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事综览     
2002年1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布什发表国情咨文。29日晚,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上台后首篇国情咨文,重点阐述打击恐怖主义、加强国土安全和重振经济3大问题。在反恐方面,布什称决不允许一些“最危险”的国家利用“最危险”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并指称朝鲜、伊朗和伊拉克是“邪恶轴心”;将继续发展导弹防御计划,保护美及其盟国免  相似文献   

2.
布什《国情咨文》讲话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 1月 2 0日 2 1时 ,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两院发表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①讲话。在美国国内总统选战如火如荼的背景下 ,布什选择此时发表本届政府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演讲 ,实则蕴含深意。民主党党内八位总统候选人争夺提名的选战异常激烈 ,1月 19日的民主党爱奥瓦州党团会议选举和 1月 2 7日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更是被选举分析家视为选举“风向标” ,吸引了大部分选民的注意。布什把时间确定在国会复会日及上述两个标志性选举之间 ,既欲避免选民注意力局限于民主党党内预选 ,对自身选情造成负面影响 ,也想提前推出选举政策试探选民反应。…  相似文献   

3.
美国中期选举结果,执政的民主党惨遭失败,失去参众两院的多数和11个州长。民主党失败主要原因是:选民对现状不满,对前途感到不安,要求变革;对政府、国会极不信任;对克林顿失去信心。选举后国会将右转,克林顿1996年连任总统前景更加暗淡,克林顿对外政策的一些方面可能受影响,但其对外政策基本框架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4.
美国第103届国会已于今年1月5日开始工作。本届国会是在去年11月与总统选举同时改选产生,每届任期两年。现在,民主党既接掌了总统职位,又以多数的优势控制着国会参、众两院,这标志着80年代以来行政和立法两大部门分别由共和、民主两党控制的年代已宣告结束。克林顿总统能否实现其“变革现状”、“振兴美国”的宏图大略,关键之一在于国会是否支持和合作。本文拟就新国会的基本情况、两党各派的力量对比以及与克林顿总统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帝国主义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先发制人”和军事干涉合法化为特征的“新帝国主义”理论,被美英政府外交决策人抛出来后,正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领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一、新帝国主义论的产生及鼓吹者 (一)新帝国主义论的产生及其含义。1991年1月30日,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向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并宣称美国将承担起这项任务的领导职责。当时,英国前首相希  相似文献   

6.
1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第二任期正式开始。在随后的短短两周之内,布什发表了两次重要演说,一篇是1月20日的就职演说,另一篇是2月2日他在国会做的国情咨文。布什再次当选后,其第二任期的内外政策走向受到广泛关注。这两篇演说出台后,其内外政策要点也随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美国克林顿总统于6月25日至7月3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美首脑举行了会谈和联合记者招待会,发表了三个联合声明,并签订了多项经贸协定,使中美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美国主要报刊对克林顿访华和中美首脑会晤十分重视,派出大批记者,进行大量报道。它们认为,克林顿访华是中美关系“新的升温”,是中国“外交上的一次胜利”,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在美国内产生“广泛影响”。现将美国主要报刊有关评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今年11月3日,美国举行了跨世纪的第106届国会选举及36个州的州长改选。结果爆出冷门,民主党在国会的地盘非但没有缩小,反倒有所扩大。执政党在中期选举中获得如此成绩,在美国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不仅对克林顿今后两年的执政地位和2000年大选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克林顿政府班子看其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月20日,克林顿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其政府班子亦随之走马上任。现就克林顿政府班子的特点及其政策走向作一初步分析。一.克林顿班子的特色这次克林顿组阁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经过折衷平衡,精心选择,终于在去年圣诞节前夕确定了人选,并挑选了白宮办公厅、国家安全委员会及经济、情报顾问委员会的主要领导。除司法部长人选外,克林顿提名的内阁人选均已获国会批准。总的看,克林顿注意使自己的班子“多样化”,他安排了4名妇女、4名黑人及2名拉美裔人士入阁,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妇女、黑人和少数民族成员最多的一届内阁。从年龄结构上看,这个班子注重新老搭配,其中不乏政治老手,如本特森、克里斯托弗等,也有新一代的政客,如37岁的环保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4月4日签署了美国国会3月29日通过的关于结束农产品价格补贴法案。此前,美国重要思想库“传统基金会”的农业政策计划负责人约翰·弗吕登伦于1995年发表了题为《使美国农场主自由:传统基金会农村繁荣计划》的研究报告,大力向国会呼吁通过有关的法案。作者曾在里根和布什总统时期任美国农业部副助理部长。他认为,由于科技进步、世界粮食需求迅速增加以及各种国际贸易协议的制定等原因,美国政府在60多年前为对付农业生产过剩危机而先后制定的作为“安全网”的一套农业计划包括实行各种补贴和供应控制等政策,早就需要加以彻底改革,使美国农场主可以抓住新的巨大的世界市场所提供的机会而放手发展农业生产和大大提高农场收入。本报告共分四章,现分别摘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克林顿上台后,把重振美国经济列为其最优先和最根本的任务,在执政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內就接连提出了一揽子经济复兴计划、技术产业政策以及对外贸易政策。尽管这些经济政策和计划,有的尚待国会讨论和修正,有的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但是,克林顿的一套经济计划的基本框架及其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已经初步形成,而且其推行的结果,必将对美同乃至世界的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通貨膨脹正在發展,美元的購买力正在繼續下降,美元危机正在加深。美国总統近年来历次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中都不得不承認这个冷酷的事实。在今年1月7日提出的“国情咨文”中,艾森豪威尔再次强調必須防止“持續的通貨膨脹的威胁”,認为:“我們必須同通貨膨脹作战,就像对付一場危及我們的家屋的火灾一样。我們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它毁灭我們的薪金、儲蓄、养老金和保險金,防止它腐蝕一个自由的、健康的經济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可見,当前通貨膨脹和美元貶值对于美国經济的严重性。另一方面,美国統治阶級又企圖粉飾这一現象,竭力企圖証明可以用“財政收支平衡”的办法来保証美元的稳定。艾森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克林顿上任后,已就重振美国国内经济和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内外经济政策提出了计划和蓝图。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亦曾在国会全面阐述美国在冷战后的外交新战略。因此,克林顿新政府已初步拟定了全球战略调整的总体目标和某些具体内容。但是,美国政府能否顺利实现其战略调整的构想,恢复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维持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全世界推进美国的意识形态和民主模式,以及巩固和协调与其盟国的战略关系,依然有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和困难。  相似文献   

