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有密切的关联,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方式广泛应用于行政处罚立案、调查、执行等环节,对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发挥积极作用。行政机关实施这些行政强制应当遵守法定权限并符合法定程序,在行政处罚程序启动前、实施过程中、处罚决定作出后,及时、正确地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有效保障行政处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一、行政处罚简易的内涵 行政处罚决定的简易程序,又称之为当场处罚程序,它是指在具备某些法定条件下,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可以对受处罚的当事人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且当场执行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所适用的法律程序。从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3.
最近,公安部在《关于复议治安申诉案件有关程序问题的批复》(公复字[1992]4号文件)中规定:“公安机关在复议治安申诉案件中,对事实不清,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或者滥用职权,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公安复议机关经过审理,可以决定撤销原裁决,并可以退回原裁决机关责令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这一规定,指出了复议机关“责  相似文献   

4.
在复议非前置情形下,行政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不服复议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时,我国现行的法律对与之相关的诉讼问题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司法实务操作中的不一致。本文对此种情形下的起诉对象、起诉期限以及如何避免判决间内容上的不协调等相关诉讼作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案情相似,判决截然不同的两个案例的比较分析,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廖宗荣诉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二支队道路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案"在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一是,变通适用了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标准,间接肯定了行政主体在不收集证据的情况下,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处罚决定的普遍做法;二是,体现了在重新审理模式下,法院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的尊重;三是,改变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传统证明标准,采用了优势(明显优势)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6.
行政处罚是法律责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有效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实施的行政制裁措施.在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规章中大多规定行政处罚的条款,行政机关依照这些规定对违法者给以行政处罚,对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对行政处罚的一些基本原则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加之监督制度也不健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许多行政机关甚至一些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随意设定行政处罚,处罚设定不规范;二是处罚主体混乱,处罚权交叉严重,许多没有行政处罚权的机关或者组织也在行使行政处罚权;三是行政处罚没有明确的程序规定,随意  相似文献   

7.
治安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公安机关或公安机关依法委托的其他机关作出的具体治安行政行为,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或法定的其他公安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公安复议机关经过受理和复查而作出决定或裁定的全部活动。公安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公安机关或公安机关依法委托的其他机关作出的具体治安行政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以下简称赔偿委员会)是依法在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设立的负责刑事和非刑事司法赔偿工作的审判组织.其职责是负责受理和审理赔偿请求人因不服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或者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而提出赔偿请求的司法赔偿案件,并作出相应的赔偿决定.由此可见,赔偿委员会审理司法赔偿案件的程序是决定程序,它是不同于诉讼程序的一种特别程序.对这一特别程序,国家赔偿法未作具体规定.目前,赔偿委员会审理司法赔偿案件主要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赔偿案件程序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暂行规定>明文规定了赔偿委员会审理案件依法不公开进行,从该规定确定的审理程序看,赔偿委员会审理司法赔偿案件一般采取书面审理方式,而不适用开庭审理方式.这种书面审理方式显然无法全面体现公平、公正的司法原则.如何使司法赔偿案件的审理既能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保护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以及复议机关充分行使权利,又具有司法赔偿案件的特色呢?在司法赔偿决定程序中设置听证程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式,笔者就此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行政不作为是指负有法定作为义务的行政机关在出现法定情形时应当作为而不作为,即不行使行政职权、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的违法不作为可以出现在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救济等各个环节中,一般表现为明确拒绝作为和故意拖延作为两种形式。(一)行政监督救济过程中的不作为,主要表现为在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时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长时间不进行审理,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复议决定,或者是被确定有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拒绝、拖延履行复议决定等等。行政监督救济程序是相对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依法执行…  相似文献   

