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罗瑞卿与林彪相识较早,共事时间亦比较长。1929年3月,从上海辗转至厦门的罗瑞卿由交通员带领,经漳州、龙岩抵达上杭故洋;此时,林彪正随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任第一纵队司令。两人初有相识。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期间,罗瑞卿任红一军团保卫局长。保卫局直接担负保卫首长的任务。行军、作战时,罗瑞卿总是以身作则,跟随林彪、聂荣臻,不离左右。林彪极为满意,多次称赞他。1936年,中央决定创办红军大学。毛泽东说,办学校首先要选一个校长,一军团作风雷厉风行,很能打仗,校长就选择林彪,罗瑞卿作教育长。抗大成立后,林…  相似文献   

2.
长征途中生活非常艰苦,改善生活只能靠打土豪,没有别的补充供给的渠道。但沿途地贫民穷,土豪也少。过了遵义,一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打到土豪,他立即派人送了一点缴获品给担任五军团保卫局长的欧阳毅。五军团保卫局的同志因此打了一顿牙祭。到了另一个地方,五军团政治部打了一次土豪,分给保卫局一些东西,欧阳毅便把罗瑞卿和三军团保卫局长张纯清请来,又邀请了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招待了他们一顿。请他们吃完饭后,欧阳毅又送一条大鱼给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彭德怀还是老习惯地先问:“哪里来的?”欧阳毅回答:“从土豪家没收的。”知道不是买来送他…  相似文献   

3.
罗瑞卿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解放军卓越的领导人之一。1932年6月,罗瑞卿担任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从此与我党保卫工作结下深深的不解之缘。无论在哪一级保卫工作岗位上,罗瑞卿总是尽职尽责、  相似文献   

4.
霞飞 《湘潮》2010,(8):8-10
<正>傅连暲1933年正式加入红军,在中央苏区从事医务工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参加了长征。到延安后,他曾经担任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新中国建立后,他担任卫生部副部长。他是人民军队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1929年3月,罗瑞卿从上海经厦门、漳州、龙岩到上杭蚊洋。在蚊洋,他对蛟洋暴动的游击队员进行训练。红四军三打龙岩后,闽西地方武装合编为其第四纵队,罗瑞卿任参谋主任。 此时,林彪是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以后,林彪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罗瑞卿任红一军团保卫局长。保卫局直接担负保卫首长的任务,罗瑞卿在行军、作战时,总是不离林彪和聂荣臻左右。林彪极为满意,多次称赞他。1936年,中央决定办红军大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已经召开了19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19次大会中,六大与七大之间相隔了17年之久。是什么原因让七大迟迟不能召开呢?七大会期几度推迟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了要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但此时苏区正进行第一次反"围剿"。此后残酷的反"围剿"一直持续不断,之后红军又开始长征,党中央时时处于危险之中。长征结束不久又发生了"西安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反“围剿”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是诱敌深入作战方针的胜利,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为保卫苏区合力歼敌的结果。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全过程中,从毛泽东“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提出、周密部署到正确实施,都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毛泽东“诱敌深入”军事思想在红军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周训典 《湘潮》2005,(10):56-56
担任中央军委二局副局长的钱壮飞是长期做保卫工作和情报工作的优秀干部,周恩来曾把他和李克农、胡底誉为情报战线上的“三杰”。他们为保卫在上海的党中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钱壮飞在中央苏区时任国家政治保卫局侦察部长,不料,在红军长征第二次南渡乌江时,突然失踪了。他的失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凭借中央苏区军民反“围剿”这个军事活动的大舞台,成功导演了夺取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伟大胜利的活剧,充分表明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无比正确和巨大威力,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提出方针第一次反“围剿”,毛泽东提出并成功运用了“诱敌深入”的方针,迈出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战略转变的第一步。1930年秋冬,蒋介石实施第一次反革命“围剿”,以10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毛泽东、朱德指挥4万红军实行“求心退却”,两次大踏步后退,从赣江西岸一直退到根据地中心区域,来到江西省宁都县北…  相似文献   

10.
在堂兄聂云虎的影响下,1932年1月,聂国春参加了红军游击队。这年夏天,聂国春在武平红军独立第二团团部任通讯员,参加了广东的南雄水口战役,第四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几场战役。1933年1月,聂国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聂国春跟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军分区司令罗忠毅当特务员,在连城、龙岩、宁洋一带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1.
从一九三○年底开始到一九三四年,在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曾经进行了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五次“围剿”。除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通过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导下遭受严重失败外,其余四次反“围剿”都取得了胜利。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是在毛泽东、朱德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取得胜利的;第四次反“围剿”开始的前夕,毛泽东同志被“左”倾冒险主义者排挤离开了红军领导岗位,这次战争是在周恩来、朱德同志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取得胜利的。  相似文献   

