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宪政的实质是规范公共权力,防止其任性和专横,以保障公民的自主权利。要规范公共权力,实现宪政,需要强调法律对公共权力的规制,因为法律具有不得不服从的强制力量,需要树立法律的权威,以使公共权力服从法律,需要发展壮大市民社会,因为市民社会是约束公共权力最为有效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公共管理基本问题初探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公共管理 (学 )的发展 ,需要我们对公共管理的主体、客体和方法等基本问题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尤其要注意我国公共管理与西方公共管理的本质不同。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起点 ,决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态势。我国公共管理要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则 ;要立足中国国情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公共管理的价值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宪政的基本价值理念是公民权和民主政治,核心价值理念是限制和制约公共权力和法治。公共管理不能再追随和传承传统公共行政以效率为核心的价值观,其价值根源需要从宪政所要求的人权、民主、限权、法治的价值理念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4.
公共选择理论所主张的经济人假设、混合经济以及对政府的宪政规制对我国政府采购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就我国政府采购改革而言,政府采购人员是具有“经济人”特征的比较利益人;我国政府采购的模式应是委托代理的公私伙伴关系;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路径选择要以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为重心。  相似文献   

5.
宪政主义公共管理别于管理主义公共管理的根本标志之一,即在于其程序性正当的规则体系。程度性正当的规则体系鲜明的内涵、丰富的内容及其对行政执行的规则主义要求,不仅构成了其本身,也同时构成成了宪政主义公共管理的独特成色。  相似文献   

6.
公共产品的新界定挑战了新古典经济学以是否具备某种内在属性为标准界定公共产品的观点。其中,有的学者认为公共产品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有的学者认为公共产品首先是宪政选择的结果;还有的学者提出了公共产品的包含性、参与性和公平性的三维界定。公共产品的新界定,不仅有助于对公共产品的全面理解,也意味着方法论上的反思和研究视角的丰富化,对中国公共产品问题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以私法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履行行政任务所应受到的行政法规制,深深的根植于宪法的民主原则和法治原则之中。但通过分析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发现我国行政法上的相关具体制度还很不完善,行政选择私法形式应受的行政法规制、私法形式履行行政任务的判断标准、行政对私法组织形式应有的监督影响义务,以及以私法行为方式履行行政任务应受的行政法规制,鲜见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应当适时建构规制以私法形式履行行政任务的行政法制度,以完成宪法所委托的制度建构责任。  相似文献   

8.
布坎南的宪政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坎南的宪政观关注如何预防政府的危险性并激发国家的潜力问题。公共选择理论和宪政经济学是布坎南宪政思想的基础,立宪民主是其核心内容。布坎南的宪政国家思想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布坎南宪政思想的理论范式和逻辑、政府失灵观、立宪民主观、竞争性的联邦制和道德秩序观等内容进行研究,并在最后对该思想进行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9.
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是我国当前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发展迅猛,主要涉及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一般理论;危机管理中的决策、信息、法律、体系建构等问题,在国际关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法律、信息管理、心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中展开。从研究取向、研究方法以及对实践问题的回应上看,这些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当前的体制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危机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着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破坏力的大小,是突发公共事件中最重要的“人为因素”之一。但是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存在诸如规制立法缺乏、信息发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加重了其破坏力。我国应建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立法,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信息发布行为、社会公众信息传播行为进行规制,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走向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