10.
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权和方式,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而行政处罚是典型的侵益性行政行为,具有限制或剥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及利益的内在特征。正是行政处罚的双重性决定了在行政处罚领域中坚持依法行政就必须严格遵循处罚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免予起诉的异议程序,其内容是免予起诉决定须经过一定时间才能生效,在其生效前,特定机关、个人提出异议的,检察机关应对案件提起公诉.增设异议程序的必要性在于:首先,这是贯彻司法机关相互制约原则的需要.刑事诉讼法第102条第2款规定:“……公安机关认为免予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述规定似乎体现了司法机关相互制约的原则.但是,由于免予起诉决定是作出后即告生效的,这一固有的局限性使公安机关对检察机关的制约变得软弱无力.而且,免予起诉的决定是否正确仍然由作出该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复议、审查,因此,在复议、审查的主体不变的前提下,所谓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必然会流于形式.同时,由于侦查机关的复议、复核申请不能改变免予起诉决定已经生效的事实,如果免予起诉的决定最终被确认为错误的,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放纵罪犯,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就检察机关内部侦查部门与刑事检察部门之间的制约而言,对于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由于免予起诉的决定需由检察委员会作出,当侦查部门认为免予起诉决定不当,提出异议的,仍由检察委员会最后审查免予起诉决定正确与否.但是,由于免予起诉决定是一种生效决定,改变这种决定相对较难,而且,由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处罚法首次规定了听证制度,对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依法行政,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搭建了一个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进行对话交流的平台.法律规定行政机关拟作出较大数额行政处罚决定时,当事人有听证的权利.但较大数额是一个不确定法律概念.从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意义着手,剖析现行“较大数额”纷繁复杂规定的乱象,从确定主体、方式和基础出发以期完善现行较大数额的合理确定机制,达致法律统一、和谐.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行政处罚领域,多头处罚、重复处罚现象严重,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为了严肃执法,整顿处罚领域不当处罚现象的继续蔓延,《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是,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这一规定的目的,意在行政处罚领域“鼓励改革,鼓励试验。”①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如何把除公安机关享有的限制人身自由处罚种类外的其他各类行政处罚权交付给一个行政机关行使,这是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治安管理处罚和林业行政处罚均属国家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国家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作出的制裁。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治安管理处罚是国家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的处罚。而林业行政处罚则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森林法规的轻微违法行为的处罚。 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工作中,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给予治安处罚,是很有必要的,会对保护森林资源起到积极作用。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作为行政复议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我国 1999年颁布的《行政复议法》中没有明确体现。行政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是否作出不利于行政相对人的变更决定与复议机关与相对人都息息相关。因此 ,应借鉴台湾与日本法律中的规定 ,在我国法律与复议实践中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同时对之运行加以法律规制 ,以极大的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加快行政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复议改变之诉中作出原行政行为的下级机关应否列为第三人这一问题,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存在不同意见。本文梳理了复议改变后引起诉讼的113份行政判决书,发现实践中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第三人确定标准不一,在对收集的样本进一步比较分析后,提出了与原行政行为作出机关是否列为第三人具有相关性的几种情形的假设,并建立决策树模型进行验证。数据表明,因法院裁判结果可能承担不利后果的原行为作出机关更有可能列为第三人,剩余案件中其成为第三人的几率则相对较低。本文从现行法律制度、行政隶属关系、设立第三人制度的目的角度对因法院裁判结果可能承担不利后果的原行为作出机关充当第三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根据贵州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的要求,我院组织部分教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研讨,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现综述如下:一、《行政处罚法》应具有程序上的可操作性,以便为审查行政处罚是否违法,提供明确的标准《草案》第39条规定:“当事人”依法进行申辩和质证,可以要求非本案执法人员主持.行政机关应当给予安排.”但如何安排?如果不安排,在程序上怎么办?有何法律后果?对此,似应进一步明确.《草案》第18第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现地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众所周知,我国行政机关有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两级,而中央、地方行政机关还具有多层级的特点.那么,对具体的某一违法行为,究竟由哪一级行政机关管辖?应作出明确规定,否则会造成管辖职责权限不清的后果.此外,对有些术语如处罚种类、处罚幅度等应有明确解释.不能含混不清.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2007—2009年这三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因不服人民检察院所作出的不批准逮捕决定而要求复议复核的案件开展实证性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当前检察机关在办理公安机关不服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决定要求复议复核案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立法中公安机关不服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复议复核制度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颁布实施是对行政法制建设的一大贡献,它在实体和程序上都有新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注重了对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的行政相对人权益的维护。本文从三方面作以论述:首先,《行政复议法》增加了行政复议的范围,不仅规定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可申请复查,而且对原有的行政复议范围也规定得更为具体。其次,在行政复议的程序上,从申请复议的期限、方式、手续等方面都作了对行政复议申请人较为宽松的规定。最后,在复议机关审查过程中,允许复议申请人查阅被申请人的有关材料,从而避免了书面复议的弊端,使行政复议趋于公开化,确保了行政复议结果的公正性。此外,复议机关在复议决定中可以依职权责令作出行政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给予复议申请人赔偿,能有效地维护复议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违反有关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以下简称相对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如警告、罚款、拘留、没收财产、劳动教养、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等。它是特定的行政机关经常运用的一种行政管理手段。正确合法地运用这一手段,对制裁行政违法者,保护国家、社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错误地、违法地实施行政处罚,则会给国家、社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带来损害,不利于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有效行使。 实践中,某些行政机关或组织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越权处罚、滥施处罚、不依法定程序处罚等等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情况,这些行为由于欠缺行政处罚的合法性要件,因此是无效的行政处罚,不能发生法律效力。本文结合行政审判实践,对常见的导致行政处罚无效的原因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