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冲突的根源在于差异性社会,这是由我国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当前,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带来了三种不同的文化冲突.全球化引发了本国与他国间的文化冲突,市场化引发了由利益差别带来的文化矛盾,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也引发了新的文化冲突.因而,在差异性社会语境的研究下,我们要化解文化冲突必须要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以及新的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文化冲突理论:解决警民冲突的另一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冲突是警民冲突的本质原因。表现为警察亚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冲突、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地域文化冲突。应重视文化因素在警民冲突中的内在影响,改变观念,勇于直面警民冲突。慎用警力。提升文化沟通能力。有效化解警民冲突。  相似文献   

3.
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发展,文化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愈益显现。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价值观的差异、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民族歧视、沟通误会、政治信仰及文化差距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企业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影响了跨国企业经营管理者与当地员工的和谐关系,造成市场机会的损失和组织机构的低效率及制约了跨国企业全球战略的实施。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一是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二是正确识别文化差异;三是实现多元文化的参与及融合;四是促进跨文化培训;五是提高企业管理者文化素养;六是强化双方员工的沟通与交流;七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多种途径,化解文化冲突,促使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学视角对20世纪美国的三次课程改革进行考察发现,文化因素是影响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文化冲突是导致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因,文化调适是课程改革政策调整变化的重要依据.考察美国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与调适问题,对我国当下的新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课程改革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要廓清文化冲突问题并采取积极、合理、有效的调适策略,以服务与服从于我国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5.
人类探寻普遍主义的方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普遍主义之争目益构成了当代文化哲学中的焦点问题。一种具有普遍主义、为人类所能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文化共识话语的现实生成,是化解文化冲突、谋求人类和谐相处的可行之路。以往人类探寻、钩稽普遍主义的方法因其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内在缺陷无法找到真正的普遍性,而实质上,普遍主义诉求的必然性、普遍性蕴藏在普遍的人类社会实践需要中,不能在具体、真实的人类生活之外去讨论普遍主义;否则,它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必然失去存在的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使得文化自觉问题日益凸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青少年对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困惑。为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辩证地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关系,创新民族文化,重树民族自尊,重铸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外资企业内部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文化冲突是一种客观现象,只有促进各种文化融合,才能减少企业文化中的不和谐因素,跨文化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解决文化冲突。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追求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以维系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是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的文化逻辑是把一切文化都卷进文化全球化的漩涡之中。文化全球化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文化冲突与文化对话双重悖论。但通过各种形式避免文化冲突,开展文化的对话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创造理想的文化对话情境需要一定的现实条件。其中,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对话的前提条件,警惕文化保守主义是文化对话的内在要求,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是文化对话的根本出路。以此作为文化对话的主要进路,形成基于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文化对话格局,是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摆脱当代现代性困境,推动现代性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校企合作办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探讨了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冲突的本质、根源,然后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文化冲突给实习学生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最后运用社会学社会角色理论和管理学企业文化理论,提出实习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各自的因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体制基础和文化基础,进一步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