12.
<正>从1930年10月到1932年底,蒋介石集中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发动了4次大规模“围剿”,但在红军的英勇反击下,均告失败。从第一次反“围剿”到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的无线电侦察从无到有,并迅速走向成熟,开辟了一条无形战线,为红军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前夕,打开随我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和61年艰苦奋斗历程而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授予我的231号委任令的复印件,不禁心潮澎湃,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 1933年夏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下令,把我从三军团补充训练第三师调到中央教导师任师特派员。7月的一天,我从江西兴国县来到瑞金沙洲坝找李克农部长报到。李部长原是一方面军保卫局长,1932年我参加一方面军保卫干部训练班学习时,他是训练班主任兼讲课教员,对我非常了解,所以一见面特别亲热。他询问了我的工作情况后,就谈起前方战况。这时他的心情比较沉重,认为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困难很大。最后他对我说:“邓发局长派巡视员周兴同志(1968年前任云南省委书记)到三军团补训第三师了解你师工作情况,周兴回来汇报情况后,邓发局长认为你不错,才决定调你来中央教导师。”他对中央教导师保卫党中央机关的重要地位,历史使命与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4.
李光辉将军是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他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团转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围剿”,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解放战争时期的隆化攻坚战、保卫张家口、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平津战役中的怀来康庄追歼战、北平西部外围战等,都留下过他不怕牺牲,勇猛顽强,指挥得当的身影。建国后,他历任湖南军区零陵分区司令员、陆军三十一军副军长、闽北指挥部政委、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当年,在李光辉将军的家乡,像他一样参加红军的有七八十人,但长征结束后只剩下他一个。长征中,作为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的一员,他的长征行程是整整两年而非一年。在枪林弹雨的万里征途上,在恶劣环境和生命极限的挑战中,他是如何走出来的?近期,将军的夫人披露了将军参加长征的一些珍闻轶事。  相似文献   

15.
中央红军长征前后,福建地方武装、游击队及广大人民群众,怀着保卫苏区、保卫胜利果实的强烈愿望,积极行动起来,为配合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展开了顽强阻击,为红军长征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浴血松毛岭长汀历来是中央苏区的“东边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国民党军队发动的第五次“围剿”,就把北路和东路作为作战重点,摆上重兵,企图“第一步先攻下宁都、长汀,然后再进取瑞金、兴  相似文献   

16.
张小灵 《党史文苑》2013,(13):36-39
孔宪权,1911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8月经黄克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小团团长,担任过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传令排长;长征途中,担任过红三军团第四师侦察参谋、红三军团第十二团  相似文献   

17.
<正>从第一次反“围剿”到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的无线电侦察从无到有,并迅速走向成熟,开辟了一条无形战线,为红军取得反“围剿”军事斗争胜利支援了重要情报。截明语获密电红一方面军是先建立的无线电侦察、后开始的无线电通讯。1931年1月,红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先后缴获了国民党军使用的一部单独的收报机和一套完整的收发报机,原在国民党军中从事电台工作的王诤等人也参加了红军,  相似文献   

18.
在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中,共有九位独臂将军,其中的两位更富有传奇色彩,那就是独臂上将贺炳炎和中将余秋里。在长征途中,他们分别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师的团长和政治委员,又先后为革命失去了左臂和右臂;在抗日战争中,革命的召唤使他俩再次走到了一起,他们分别担任八路军独立第三支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为开辟冀中革命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长征初期首次搭档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  相似文献   

19.
赖际发同志是新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从1956年建筑材料工业部组建时起,他长期担任部长职务,为开发新型建筑材料,研制国防急需的特殊材料,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赖际发1910年出生在福建永定县汤湖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他曾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后方政治部主任,晋冀豫边区游击队纵队政治部主任、旅政委、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政委等职;解放战争中,他担任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副部长职务,亲自组织领导后方军工生产,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先后有五个外国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这一人类壮举的参加者。跟随中央红军的外国人有二个。第一个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此人自1932年到中国后,一直推行“左倾”军事政策,对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负有直接责任。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