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开始,台湾即被正式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成为其手中的一颗棋子。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对台政策虽有所调整,但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个战略据点,台湾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其棋子价值一直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中美关系的波动而变化。美国的台海政策服从于其总体战略目标和对华政策,尽管不同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但目标始终指向争取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突破波涛第一人——评台湾著名作家高准率先访游大陆及作品陈发玉*高准先生一九八一年十一月率先访游大陆,他是公开回大陆访问,并在美国香港和台湾等地的报刊上发表《大陆行》游记,而又突破种种阻拦公开回到台湾的第一人。他的行动在当时就“受到国际新闻界的共同重视...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台政策的走向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台政策的走向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谢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台湾问题的形成又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结果,这就使得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错综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因素的影响。1949年以来,随着世界...  相似文献   

4.
讨论农村的建筑现状似乎不合时宜。因为长久以来,“建筑”只是一个城市话题。所以,当2005年12月,记者在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上看到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和他的“永续建筑、协力造屋”计划时,难免诧异,为什么这个被命名为“城市/建筑”的双年展会选入为农民建房的谢英俊的作品?除谢英俊外,夹杂在双年展众多城市建筑中的乡村建筑作品和计划还有来自台湾宜兰的建筑师黄声远和他的田中央工作室,以及美国奥本大学建筑系的农村工作室。前者已在台湾宜兰的小镇工作了10年,他们与镇里上上下下打成一片,镇上大大小小的设计工作他都来做,盖房、修路、…  相似文献   

5.
马祥林 《法制博览》2011,(15):39-41
“毛泽东是台湾最好的代言人”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积极奉行“台湾独立”政策,并于1954年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一系列事件震动了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意图已非常明显,美国到底要介入到什么程度,《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多大?毛泽东决心对金门实施炮击,以便在实战中摸一摸美国的“战略底牌”。  相似文献   

6.
台湾问题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最具有爆炸性的核心问题。美国的对台政策直接影响到台湾局势的发展。因此,研究美国对台政策的走向、变化因素及其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企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演变 美国直接介入台湾问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6年中国爆发内战,美国完全站在国民党一边,对台湾的地位未提出什么异议。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在台利益,美国不仅长期维持与台湾的所谓“盟友”关系,并将支持和保护台湾的“民主”纳入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前后,美国敦促台湾当局启动和完成“民主转型”,“民主牌”也成为台湾当局寻求美国支持的重要手段,成为美台“断交”后双方构筑“实质关系”的价值纽带。但是,美国推动台湾实现“政治体制民主化”客观上也为台湾当局以“民主”方式抗衡外部特别是美国压力、  相似文献   

8.
台日关系特点与日本角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与存在着一股国际阻力分不开,其中美国固然是解决台湾问题中最主要的外部阻力,但日本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历史上日本曾占据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统治期间推行“皇民化运动”。战后日本又以美国在东亚的核心同盟者的角色继续起着作用,1997年9月日本与美国签署了防卫新指针,更赋予日本通过后勤支援等方式直接参与军事行动的职能。日美防卫体制的这种变化,从而为日本以军事手段卷入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选择。可以预见,未来日本角色将较现在更活跃,更值得关注。台日关系和日本在台湾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目前,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简称TMD)已经成为中美关系中一个新的焦点。中美两国的TMD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台湾问题。由于台湾“挟洋自重”,利用美国的TMD计划加强偏安、对抗统一,TMD也已构成了两岸关系中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将分析美国的TMD战略、中美和两岸之间的TMD争论反映了美国和台湾什么样的意图?TMD究竟会在什么程度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和干扰两岸关系。一、台湾对TMD问题的基本政策和策略对台湾来说,美国是其对抗祖国统一可以依赖的最大的国际势力。维持密切的台美关系、特别是加强台美…  相似文献   

10.
国际格局和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格局和台湾问题张祖谦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台湾问题夹杂着复杂的国际因素。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台湾问题很复杂,又有国内问题,又有国际问题。就美国说,这是一个国际问题……”①鉴于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Paul Krugman),曾于2005年11月在《纽约时报》专栏大赞台湾健保制度,认为,台湾健保制度可“提供美国全民在经济上纳保的范例”。强调短短的6年间,台湾人民的健保纳保率快速成长,从不到六成冲到九成七。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进程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置中国的主权和国际法准则于不顾,视台湾为“独立”国际行为体,制定其对台政策、发展对台关系,使得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演变和发展,以中美关系正常及冷战结束为分界点,其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探讨、分析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因素及其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更好地处置中美关系及台湾问题。一、从国民党退守台湾到60年代末,是美对刍政策和美台关系逐步形成发展时期。美国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图谋永久分离台湾,在国际上大搞…  相似文献   

13.
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曾经为台湾农业的发展带来过一段时期的辉煌,而1970年以来则呈持续逆差,2000年至今台湾农产品对外贸易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未来国际经济因素、台湾总体经济的发展、WTO农业谈判结果、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农产品的进出口的变化以及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是影响台湾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当天晚上与斯大林会谈。在谈到建立海军的问题时,毛泽东并非无意地顺便提到,国民党人在台湾岛上建立了海、空军基地,而中共方面没有海军和空军,难以占领台湾。“鉴于这一点,我们的一些将领主张呼吁苏联援助,即苏联可以派遣志愿飞行员或秘密部队,以便尽快拿下台湾。”对此,斯大林不同意让苏联军事力量直接参与攻打台湾,  相似文献   

15.
试就国际经验观看两岸关系[美国]戴鸿超近些时大陆及台湾的官方报道,都说两岸经贸关系如何在高速扩展之中。双方的贸易总额从1979年的7,776万美元,增加到1992年的74亿690万美元。13年之间增长了95倍之多。目前大陆是台湾的第五大贸易对象。台湾...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位未定论”溯源苏格*借朝鲜战争爆发之机,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抛出了一个“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台湾问题从此成为中美两国关系之间最大的争议问题。本文准备专就“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来龙去脉,作一追根求源的探索。一、美国对台湾问...  相似文献   

17.
自《上海公报》发表以来的三十多年问,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奉行所谓“和平解决”政策。表面上看,美国的“和平解决”与中国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政策取向上存在某种交叉,但事实上,由于美国这项政策的内涵和目标在冷战后出现新的变化,中、美在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上的分歧与矛盾也日  相似文献   

18.
张华 《台湾研究》2013,(4):37-42
在台湾问题的发展过程中,大陆、台湾和美国是最主要的互动方,因此台湾对外战略最主要的关注点就是处理与大陆和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的对美政策和大陆政策之间并非是割裂的关系,而是存在着重要联系。从台湾惯常的逻辑思维来看,大陆对台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两岸统一,而且统一的进程中并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因此两岸关系应是敌对关系,台湾不应该也不可能与大陆开展全方位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刘红*台湾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而之所以长期悬而未决,且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则完全是由于美国介入中国内战、干涉中国内政、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的结果,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美国“弃蒋”政策的提出1...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译自兰德公司于2005年9月15日向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听证会提供的证词(编号CT-247)。反映了美国国内对于台湾问题的一种看法:即中国的崛起和军事现代化进程威胁到了美国在台湾海峡至西太平关的军事存在。美国应当有所应对。本刊刊不赞同其观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