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国家領土包括領陆、領海、領空和地下層,屬于国家主权的絕对管轄。它对于一个国家的存在具有决定的意义,是国家物質財富的主要源泉,是国家和民族賴以生存的基础。維护国家領土主权就是維护国家的独立和生存,反之,侵犯別国的領土主权就是破坏別国的独立和生存。資产阶級国际法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場观点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国家主权理论受到了很大冲击, 面临着 严重挑战。尽管有许多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全球化进程中进一步维护和强化主权观 念, 但国家主权的让渡、弱化以及实现程度的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 待国家主权, 树立与时俱进的国家主权观, 这不仅仅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 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家主权原则的基础地位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概念最早产生于16世纪。西方政治思想家首先提出了国家主权的理论和行为规范。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大大推动了主权学说在欧洲的实践。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主权原则逐渐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但与此同时,挑战也伴随了主权原则从产生到确立和深入发展的全过程,尤其是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对主权原则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针对新挑战,国际社会在维护主权原则的基础地位问题上也有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4.
国家主权让渡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主权理论, 它反映了主权行使方 式在全球化时代所发生的某些重大变革, 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但目前人们对国家主权让渡概念的理 解及其应用比较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应以层次分析的方法从主权本体的角度把主权分为身 份主权和权能主权, 从而对国家主权让渡的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有关主权问题的争论也日趋激烈,由此引发的国际斗争亦日趋尖锐.本文拟就知识经济时代对国家主权造成的冲击与影响及其发展趋势作一初步分析、探讨,以便对如何坚持国家主权作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此过程中, 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国家主 权概念也处于不断演进之中。 从绝对主权 、相对主权到强调经济主权, 国家主权与经济全球化更多 产生的是互动的良性碰撞。在平等让渡经济主权基础之上参与国际经济组织与多边贸易体制, 是 国家捍卫其主权的必经之路 。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以“ 民族自决” 为口号的新一轮民族主义浪潮和以“ 人权高于主权” 为口号的 “ 新干涉主义” 对国家主权提出了严峻挑战。 究其实质是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 因此, 从民族自决权 和新干涉主义同国家主权的关系入手考察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具有现实意义。 为此, 我们的立场 是: 维护国家主权, 尊重合法、 合理的民族自决权与人权, 反对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时代, 国家主权让渡是国家适应全球化趋势、对主权行使方式做出的适应 性调整, 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国家利益;但同时, 国际关系的现实是民族国家并不愿意让渡主 权, 发展中国家如此, 发达国家亦然。原因在于国际关系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国家主权让渡的困难和 问题。因此, 尽管主权让渡是一种长远趋势, 但民族国家不会轻易擎起主权让渡的大旗。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菲律宾、越南等国纷纷援引国际法,对南海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诉求。本文将这些国家的领土主张置于国际法框架下,并指出其在国际法适用上出现的重大误区:未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原则划定领海基线,从而曲解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概念;以个别概念否定中国对南海拥有的历史性权利,违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尊重历史性权利的精神;片面解读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关于领土取得的原则,为自己的非法行为寻找借口。  相似文献   

10.
论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C的建立是国际法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它有助于弥补间接执行制度对惩治国际犯罪的缺失。它具有管辖范围的普遍性、机构设置的超脱性、政治上的中立性等特点。ICC管辖权的确立系基于国家的共同同意,其固有管辖权并未违背国家主权原则。ICC对国内法院的刑事管辖权具有补充性,以有关国家不愿意或不能够管辖为其启动管辖的前提。在与非缔约国的关系上,ICC的管辖权并未超越于非缔约国的主权。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上国家主权豁免原则,是指一个国家未经其同意,不受另一国法院管辖;一国法院不得对外国国家及其财产行使管辖权。1977年联大通过决议,决定把“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的项目列入国际法委员会的现行工作计划,并将其编纂成条款草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让渡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国际关系实践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赋予国际关系现实以独特的内容并在多方面为国家主权让渡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益与区域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契合为主权让渡提供了空间,主权所有权与主权行使权的分离为国家主权让渡提供了运作上的方便,内政与外交的一致性奠定了主权让渡的基础,国际关系民主化也为主权让渡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属性和最重要的国家利益,主权原则是国际关系中各国交往的主导原则。国家主权自其产生之后就不断遭到种种非主权化观念和理论的冲击,但是,这些观念和理论的现实依据并不充分。当今世界,国家主权的存在依然有着坚实的基础,主权原则仍是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原则。当代国际干预从现象上看似乎是对主权原则的破坏,但就其本质而言,或体现了主权原则,或体现了主权体系下的强权政治。当代民族国家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困惑,而主权的考虑仍是各国永恒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的教训中, 可以认识国际法对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以国际法为核心 的法律战, 对于战时国家安全具有心战、人道、政治和军事价值。国际法是制约战争和武装冲突、维 护国家主权和国际安全的一个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5.