14.
布什向国会发表的年度“国情咨文”,折射出布什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内政方面。咨文试图从党派政治中寻求平衡以获得支持,但共和、民主两党都对之缺乏热情;外交上试图通过实施新措施、新政策尽早从伊拉克脱身,但成功的希望渺茫。咨文反映出布什未来两年难有重大作为。  相似文献   

15.
1993年4月3日—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了克林顿执政后的首次两国首脑会晤,并发表了《温哥华宣言》。双方宣布,通过这次会晤加强了两国“有力、有效的伙伴关系”。这次首脑会晤非同寻常,它是在俄罗斯国内形势发生急剧动荡、叶利钦总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而美国方面克林顿总统刚上任不久、想使美俄关系“重新定位”的情况下举行的。此次会晤与过去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背景和特点: (一)叶利钦总统在国内陷于严重困境,特别需要通过会谈维护其政治威信和地位。今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1月3日,美国举行了国会中期选举,选出了众议院全部435名议员,改选了34名参议员和36名州长。选举结果为:参议院两党的席位维持不变,仍是共和党55席,民主党45席;众议院共和党由228席减至223席,民主党由206席增至211席,独立人士1席;共和党继续以多数控制参众两院。新国会(第106届国会)将在明年1月4日正式启动。 这次选举打破了64年来美国会中期选举的“历史定式”,影响深远。民主党在共和党发起对克林顿总统弹劾的不利状况下参选,结果在参陡朱失一席,在众院净增5席,彻底打破了执  相似文献   

17.
詹德斌 《国际观察》2004,52(1):48-55
冷战结束以来 ,美朝关系几经波折 ,始终没有摆脱冷战的阴影 ,至今仍处于敌对状态。本文认为 ,伴随着冷战后国会权力的复兴 ,美国国会通过宪法赋予的权力和其它途径 ,在美国对朝政策的三个主要阶段分别起着不同程度的负面作用。从冷战结束之初到美朝《框架协议》签订的第一阶段里 ,国会极力要求总统对朝鲜采取比较强硬的政策 ,但影响不大 ;在《协议》签订到克林顿任期结束的第二个阶段里 ,国会一直是限制美朝关系发展的一支强大阻碍力量 ;目前这个阶段 ,国会基本上配合总统执行对朝强硬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一)美国提出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设想的背景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3年7月赴东京参加七国首脑会议时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发表讲演,提出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的设想,10月赴韩国访问时在韩国国会发表讲演,再次提到了这一设想。同年11月,美国作为 APEC 第五次部长级会议的东道主,在西雅图同时召开了 APEC 领导人的非正式会议。克林顿在讲话中与他先前提出的设想衔接,又提出了建立作  相似文献   

19.
11月3日美国举行第52届总统选举,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林顿以370张选举人票对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统布什168张选举人票的压倒多数当选为美国第42任总统。同时举行的第103届国会选举中,民主党仍以较大多数优势控制参议院和众议院:在100席的参议院中,民主党由57席增为58席,共和党则从43席减为42席;在435席的众议院中,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约翰逊上台后不久便在今年1月8日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无条件向美国贫穷宣战”的口号,作为他笼络人心的一项重要资本。在1月20日的总统经济报告中,还专有一章谈贫困问题。3月16日约翰逊又提出了一个贫困咨文,具体陈述了他的所谓“抗贫计划”。接着,在4月28日又向国会提出了一个重新开发阿帕拉契亚“萧条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