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官之乐     
近读《康熙大帝全传》,知康熙非常注意奖掖扶植清官。他常常不是等清官死了之后才去忙着谥什么号,而是在清官还活着的时候就予以表彰重用。像大、小于成龙、傅拉塔、张鹏翮、彭鹏等,都是康熙发现并加以重用的廉吏。为了勉励地方官员,康熙大力宣传做清官的好处:"尔等为官,以清廉为第一。为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词尸祝,岂非盛事?从来百姓最愚而实难欺,官员是非贤不肖,人人有口,不能强之使加毁誉。尔等各宜自勉。""为清官甚乐"!细细想来,不无道理。清官甚乐,何乐之有?乐在口碑。康熙认为"百姓最愚",这是一种偏见,但看到百姓"难欺","人人有口,不能强之使加毁誉",说明他的头脑是清醒的。自古以来,为官贪廉,老百姓是最权威的裁判,谁也左右不了他们的评判,谁也堵不  相似文献   

2.
读贵刊2004年第1期《清官与贪官的十大区别》一文后,似乎觉得还存在此“十大区别”难以作出区别的:比如清官,未必个个爱民、办事透明,也未必爱才、求知;贪官也未必不好学习、吃喝玩乐,等等。清官贪官区别论,40年前在全国学术界,乃至社会中曾引起一番争议。有一种说法是清官比贪官更坏。此说当然出自以阶级斗争是激化还是缓和来界定“好”、“坏”的年代。那时,清官缓和矛盾、斗争,是麻醉剂;贪官激化阶级矛盾和斗争,是摧化剂。前者被贬为合而为一;后者则被誉为一分为二。这当然是因时而说,是形而上学。但清官贪官区别和优劣,本身应是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3.
清官与贪官的十大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中国不断加大惩腐力度,大大小小的贪官纷纷落马。这并不是说这几年贪官在急剧增多,而只是说明中国的反腐力度在不断加大,以前隐藏着的贪官这几年再也隐藏不住了。正气永远都会战胜邪气。清官与贪官相比,正如好人与坏人相比,好人和清官都是占绝对多数的。不过,清官大都  相似文献   

4.
清官难做论     
中国古代的百姓拥戴清官,盼望清官。也许是他们见多了贪官、昏官、庸官,被坑得太苦,所以总指望"青天大老爷"出来"为民作主",雪沉冤,薄徭役,减赋税,好让自己过几天安生日子。殊不知,清官从来只是凤毛麟角,不可多得;而且,做清官难,难做清官,别有一番苦楚在心头。清官难做,难在何处?鄙人不才,试述三则:一则难在自家要讨苦来吃。要做清官,自己,连带妻儿老小,就得过清苦的日子。就靠那么几两俸银度日,香车宝马坐不成,高堂大屋住不上,山珍海味吃不到,绫罗绸缎着不起,诸如出洋旅游、桑那按摩之类赛神仙的消  相似文献   

5.
《黄河边的中国》(曹 锦清著)是一本对了解中国当前农村情况很有价值的书。这方面的想法说来话长,暂且不表。只是想说,曹先生认为现在只能提倡“为民作主”,还没有条件实行现代民主的观点,我不以为然。 “为民作主”可以简称之为清官意识,这是皇权统治下的“最高纲领”。皇帝最高境界是当一个“为民作主”的圣君,清官的座右铭是“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文革”那时狠批清官,认为清官比贪官还坏,因为他们在人民中起麻醉作用,不如贪官那样暴露专制主义的黑暗,激起人民推翻专制统治的革命意识。这当然是谬论。在专制…  相似文献   

6.
江湖险恶,官场也险恶。有那么一种贪官为清官"跑官"的法子,不知列位有无听说。  相似文献   

7.
反贪何其险     
王春瑜在他主编的《中国反贪史》《序言》中有三叹。一叹贪官污吏何其多,二叹清官何其少,三叹改革家怎能忘记赃乱死多门。我翻读此书,认为此外还得接着加上一叹:反贪何其险! 上回读毕此书《清朝》一章后,我写了一篇《嘉庆尚且怕和坤》,已有此意。这回读《明朝》一章,这种观感更强烈了。朱元璋是坚决反贪的。他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并将之挂于官府公座两旁,使官吏一见便触目惊心。管你什么皇亲国戚,该杀该剥皮绝不轻饶。百姓还拥有将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的特权,反贪有功者受奖……他从“人皆贪”观点出发,把官吏当贼来防,宁错勿漏,一时果然收到效果。但是,不到一百年,朱元璋这一套被他的接班人破坏掉,大贪官陆续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短言快语     
朱镕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结束后答记者问时说,“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朱总理话音未落,全场  相似文献   

9.
在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的“怪论”很多,让人听了,不知是想笑还是想哭。   “怪论”之一:“救灾先救官”。“救灾先救官,官都活不了,谁去救民 ?”当有人揭发一些官员侵吞救灾粮款时,和就这样理直气壮地告诉纪晓岚:“你说荒唐 ?但这是事实 !万千灾民,谁去发钱 ?你吗 ?我吗 ?是大大小小的官员,我得先喂饱这些人,人家才肯卖命 !”   “怪论”之二:“清官讨人嫌”。和说:“贪官才会听话,才忠实推行朝廷政令,政才通,令才行,民方安,国方泰 !”而“那些清官,食古不化,上级有令必百般求疵,下层有错必毫不留情…  相似文献   

