不到位的不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刍议公务员立法中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法》是我国就人事管理制度进行的基础性立法,其中很多触及公务员制度中的关键问题, 如,界定公务员的范围、公务员的分类、聘任制的推行、薪酬制度、如何对待上级的错误决定、领导成员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等。《公务员法》的颁布和施行对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宪法的性质来划分宪法,宪法可分为规范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宪法三种。宪法学的任务在于为宪法的运行提供价值的引领。我国的宪法正处于转型时期,提供价值引领,促进宪法转型,正是今日我国宪法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