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廖清胜 《唯实》2002,2(4):68-71
面对全球性科技革命所引起的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江泽民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准确把握当代科学技术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从“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等五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从而为科教兴国、科教兴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最近,江泽民同志为《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作序,号召全党各级干部“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起来”.这一重大举措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呼唤,中国发展的需要,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各级干部学好现代科技知识,应该以邓小平科技思想为指导.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核心的邓小平科技思想,是在当代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不仅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变革因素,而且指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强国富民之路.这一思想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紧密地联系中国实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是指导我们了解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征,认识中国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3.
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不同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本质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从当今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科学成果。(1)以世界格局和时代主题的新变化为转移,确立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心和基点;(2)以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新变化为转移,依靠改革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3)以现代科技革命新变化为转移,把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建立在依靠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上;(4)以当代世界两种社会形态关系的新变化为转移,在积极吸纳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中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正是这些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已经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初见端倪,这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强调当代科技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重视发展科学技术,重视把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他在理论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战略上提出科教兴国;在体制上提出改革一切不利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旧体制;在队伍建设上提出科技人员是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投入上提…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四化,科学技术是关键”等重要观点,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层次,把科学技术提高到了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这是对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进行深刻反思的科学结论,是新世纪科技发展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决定作用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在资本主义科技革命、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发展观应运而生。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发展观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由生产决定;其二,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物质来源是自然界;其三,资本主义科技应用造成科技异化现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发展观为人工智能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包括强化人工智能科技生产能力、加强人工智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应用、警惕人工智能的科技异化风险,以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而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微电子学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与以往的科技发展相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八大特点。 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并发生急剧变革。科学的发展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同前人遗留下来  相似文献   

8.
刘永鹏 《世纪桥》2009,(15):5-5,17
邓小平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包括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列宁所阐述的社会主义社会理论前提下,回答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新问题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揭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即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但它又包含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这一“典型形态社会主义”的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四化,科学技术是关键"等重要观点,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层次,把科学技术提高到了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这是对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进行深刻反思的科学结论,是新世纪科技发展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决定作用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10.
陈志尚 《新视野》2002,23(3):46-48
1988年12月,邓小平根据当代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激烈,以及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一新的现实,率先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对科技的社会作用所作的这两个极其重要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取得的空前辉煌的伟大成就,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是完全…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独有的洞察力,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等问题作出了新的概括,把我们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中国特色科技发展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学说。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我们必须把深化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快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一、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1988年邓小平同志洞察科技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鲜明地提出了“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于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世纪。在世界性的新科技革命的滚滚浪潮面前,是大胆迎接挑战,充分汲取新科技革命的生产力,为社会主义肌体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还是置身于新科技革命浪潮之外,长期困守已经僵化的固定模式,从而导致在新的时代和挑战面前一筹莫展,这是一个关系到当代社会主义生命力乃至成败命运的大问题。一、马、恩、列、斯对第一、一次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进行了精湛的分析,为我们解决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关系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唯物史观揭示:社会主义之于资本主义,最终是通过它所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已有错误和失败中学习,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坚持和发展现代社会主义的重要路径。苏联社会主义,成在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败在将科学社会主义公式化。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通过改革开放从经典社会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固定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一场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深刻革命。当前,我们要学习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成果,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写好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已有错误和失败中学习,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坚持和发展现代社会主义的重要路径。苏联社会主义,成在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败在将科学社会主义公式化。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通过改革开放从经典社会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固定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一场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深刻革命。当前,我们要学习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成果,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写好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人文主义者着眼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和使人沦为机器的奴隶的严重后果,将批判的矛盾头对准了科学技术。这有其正确、合理的一面,但是将科技的异化归咎于科技本身,赋予科技以原罪的性质,则是显然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技术的本质和作用作了非常全面、深刻的揭示。在当代中国,必须毫不犹豫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只有保持了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一直是20世纪两股最强大的潮流,从本质上看,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推动了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者对科技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都对世界科技革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在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科技体制等方面存在严重偏差,未能实现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原因之一。而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生产力,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空前地改变着人类生活的事实,进一步强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论断。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强弱的极其重要的标志。邓小平同志密切注视并洞察这场震撼世界的新科技革命潮流,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包含"革命"和"建设"两大主题,以主题为依据,马克思主义可区分为"经典马克思主义"和"现代马克思主义"。与此相联系,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两大话语体系:"革命话语体系"和"建设话语体系",其中,经典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革命话语体系,同时也蕴含着一套建设话语,现代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建设话语体系,经典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着的建设话语和现代马克思主义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建设话语体系。把经典马克思主义中所蕴含的"建设话语"发掘出来,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光大,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