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不可忘记党的群众路线张瑛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了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  相似文献   

3.
崔少鹏 《党建研究》2012,(12):78-82
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深刻地指出:“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这是党执政55年来最为根本的一条经验,更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回答的重大命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强化人本意识,明确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性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意义上讲,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指导而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力量在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千百万人心之所向,就…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全国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密切联系广大妇女群众是妇联的根本职责。一个群众组织如果脱离了自己联系的群众,就失去了本身存在...  相似文献   

6.
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克服官僚主义。一、官僚主义是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  相似文献   

7.
倪泽姑 《湖湘论坛》2002,15(2):47-48
一、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干部是维护农村稳定的顶梁柱,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第一,要加强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能否始终坚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历史表明,我们党只要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紧紧依靠群众,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就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反之,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因此,在农村工作中,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8.
何开长 《当代广西》2011,(19):52-52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点,是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决定的。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能否始终保持优良党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实践过程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围绕加强作风建设,紧紧把握重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深刻地指出:"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这是党执政55年来最为根本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反映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后得出的历史结论,更是我们现在和将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远要不断回答好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1.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11,(5):4-4
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在90年波涌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其中宝贵的一条就是:必须高度重视做好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充分运用9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结合实际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工作的政治优势.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群众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一、当前群众工作的特点从全国县以上信访部门每年受理的各类诉求信访事项看,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14.
郑文姬  白云 《理论月刊》2005,(11):60-64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是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党执政55年来的一条成功经验;是对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深刻启发;是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方涛 《传承》2013,(6):6-8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表明,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是对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决定的,也是解决当前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党风不正的种种表现,归根结底都与脱离群众有关。我们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要领导人民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切实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论,为全党树立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楷模。首先,针对党内存在因消极腐败而背离党的宗旨的情况,他多次强调,能否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亡,党只有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严重脱离群众问题,才能真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87年7月,针对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滋长,他提出要真正取信于民,密切党与群众关系,必须扎扎实实办好几件人民群众普遍关心…  相似文献   

18.
方涛 《传承》2013,(8):6-8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表明,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是对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总结,更是党永葆先进性和长期执政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如何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领导人民的能力”,让人民群众打心眼里支持、拥护我们的党.是我们党不断探索的伟大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始终“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从1995年开始,我区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部门包村和干部包户制度.推动全区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让各级领导干部把学习理论、提高素质与深入实践、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自治区党委书记曾伯纯在总结建立联系点的好处时说:一是可以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二是领导干部可以直接帮助当地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谋划一些发展的好路子;三是可以直接帮助基层党组织加强建设.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四是椎广科技和文化知识,让人民群众在观念上有了更新,在思想上更加解放;五是可以了解社情民意,防止基层各种矛盾激化,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最根本的好处是使各级领导干部能建立起与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直接沟通的渠道.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做好党的农村工作.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实践证明.我区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各项决策更符合实际和群众的要求。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因此,建立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部门包村和干部包户这一做法.成为了我区——  相似文献   

20.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只有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国家的主人,稳定的大局,只有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只要人民心情舒畅,就能焕发出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