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几年来,广东省惠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台商投诉,大部分投诉案件都能较好地落实,维护了台商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台商的投资信心和决心,促进了台资企业的发展。 目前惠州市台资企业858家,合同投资总额达12亿美元,常驻惠州的台商约4000人。自1994年以来,全市共受理台商投诉98起,主要是涉及治安、经济纠纷、劳务矛  相似文献   

2.
琼台兄弟情,两岸一家亲 2014年3月19日,春日的海南繁花似锦、椰风暖人,海口观澜湖酒店内掌声阵阵、气氛热烈,海南省台商台资企业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十大明星台商”、“十大明星台资企业”、“海南省突出贡献台商”相继走上主席台,接受奖牌和荣誉证书。  相似文献   

3.
葛凤章 《两岸关系》2006,(10):30-31
金秋时节,座落在上海嘉定的安亭汽车城热闹非凡,沪上台商发动组织的“台商庙会”于2006年9月29日至10月2日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这是一次两岸台商的盛大聚会。据组织者介绍,此次“台商庙会”有近千台商设展台展示其产品,上万台商前来观摩交流。逛庙会的民众更是摩肩接踵,估计有20万之众。这次“台商庙会”实际上是上海市台资企业协会嘉定区工委会和嘉定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次台资企业产品展览会和投资交流会。为什么把一次台资企业的产品展销活动定位为“庙会”呢?这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台协嘉定工委会会长陈卢一解释说,参加这…  相似文献   

4.
田英 《两岸关系》2003,(12):54-55
“市长接待台商日”是为加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与在京台商的联系而建立的,迄今已坚持8年。通过举办“接待日”活动,市政府领导面对面地听取台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为他们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目前许多区县也已建立了类似的制度。“台商接待日”制度是政府关心、支持在京台资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架起了市政府与台资企业的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10月 18日,近百名台商代表在东晖国际大酒店聚会,庆祝青岛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成立三周年。青岛市台资企业协会成立于 1997年。三年来,在沟通政府与台商的联系,维护台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开展各项联谊交流活动,为会员企业提供各项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协会会员企业已发展到 157家,代表着 210多家台资企业,占青岛市已开工台资企业的 42%,成为广大台商和台资企业信赖的“台商之家”。截至目前,来青岛投资的台资企业已达 l109家,总投资额达 17.5亿美元,合同投资额 13.l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纺织、铸造、建材、电子…  相似文献   

6.
在厦门投资的台商有一个温馨的家,这就是1992年12月20日成立的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 4年多来,厦门台资协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开始的120个团体会员单位,发展成为已有342个成员的大家庭。说明“协会”在厦门台资企业中吸引力越来越大,成为台商分享欢乐、倾吐心声、  相似文献   

7.
《台声》1994,(5)
3月24日,二百多位在京台商与首都各界人士共四百余人欢聚在燕京饭店,共庆北京台资企业协会四岁生日.四年前,大陆第一个正式备案的台商民间团体——北京台资企业协会宣告成立.作为政府与台资企业之间的桥梁,台资企业协会积极推动企业的经营管理,以促进两岸在经贸领域里的交流,而成为“台资企业之家”,目前在京的一千多家台资企业中已有近五分之一加入,另有近百家外商投资企业和驻京商社、办事处的台胞以个人名义入会.  相似文献   

8.
邓红华  林文静 《台声》2006,(11):54-54
近日,广东省台联组成调研组,由省台联副会长陈俊康带队一行4人到佛山、惠州两地调研,深入了解佛山、惠州两市台商投资创业、台商子女就读和定居台胞生活等情况。在佛山,调研组主要了解佛山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现状和有关问题。拜访了佛山市台办、台联和台商协会,并参观了陈村花卉世界参观了今日科技、七巧园艺和南海业鸿国际集团等台资企业。据统计,目前佛山市共有台资农业企业88家,累计投资超过1亿多美元。佛山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在今年4月15日国共两党合办的经贸论坛上正式对外公布设立的。当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两岸农业合作工作,不…  相似文献   