主权是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地决定其对內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任何国家一旦丧失了它,就失去了独立国家的地位。在国际关系的合作和斗爭中,主权也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題。所以各国人民高举“主权不可侵犯”的旗帜,过去和現在各被压迫民族都为捍衛本国的主权同帝国主义进行了頑强的斗爭。而和平共处五項原則——現代国际法原則集中地反映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要求,規定了各国必須互相尊重主权。但資产阶級国际法随着資产阶級利益的需要,却出尔反尔,前后矛盾,演变到今天,它为配合帝国主义侵略的实践,甚至明目張胆地企圖埋葬主权不可侵犯原則。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初 ,技术经济理论家和创新理论家纳尔逊和罗森伯格就已提出“国家创新体系”( NSI)的概念 ,他们将国家创新体系定义为一套制度框架 ,这些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公司的创新业绩。1 这一定义把创新仅仅看作是公司的创新 ,非常狭窄 ,没有指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本质和精髓。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丹麦经济学家伦德瓦尔首先在一本关于使用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小册子里提出了系统的“创新体系”( SIs)概念 ,2 即指研究与开发实验室、技术研究所和生产体系之…  相似文献   

17.
对外开放战略视域下中国国家经济主权安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经济主权是国家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在国家最高利益契合点的权力结合。中国经济在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同时。不可避免使国家经济主权安全面临压力。主要有:中国自主选择经济发展模式受西方国家的干扰: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有可能削弱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国际经济组织及其相关国际法有可能使国家独立选择经济政策的余地变得日益狭小等等。认识并应对对外开放战略背景下中国国家经济主权安全所面临的问题,科学制定维护中国国家经济主权安全的战略策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南海主权研究的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1995年以来南海发生的几次主要事件,由此说明,进入21世纪后,南海主权争议的突出问题将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也就是说,中国南海疆域研究将出现新动向,即在继续从事历史主权研究的基础上,把着重点转向以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研究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域划界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和国家间关系的日趋复杂,国家主权的神圣性不断受 到冲击。从“人权高于主权”理论到“国际保护责任”,无不在侵蚀国家主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不同 于以往,当今的国家主权不再仅仅是对暴力手段的垄断,它还意味着一种保护本国人民的责任。在 这个仍是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里,任何高尚的言辞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强硬的世界,“那里有外交上 的纵横捭阖、有迫不得已的、不情愿的各种妥协”。不管是面对苏丹的达尔富尔危机,还是其他国家 和地区的冲突,在任何时候,国际社会各主权国家都会抱有不同的利益考量。在“没有永远的朋友, 只有永恒的利益”的现实世界里,寻求发展才是非洲复兴的关键。如何利用好当前中国崛起的机 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是非洲国家从根本上解决冲突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负责任主权”是当前国际关系主权理论面对的新议题,这是主权理论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嬗变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源于主权概念之历史逻辑与内在的“正当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应对当前全球问题的一种理论选择。“负责任主权”理论并不是对传统主权理论的单纯挑战或背离。在从“权利”、“控制”与“能力”视角走向“责任”视角的过程中,“负责任主权”实际上与主权的特定历史传统(如“大国责任”)一脉相承;同时,它在概念建构过程中也逐渐丰富其内涵,从最初的“保护”、“预防”与“反应”功能扩充到“构建/重建”乃至于“关怀”功能。当前“负责任主权”研究逐渐体现出“自由论”与“社群论”两种不同的责任观。作为一种新框架,“负责任主权”已经在结构、逻辑、标准、内容与层次方面展现出若干理论特征。尽管面临许多理论争议与实践挑战,“负责任主权”中的某些因素有助于推动中国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缓解崛起过程中的困境,展现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