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市场导向就业观及其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收费和扩招两项改革之后.大学生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时,普遍持一种市场导向的就业观念。它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行为.而且表现在大学生入校前和在校期间相关的学习、生活行为中。市场导向就业观有其现存的合理性.可以帮助大学生比较顺利地实现就业.但就长远来看,它将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本文就此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学生就业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重要过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就业观所需要的外部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高校育才、大学生成才与社会用才顺利、有效衔接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育德、育人、育才中高度重视大学生合理就业观培育的问题缘起。科学人才观视域下探讨大学生合理就业观培育是回应现实困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要求,应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品德、才能、体质三方面培养相结合;引导理想追求与注重社会实际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心理疏导与正确观念引导相结合,如此才能更好地回答、解决这一理论与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经济快速发展,但全社会的就业形势却很严峻,为什么人们心目中的“时代骄子”——大学生的就业难也成为现实的社会问题,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怎样树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就业观,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自中国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认为,大学毕业生必须认清形势,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树立“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只有这样才能在汹涌的就业大潮中找到理想的岗位。  相似文献   

7.
闫娜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7):165-166,176
本文结合对济南地区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影响其择业质量和就业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阐述了高校如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使大学毕业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实现就业率与择业质量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对1008名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性别比例、专业、是否担任班干部工作、政治面貌、年级等因素上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心理社会化和知识能力社会化在某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倡导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要注意专业特点,注意责任、期望与实践并重,关注特定群体,加强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我国的高等步入教育大众化阶段。经济的发展和各大高校的扩招,并没有为大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和机会。相反,随着经济转型和改革,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社会精英岗位已经不足甚至是短缺。如何从教育大众化的背景出发,客观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征和表现,明确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构建择业观教育的完整内容和创新有效的自我调试方法,是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心理,正确择业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论我国大学生就业责任的分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应该由政府、企业、高校以及个人共同承担责任.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实行大学生就业责任分担的内在依据;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则是大学生就业责任分担的现实依据;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是我国大学生就业责任分担的参照依据.通过大学生就业责任主体模型和大学生就业过程模型的建构便可清晰地看到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各自应该承担的就业责任.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视角: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报考、招生、教育培训、就业分别对应着供应、采购、加工、需求等节点.实证研究发现,各个节点对学生就业需求响应明显不一致,但就业需求响应沿高等教育供应链加工方向逐渐增长;供应与采购节点均对就业需求响应极弱,加工节点中学生分链的自我建构能力对就业需求产生直接影响,教育机构分链却要通过学生的专业爱好因素来施加影响;环境因素对学生就业需求存在正向影响,且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与学生就业需求的相关性递次增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风险社会视界,凸显治理以应对大学生就业难所致大学生就业安全风险,政府相关制度供给与创新尤显重要,比如消除大学生进入政府部门就业的制度瓶颈;创新市场干预机制,提升营利部门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促进第三部门更快发展,开拓大学生就业新渠道.  相似文献   

14.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高峰年,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了解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有助于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真正体现女性在就业中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15.
弹性就业不仅是解决我国整体就业问题的基本手段,而且是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展弹性就业领域,保护和促进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稳步推进我国大学毕业生“弹性就业”。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动态就业观,建立弹性就业岗位需求管理机构,完善弹性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信贷和担保制度,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弹性就业的劳动保护,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顺利实现大学毕业生“弹性就业”。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成本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京市部分高校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与就业状况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就业成本的高低与毕业生能否实现就业之间没有明显关系;与起薪水平的高低也不存在明显关系;毕业生在招聘会门票、交通费和简历制作等方面支出的收益相对较高;绝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将就业成本的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就业成本的收益情况基本上也是认可的.  相似文献   

17.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及结构进行统计描述 ,从经济和教育两方面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应积极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坚持"三贴近"的指导思想,选好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切入点和载体;推进"三进"工作,开辟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抓好"三项建设",提供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动力和保障;注重"三结合",优化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长的教育思想、国际视野、民主意识、团队协作态度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建设与提升,将为大学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国大学领导力提升的国际化模式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中国大学的领导者应与世界各国大学校长、专家、学者、同行开展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决策、执行、监督适当相协调的要求 ,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策执行问题研究既可以提高我国政策执行的效率 ,又可以为政府机构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事实上西方学者早在 70年代就开始关注执行问题。良好政策执行是有一定条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