9.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块热土,几年来,浙江省余姚市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氛围吸引了广大台商,成为大陆台商集聚的65个城市之一。目前,在姚台资企业有130多家,台资企业总投资近5亿美元,常驻余姚的台商及眷属300多人。余姚市台办从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着手,开展服务台资企业的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以优质服务增强亲合力,创建台资企业温馨家园台商远离家乡创业,必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余姚市台办从亲情服务着手,赢得台商的信任和依赖。一是建立台办干部联系台资企业制度,让每家台资企业都有娘家人。台办每位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被国际舆论界称为“中国北方经济黑马”的烟台市,也同样被台湾商界的有识之士看好,“抢滩登陆”的台商一波接着一波涌来,使烟台的“台资热”不断升温.只有赚钱的,没有赔本的谈起“台资热”,烟台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凤杰兴致勃勃地说,台商投资烟台是80年代中期由“三来一补”开始的,后来逐渐扩大到产业投资.1987年首批台资企业在烟台落户后,先后出现三次台商投资高潮,台资企业连年大幅度增长.尤其是1993年,全市新批台资企业230家,合同总额和台资额分别超过前6年的总和.截止到今年3月底,烟台批准成立的台资企业达到525家,合同总投资10.3亿美元,其中台资额5.2亿美元,台商实际投入资金1.8亿美元.投资项目以生产型为主,涉及水产、食品、服装、纺织、建材、机械、电子、塑料等几十个行业.目前,台资在烟台的外来投资中仅次于港资,已经跃居第二位.台湾地区继香港、韩国、日本之后,成为烟台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1.
“洼地”效应,引来台商集聚 龙湖区是台商最早进入汕头投资的地区,自1987年全市第一家台资企业大发钟表有限公司在龙湖区注册成立以来,台商投资企业在龙湖区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3年8月,龙湖区历年累计批准注册的台资企业205家,占全市的38.8%(全市历年累计批准注册台资企业529家)。合同利用台资总额1.60亿美元,占全市的13%(全市合同利用合资12.3亿美元)。目前,台资占该区  相似文献   

12.
浙江宁波是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重点城市之一。到2008年底,宁波全市有台资企业2200多家,总投资168亿美元,其中协议台资106亿美元,占浙江省引进台资的一半。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宁波的台资企业如何应对危机?3月中旬,笔者跟随“台商与宁波同行”采访团一行,到部分台资企业作了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3.
金红绢 《台声》2004,(12):34-34
随着台商在大陆经营规模、投资数量的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台资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投资、税务、海关、内销、劳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应用“仲裁法”保障台商权益和增长内销的种种问题和对策,台湾地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协会和杭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于10月31日在杭州五洲大酒店,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陈易洲上任前,曾先后任漳州市政府秘书长、台办主任。任县委书记一年多来,他走遍全县台资企业,为台商排忧解难30多件,促进了台资企业的健康发展,被东山的台商誉为“以诚相待、办事实在的好书记。”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夏,记者在漳州市,访问了十多位台商,他们都反映,由于福建上上下下把台资企业当成自己办的企业,并在政策上向台资企业倾斜,乃至于现在许多国有企业要求和台资企业一样的待遇。在吸引外资中,福建省一直采取对台资“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政策,尽力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及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台商前来投资,让在闽投资的台商赚更多的钱。至今,福建吸引台资合同总额已近100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近60亿美元,绝大多数台资企业盈利。亲情、友情、故乡情,枝枝叶叶总关情。台商在福建、在漳州投资的成功,与这些情结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高辉  李峰 《台声》2004,(7):37-39
自从1984年上海诞生了第一家台资企业开始。20年来,上海平均一天半就要新注册一家台资企业。特别是90年代中期,台商到上海投资最为集中,平均每天要新增3家台资企业。90年代末台商蜂拥西进抢滩,在台湾岛内开始形成了“上海热”。由于上海的投资环境比较优越和稳定,法制比较健全,台商投资的成功率比较高,出现了一批社会知名度高、效益好的台资企业和著名品牌。生产迪比特手机的大霸电子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北京观察》2003,(9):10
台湾捷安特自行车厂落户江苏昆山,带动数十家中、下游配套协作台商接踵而至: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台资企业为主体的“自行车园区”、“电子产业带”、“家具城”和“鞋业基地”等星罗棋布,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突显的“群聚现象”正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量。台资企业在带动当地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赢得了自身竞争力和效益的不断“升腾”。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2月19日上午,北京市政府在北京国际饭店彩虹厅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市长“台商接待日”活动。副市长张茅和有关委办的负责人与在京的24位台商代表围坐在一起,直接听取台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从1995年,北京市政府建立了“台商接待日”,到2001年已是第6年了。制度建立的由来1995年,为了给在京的台资企业  相似文献   

19.
让台胞在天津生活好,融入天津这个大家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一直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及所属各职能部门在努力做的工作。8月26日,在天津市台办、天津市公安局举行的“天津市服务台商出入境活动仪式”上,46家台资企业的投资者和高层管理人员,依据天津市政府新制定颁布的《天津市为台湾居民提供入出境便利的规定》,拿到了《台资企业长期签注资格证书》。手捧证书的台商再次感受到了天津市政府对台商的一份关怀,一份爱护。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市长“台商接待日”制度是1995年6月建立的,它起源于一份市政协党派的提案。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台商纷纷到北京投资办厂、建店;到1996年底,北京市批准的在京台资企业已达到1000多家。台资企业在京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在京的部分台资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