10.
提起刘青山,张子善,很多人都知道,这是1952年元月经毛主席亲自批准处以死刑的两个贪官。提起原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平易杰,人们也并不陌生,他于1995年5月,因长期租用高级轿车,而丢了“乌纱帽“。可是,若问举报这三个贪官的人是谁,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本文所介绍的,就是扳倒这三个贪官的人,他叫李克才。  相似文献   

11.
世人最为痛恨的恐怕莫过于贪官了.在我国历史上,贪污之风,愈演愈烈,至清代达到顶峰.历代的皇帝,对贪官也曾大肆杀戮,抄家斩首,甚至采取极残酷的肉刑,但杀了一批又出一批,有的甚至办贪污案的官员也竟然侵吞赃物赃款,沦为新的贪官.依我这凡夫俗子的眼光,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要留给儿孙,徒使儿孙骄惰,成为无能无德的花花公子.况且你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提心吊胆,惟恐东窗事发,还哪有心思为百姓办事.不过也真有些贪官,等到事情败露,即将被处死的时候,也写诗表示悔恨,但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12.
快乐之源     
人人都希望过得快乐,快乐是从哪里来的?财富产生快乐,发财快乐,所以大家都在忙于挣钱,只道是把钱多多地装进荷包,快乐也就自然而然地跟着进了家门。不过,能够发财的人毕竟是少数,还有大部分百姓呢?难道他们都与快乐无缘吗?不对。  相似文献   

13.
反腐败反到高官头上,一查犯人履历,总有某年月日被某代表会选为某官的记录。原来这些人是“政务官“,主持一方或一大部门的行政的,依法应该通过选举产生。胡长清是被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为江西省副省长的,成克杰是被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比起那些科长处长一类的芝麻官,凭几个或一个稍大一点的领导点个头发个通知就上任的,来头大不相同了。于是就有了把贪官经过合法程序选举为高官的□(以上删去一字)闻。事实上,胡、成二位,都是贪得无厌之后,才被选举为上述的官职的。那么那些把贪官选成高官的代表大会,具体说来就是那些投票赞成贪官当高官的代表们,对于这样的结果,该不该负责任?该负什么责任?现在没有听到任何一位当代表的同志出来说他有责任,看来该说代表无责才好。那么谁该负责?一说贪官本人该负责。选你的时候谁叫你不老老实实坦白交待你是个贪官?不过这话说了等于不说,因为贪官本来就不老实,问题是你为何偏要投这不老实的人的票?你有没有失察之责?一说大会秘书处该负责,因为那介绍材  相似文献   

14.
海瑞宦囊     
披鳞直夺比干心, 苦节还同孤竹清。龙隐海天云万里, 鹤归华表月三更。萧条棺外无余物, 冷落灵前有菜根。说与旁人浑不信, 山人亲见泪如倾。——明·朱良历史上的清官有真有假。明代的海瑞,无疑是货真价实的清官。当时的政界、知识界,不少人都不喜欢他,包括大名鼎鼎的内阁首辅(相当  相似文献   

15.
贪官、污吏、奸臣历来为人们所痛恨、不齿,自古以来就传下了许许多多笑骂、讥讽、揶揄他们的诗文。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 比喻型。即将贪官佞臣比作人们日常所深恶痛绝的丑恶东西。如唐代诗人曹邺的“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这首《官仓鼠》,  相似文献   

16.
<正>"不怕姓左的,就怕姓中的"政治运动频仍的年代,怪异理论频出,人们亦多怪念头,虽说违背常识,却能肆行于世,人们亦不以为怪。"清官比贪官还坏"便为著名怪论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二叹:清官何其少也。  翻翻二十四史,人们就会明白,有名有姓并且货真价实的清官,不过几十位。明末清初优秀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所著《夜航船》卷 7“清廉类”,扳着指头数了很久,也不过只找出四十位清官。物以稀为贵,况人乎 !这些清官的相关事迹,大部分都很感人。如:北齐彭城王高攸自沧州召还,老百姓纷纷拿着食物欢送他,说:“您在沧州,只饮这里的水,从未尝过百姓的饭菜,今天我们谨献上粗茶淡饭。”高攸很感动,但也仅吃一口,不愿占百姓的便宜。又如:隋朝赵轨在齐州做官,后入京,父老送别,说:“公清如水,请饮一杯…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科学》2011,(5):2-4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98年3月,朱镕基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时说)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2000年3月,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那些搞腐败的贪官言行,就会发现这些贪官最“恨”腐败。他们和正派人一样对“腐败”嫉恶如仇。如果再细分一下,他们“恨”腐败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他们的腐败行为还没暴露前。这时,他们“恨”腐败是为了掩盖他们搞腐败的罪行,是为了给他们的丑恶嘴脸涂脂抹粉。他们这样“恨”腐败,也是为了欺骗正派人,给人一个清官的形象。所以,你会想出一百个一千个贪官来,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头上。据说胡建学案发前任泰安市委书记时,大小会上给下级干部们大讲特讲的经典就是繁体字的“钱”字,即“金”子有两把“戈”(古代…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向县委书记提出了"四条要求",第一条就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这是对全国2800多名县委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对所有党员干部(也就是当官)的谆谆告诫。自古以来,官有好官坏官之说、清官贪官之分、勤官懒官之别。好官、清官、勤官就是明白官,坏官、贪官、懒官就是糊涂官。人们对周永康、徐才厚等痛恨之余不禁感叹:他们咋这样糊涂啊!很明显,为官当做明白人!为官当做明白人,关键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