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否在当代中国居于指导地位,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有关。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中,有三种不良的倾向:第一种是附加的理解,马克思本来没有而由别人强加给马克思;第二种是教条的理解,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信条;第三种是曲解,按自己主观的臆想来理解马克思的本意。这些不良倾向,是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结果。我们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是通过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来实现的。很多流行的教科书,主要是根据前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编撰的。马…  相似文献   

2.
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学派 梁中堂发表与王若水商榷文章《也谈马克思主义这个学派》中说,王若水关于马克思主义学派问题的文章有以下几点是讲得不妥当或被忽略了的。第一是王若水没有把政治思想学派当作一定阶级关系的产物,每一个政治思想派别都是隶属于一定阶级的。历史上的学派更替说到底是阶级斗争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第二,王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逻辑来看,列宁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诞生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灵活运用,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的理论的相关内容的继承和发展,是在领导俄国党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对其革命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从理论逻辑来看,列宁从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目的出发,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论述了为什么要灌输、怎样灌输的基本理论和重要依据;从现实逻辑来看,列宁的灌输论揭穿了俄国经济派、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潮的面目,为工人运动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促进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列宁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展思想宣传和理论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一般规律,在今天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西方马克思学:启迪作用与重大缺憾"广义的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有两种形态。一是比较侧重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二是比较侧重于文本考证、文献研究的西方马克思学,可以称为狭义的西方马克思学。二者虽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解读模式上却基本一致,多半都采取"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即按照西方哲学框架来解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具有根本性质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从"主体一元论"和"主体多元论"两方面进行分析的。但是经过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属于"主体多元论"中的"主体三元论",并有且仅有在这三个主体同时起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此外协调好三个主体间的关系是战胜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法宝,也是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基本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本质的深刻揭示。从人类的发展史,从曾经对人类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些民族的兴亡史,从人类的认识史,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从社会主义运动史,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等角度来理解这一基本命题,可见其深厚的历史依据和蕴含的深刻的历史真理。  相似文献   

7.
"质疑改革开放"思潮是国内现存诸多错误社会思潮的一种,其往往以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之名而行歪曲、否定改革开放之实。为了达到污名化、妖魔化改革开放的目的,近年来,"质疑改革开放"思潮肆意散布"红利消失论""历史割裂论""方向偏离论""政改滞后论"和"方法过时论"等谬论,尽显误读、毁谤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之怪相和丑态。究其实质而言,这些对改革开放的质疑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的理论外现。当前,紧紧依靠改革的成功回击这些质疑,进而戳穿罩在"质疑改革开放"思潮身上的意识形态面纱,对于进一步统一改革开放理论认知、增进改革开放思想共识、开创改革开放实践新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陶 《理论探讨》2020,(2):82-87
西方学者对于儒家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之研究肇始于费正清的中国学研究,他所提出的"革命学说"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对于传统文化是一场彻底抛弃与革命,但是这种观点受到墨子刻等西方学者的批评。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和儒家传统思想及中国具体语境相结合,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且提出了儒马关系的"契合论""相融论""暗含论"等观点。西方视角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不过我们更需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现实语境和思想语境,进行富有创造力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活动,从而不断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徐才 《理论探讨》2001,2(1):25-28
"俄狄浦斯效应"是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特有的哲学之谜.因此我们应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规律的范畴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不但不排除"俄狄浦斯效应",而且有着科学的表述和最具哲学智慧的理论延伸点.把"俄狄浦斯效应"作为一个历史规律的范畴来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历史规律的完整把握,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0.
二、西方马克思学:启迪作用与重大缺憾 “广义的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有两种形态。一是比较侧重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二是比较侧重于文本考证、文献研究的西方马克思学,可以称为狭义的西方马克思学。二者虽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解读模式上却基本一致,多半都采取“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即按照西方哲学框架来解读马克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数十年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不同历史阶段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项伟大事业,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它与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历史之谜的求解进路及其科学结果,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批判和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之间的张力同构。马克思将“历史之谜”提炼为人同自然、同社会之间的矛盾,以意识形态义理阐发和现实导向之间的深层关系为立足点,以人的劳动本质为切入点,探寻到异化现实“必然构成”的破解之道。以“历史之谜的解答”为研究视域,厘清意识形态批判同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之间的逻辑互动,对于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挖掘马克思主义现实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识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创新紧密相连,三大历史决议体现历史审视的理论飞跃。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养育、唯物史观统领的大历史观,使历史学科理论化,治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路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长的机理,也是唯物史观的中国新样态。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探讨已经进入到以下两个文献之间的关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44年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两个文献都是“手稿”,但是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两个”手稿“涉及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三个重要人物的理论:黑格尔、费尔巴哈和亚当·斯密。中外学者都非常关注。《44年手稿》在西方曾引起“马克思热”;《提纲》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曾引起热议。但在方法上都是单一文本的研究,不可能把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的内在关系解读出来。马克思的思想是如何与这三个历史人物的理论联系起来的,又是如何从他们的理论中脱离出来的。对于这些马克思主义原理很少深入地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正确的方法,或者说是不注重方法问题。今天我们对以上两个文献的研究采取不同的方法——理论驿站的方法。这个方法是通过文献之间的联系,把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论历史的逻辑的揭示出来。理论驿站的方法是从恩格斯的《资本论》第二版“序言”中学来的。恩格斯的这个“序言”很有启迪性。研究它对于我们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就是在新时代下产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贡献,是当代中国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结合改革开放实际、结合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结合我党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等多方面的最新理论创新而形成的21世纪的法治建设理论。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法治思想地位的确立,不仅是我党理论工作的又一次创新性的发展,也是建党百年来,几代领导集体的智慧在思想上的一次总结。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当今中国实践,解决当今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二者在逻辑上统一、在内涵上一脉相承,习近平法治思想已在实际中不断指导我们的实践,彰显其强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发展"特征:从发展着的历史到对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并不是过去的历史或某个思想历史,而是现实的、正在发生发展着的历史。对于研究者来说,这个历史是需要进一步阐发与突破的历史,要用发展的态度来研究这个历史。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发展着的、正在实践着的社会运动。仅此而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不可能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史思想史相混同。虽然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标志,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全面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要从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入手,从历史主题、继承创新的角度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传统译论的研究由来已久.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针砭之声此起彼伏,沸沸扬扬.似乎存在着一个思维潜规则:历史的、传统的学说必定不科学.以历史语境研究方法,再次审视我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研究,以历史发展观来充分肯定我国传统译论的积淀,意在为传统译论史学打开一片自由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利奥塔是后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其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及唯物史观的两个方面--主体理论和历史进步论展开了批判和解构.利奥塔企图通过批判和解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超越马克思主义,但结果适得相反.他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反而是一种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