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理论》2021,(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19世纪,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完整地表述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通过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整体性思维的承续、唯心史观的颠覆和"欧洲中心论"的解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实现了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物质基础、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动力、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未来趋势的世界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转变和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交往作用的重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彰显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9)
在"中国梦"的崭新语境下,反思马克思文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马克思文本研究逐渐走向了学术自觉,通过"文献重理""挖掘阐发""激发回应"等多维路径展开研究,并形成了"世界史观""正义观"等重要理论主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认为我们应该以文本研究为扎实根基,捕获时代问题,激活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以建构具有自身学术风格的中国马克思学。  相似文献   

3.
正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最终都会走向世界历史。中国也是如此,正在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审视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探究党的执政理念与中国发展之路,有助于我们正确应对现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1.把握时代机遇,更加注重发展生产力。"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发生前提是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后,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表现为他研究俄国革命运动与西方革命的关系,提出世界革命进程"四步骤"的理论;研究意大利、法国、德国的阶级关系和革命形势,提出把当前斗争和远大目标统一起来的理论;研究1848年以来无产阶级斗争的方式,形成以合法斗争积蓄力量并进行革命"决战"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制约着社会持续发展。为此,学术界开始反思以往的以人为中心发展理论并提出其它诸多理论形态,但这些成果恰恰忽视了马克思人的"类中心"思想。所以,我们应当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人的"类中心"发展理论,强调不仅要把他人、而且要把各种自然存在纳入到自我的本质规定性之中,从根本上改变人对待他人及他物的看法,以此来构建人的"类中心"发展理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体现了社会历史逻辑与资本批判维度的统一。二战后,资本主义进入晚期垄断阶段,一系列社会政策与意识形态的调整,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结构性危机与阶级冲突,使得马克思的危机理论遭遇巨大挑战。20世纪后半叶,早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趋势的判断,将生态危机的考察联系到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问题与新视阈。  相似文献   

7.
罗子俊 《理论导刊》2006,1(10):43-4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剖析,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角度对“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发展作了探讨。同时,马克思通过交往实践观的确立,从“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的角度对“世界历史”之谜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8.
佟晓松 《求知》2013,(1):38-3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一种带根本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进步。近年来,宁河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三级联动"的发展思路,把推进实施农业配套化、推进设施农业园区化、推进设施农业产业化作为提高设施农业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并把  相似文献   

9.
齐敏 《学理论》2012,(4):48-50
通过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结合自己理解,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的特征、形成作简要论述,同时根据当今全球化下历史发展背景,扼要概括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意义及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分别采用了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 后期开始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也存在新问题,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 我国现阶段农村经营模式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1.
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特点。在21世纪,至少在21世纪初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突破地域限制,根据其内在的需要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样一种趋势。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什么新现象。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已实际指出了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就有一种打破国家疆界,在全球扩张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冲动。在21世纪,以全球化为中心,世界经济很可能将呈现…  相似文献   

12.
程恩富  刘召峰 《理论探索》2012,(4):11-14,18
马克思对现存世界"问题"的分析进展与他"未来构想"具体内容的演变具有"同步性"。"社会关系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马克思凭借其拜物教批判理论,实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透视,并预测了这一"问题"不再存在的"未来"。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都只是"社会形式"的定位,对"社会形式"的"历史性"的揭示,以更加严密和有效的方式论证了共产主义"未来构想"的合理性。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作为"社会存在"的"拜物教现象"赖以存留的社会条件,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现实通达理想之路"的核心命意。拜物教批判理论对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8,(6):66-71
20世纪以来,基于行政理论、经济理论和民主理论的西方政府改革,呈现统治职能的非人格化、管理职能的刚性化和服务职能的扩大化等特征。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发展为应对"现代化"和"后现代"两个历史阶段的高度叠加,在兼顾"管理补课"和"改善服务"的问题上,整合20世纪以来西方政府改革的三种价值取向,形塑了较为均衡的地方治理风格。当下,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进程中,地方政府改革和发展的"三合一"模式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5)
20世纪以来人类的实践发展不仅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使异化有了新的表现形式。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劳动异化理论的四重规定性进行了论述,通过借鉴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中国当代劳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异化劳动"理论给予中国当代劳动的启示是: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避免劳动产品的异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生产过程的异化;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克服人的本质异化;建构新型人际关系,共创和谐社会,克服人和人关系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建立在剖析资本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是对人类长远历史趋势的科学预见.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它只是建设未来新社会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夺取政权之后立刻百分百实现的具体举措."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贯穿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历程的根本理论问题.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21世纪中国人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运用,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实质在于:它突出、揭示了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精神生产的主要产品——科学、技术等在当今以及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深入地、系统地研究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合 《理论探讨》2004,3(3):36-37
现在学术界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从不同的角度作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我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其核心就是马克思所一贯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1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形成以后。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形成以前,历史还不能称其为世界历史。这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及向世界的扩张,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才真正有了密切的联系,人们的交往才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化的世界市场,控制了商业,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  相似文献   

18.
没有采用生态或生态学的概念不是说明马克思缺乏生态思想,而是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远超同时代思想家的明证。马克思早期思想中以"异化劳动"为核心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之谜的解答",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马克思赋予这一谜题以历史生成的思考。在成熟的经济学思想中,生态危机成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自我否定规律的隐匿逻辑,"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不同所有制条件下人与自然界的历史建构的宏大叙事,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三种历史形态相对应。生态文明视域下反思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能够深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城市、地理、空间为落脚点,融合女性主义、生态主义以及其他少数和多元立场,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理论呈现出多样性发展势态,呈现了晚期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等多种风格.这些思潮虽然与马克思的逻辑关系并没有相同,甚至提出了对马克思的批判,但它们都说明了马克思仍然是资本主义批判不可超越的地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空间理论上的发展,为我们发展自己的都市马克思主义话语提供了许多值得认真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有社会交往"理论"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颖春 《理论探讨》2007,1(6):53-55
很多文献注重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但我认为社会交往问题之于马克思并不能构成"理论"。马克思的"竞争"思想可以更为合理地解释生产力发展动因,竞争导致进步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机制的概括。与"社会交往"思想相比,马克思的"竞争"思想能够很好地融入唯物史观体系,因而具有"理论"特征。至于马克思有关"社会交往"的论述被称之为"观点"比较适宜。如果出于尊重马克思本人提法的考虑,可以统称为"竞争—交往"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划分社会形态不必采用以前的五阶段论,三阶段论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