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16,(12)
正邵阳,是红军长征重要经过地,先后有红六军团、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长征途经邵阳。红军长征一共三过邵阳,经过隆回、洞口、绥宁等多个县市,历时近30天,行程数千里。第一次是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过邵阳。1934年9月,党中央命令红六军团作为长征探路先锋,先行突围西征,与湘西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22,(3):35-36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决议》指出,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一,遵义会议是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按照原定计划,准备转移到湖南西北部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相似文献   

3.
苏维 《湘潮》2015,(7):131-133
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屡战不利,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和中央机关于1934年10月10日开始长征,而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8月7日就开始长征了。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傍晚,自桑植县的刘家坪和教子垭地区出发。20日,红六军团在大庸和溪口间的澧水北岸张家湾附近突破敌人的防御。  相似文献   

4.
许顺富 《湘潮》2011,(3):30-33
长征是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工农红军3次在湖南境内书写了长征的壮丽篇章:红六军团奉命西征,在湘征战一年有余;中央红军浩浩荡荡,在湖南前后征战两个月;红二、六军团自桑植誓师突围到出湘入黔,转战两个月。3支劲旅在三湘大地纵横驰骋、英勇转战,  相似文献   

5.
四过黔南的历史,是红军长征史上转战贵州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黔南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篇章。1934年秋,由于党内"左"倾指导思想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举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有:红六军团(先遣长征)、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合并改称)和  相似文献   

6.
正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创造的英雄史诗。长征中,红军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系列经典战例,其中包括贺龙领导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时军事指挥中的"神来之笔"。正确判断形势,果断决定率红二、红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贺龙是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1928年创建湘鄂边红四军,  相似文献   

7.
欧阳淞 《当代贵州》2016,(41):22-25
正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在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中,贵州有一连串重要的空间节点,在这里上演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瑰丽神奇的活剧。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基本情况贵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4年至1936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先后转战贵州,书写了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伟大篇章。红军长征在贵州的主要经过  相似文献   

8.
胜利大会师     
《福建党史月刊》2016,(11):51-55
正1934年10月,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会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兵力,发展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配合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与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地区会师。会师后,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  相似文献   

9.
作为萧克、王震麾下的一名女兵,戚元德(1905-1974)与李贞、陈琮英等人一起,随同红六军团参加了长征。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于1934年8月先期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10.
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1934年12月18日,为进一步明确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纠正"左"倾错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确定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是党中央长征以来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它否定了博古、李德所坚持的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左"倾冒险战略方针,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中的八次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主力长征共有五支部队:湘赣苏区的红六军团、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和湘鄂川黔苏区的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60年前的10月9日和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胜利会师,这就是广为人知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实际上,在三大主力会师前,红军长征的各部队还有七次中小规模的会师。  相似文献   

12.
瑞士传教士薄复礼1934年10月到1936年4月随红六军团行军。薄复礼应萧克要求翻译法文版贵州地图,为红六军团转战黔东南发挥了"向导"作用。他在随军过程中加深了对红军的了解,逐渐对红军产生敬意和好感,并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薄复礼1936年11月在伦敦出版的长篇自传体回忆录《神灵之手》,多角度地、客观地向世界报道红军的长征,是西方首部介绍长征的著作,对研究红六军团和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史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先后转战贵州,贵州也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福地"。在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先后转战贵州,贵州也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福地",—连串重要的空间节点,在这里上演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瑰丽神奇的活剧,书写了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伟大篇章。红六军团西征过贵州。1934年7  相似文献   

14.
杜梅萍  陈华 《当代贵州》2006,(19):51-52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在50年后的长征相同时段,即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著名新闻记者罗开富同志徒步走完长征原路全程,写下了300多篇感人至深的——《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特别约请罗开富同志以其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再一次为我们诠释永镌史册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5.
石阡是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西征时的重要战地,是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时的重要修整地,1988年被评为省级革命老区。  相似文献   

16.
《湘潮》1985,(1)
共产国际派来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曾以参加长征的唯一的外国人而闻名于世。然而还有一个随红六军团长征十八个月的外国人,却鲜为人知。他是一位法国传教士,名叫阿尔佛雷德·勃沙特。那是一九三四年十月一日,红六军团,袭占了黄平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长征     
一、长征的基本概况关于长征的纪念活动,其实从去年就开始了。因为去年是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但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不仅仅是中央红军的长征,而是“3 1”,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长征以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实施战略转移算起。此前的红六军团西行算“探路”,红军长征的历史起点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这就要穿越时间隧道,回顾中央苏区的历史。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下井冈山,经过在闽西、赣南一年多迂回转战,创建了中央苏区。在连续粉碎国民…  相似文献   

18.
《红岩春秋》2023,(1):6-7
<正>长征路上的一次次会师,是党领导下一次次红色革命力量的汇流与融合,实现了各路红军为共同的理想信念进行战略转移时的重组与整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有过多次会师,其中,红二、红六军团的会师,是红军长征中的第一次会师,为其他各路红军的会师树立了并肩战斗、团结互助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唐丽 《共产党人》2005,(16):12-13
长征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军事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篇章。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相似文献   

20.
从1930年到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先后在贵州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进行了惊心动魄的长征大转移.在中国革命极端困难的时期,贵州成为红军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重要之地,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贵州各族人民在红军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拥护红军、支援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红军长征孕育的长征精神和老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贵州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