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是日本留学生,这是第一次来中国.在日本,我学过三年中文.初学的时候,我常到华侨餐厅吃饭,认识了不少华侨朋友,他们教我学说中国话.后来我每星期到华大学校听两次课.我的朋友常跟我说.中文非常难学,可是我喜欢中文.现在我已经能看中文画报了,并且瞭解了一些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这次来中国,我想再学一遍(基础汉语课本),多学一遍对我一定有好处.  相似文献   

2.
我来自美国,今年22岁.在过去的3年中,我一直渴望来中国.能在中国有一段生活经历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我在大学里主修的便是中国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亚裔美国人(我在韩国出生,夏威夷长大),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在中国的感受.去年8月,我于酷暑中来到成都任教.初来乍到,将和一些第一次独立生活的年轻人作伴,心中不免有几分忧虑.到成都后没几天,我就开始上课了.这使得我几乎没有时间去感受孤独,我得绞书脑汁为我的学生开出最合他们味口的课程,并且熟悉150个左右学生的名字,还得逐斩适应周围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曾在大庆市残联担任秘书工作.2000年,我开始兼任大庆市肢残人协会主席.说起这个主席,一无权,二无钱,有的就是没完没了的操心,没完没了的忙活.我总是这么想的,让我当这个主席是政府是残联是残疾人对我的信任.我有责任为残疾人服务好.  相似文献   

4.
因为患有先天性重度耳聋,从出生时起,我所知道的世界就没有声音.虽然我失去了听力,但是我却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在我8岁的时候,我进入聋哑学校开始学习,我相信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5.
早在30年前,我还是一个身体硬朗,健步如飞的健全人.那时,在我眼前徐徐展开的道路格外平坦,台阶或沟沟坎坎对于我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只要我双腿轻轻一抬,就可以十分轻松的跨越过去.然而命运无常,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了我脊髓严重损伤,无法行走.我还记得出院那天,我是坐着轮椅被家里人推着回来的,坐在轮椅上的我虽然唉声叹气,可是当我的双手触摸到轮椅时,心情就好像敞亮了一些.我在想:还好有轮椅,要不我就真的回不了家了.要不我根本就无法出现在热热闹闹的繁华大街上了.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在我3岁那年,一次意外事故夺去了我的双脚.身体的残疾不仅给我的行动带来了不便,也让我的生活变得坎坷.  相似文献   

7.
一、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有什么不同?最近,一种非常矛盾的心绪在我心里,久久地,让我迷茫,让我困惑.那是大约两个月前吧,我和男友分手了.我们不是一个系的,一个活动偶然相识,就走到一起.用我的一个死党的话说:你们就是一见钟情,太一见钟情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不知道她说的对不对,反正是他离我远去了.分手后的日子里,我努力用功课和课外活动填满我的生活.百年校庆临近,很多活动正好可以帮我占据大脑,我自告奋勇地接下了又忙又累的礼仪领队工作.  相似文献   

8.
飘,飘,飘在海外 1984年,我从北京财贸大学毕业.被分配回到广州天河区财税局.那年我20岁。我父母是归国华侨.文革期间受了不少委屈.文革结束后他们就从广州移居到了香港。我有法国血统.亲戚全在国外.姐姐也去了日本.整个家族就剩我一个待在广州。1990年,父母为我申请到了去英国伦敦中央学院留学的名额,但因为我学  相似文献   

9.
小阿姨从四川探家归来后,换了严重的角膜炎.每天我为她滴三次眼药水.数日后我也被传染了. 我生平第一次被传染那么严重的眼病,终日流泪不止.两眼红肿得像樱桃,不能看,不能写.睁着磨得厉害,闭着又等于是处在失明的状态.历时近一个月才渐愈.那近一个月的日子里我几乎没出过门.几乎每一天都这样想过——假如我是盲人我将怎样生活?我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自己?假如我天生就是一个盲人呢?假如我由于什么不幸变成一个盲人呢?  相似文献   

10.
儿时,书是玩耍的小伙伴;少年时,书是哥们儿;青年时,书是情侣;中年是夫妻,是梦中情人.总之,书是我一生的伴儿,不离不弃地陪着我.跟我走吧!我总能听到书籍这样对我说. 18岁,被病魔囚禁在乡村家里的铁床上.父母和医生都束手无策了,我茫然失措,只能搂住书在胸口.幸好,绝境中,还有书,这是小黑屋里的星星,闪烁着梦想的光芒.很多次,我捧着书本,叩问我的路在哪里?每一次,我都仿佛听见书本轻轻地对我说,跟我走吧!  相似文献   

11.
房东南茜     
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经历和事情.我的留学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而这一年中,与我朝夕相处的,既不是我的家人,也不是我的同学,而是我的房东南茜.我认识她的时候,还是在国内的一次广交会上.挤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年轻的、一头黑亮的披肩秀发的姑娘,正在指东划西.从服饰上看,不像中国人;她付款时,我才注意到那一口美式英语.她一回头,撞到我身上,大包、  相似文献   

12.
人总是这样,当你懂得珍惜青春时,它却永远地逝去了.跨越不惑的门槛,通过生命的中点,丰姿多彩的青春年华,只剩下酸甜苦辣的往事回味.踏上社会之初那是在一九五八年夏,我刚刚小学毕业,就参加暑假突击扫盲活动.我的扫盲对象是一位三十多岁的街道妇女.每天我一去上课,她总是先给我倒上一杯白糖凉开水,然后一边认字,一边扇扇子给我解暑.认完字,她还给我讲一些社会上的风俗人情.三天的扫盲,我并未教会那位妇女多少字,但是我从她那里听到学到的东西却给少年时代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第一次踏入社会时,她给予我人情和温暖,使我永远归心于这个社会,永远热爱这个世界.从此为人民服务再也不是空洞的说教,那位妇女的形象成为人民母亲的化身  相似文献   

13.
母亲放心了     
仲夏的一天,我从祖国的北京,来到香港.我和居住在台湾的母亲相约在那里见面. 我本来也生在台湾.当我六岁的时候,父亲为了谋求职业,和母亲一起带着我来到大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到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参加了工作,第二年,父母又迁回台湾.我已是五十五岁的人,可是我和母亲分离却已有三十七年了. 一九八○年初,我头一次得到了在台湾的亲人的消息:父亲已经过世,母亲仍健在,五个妹妹均已成家;还有一个弟弟是母亲到台湾后生的.七十多岁的老母知道我还活在世上,自然也是喜出望外. 但母亲总担心我在大陆穷困,难以度日.老人家通过亲戚带来的头一个口信便是:“实在不好过的话,就想办法出来吧!”母亲  相似文献   

14.
推磨     
一 小时候我不爱干活儿,几乎是一个懒人.居家过日子,家里的这活儿那活儿总是很多,老也干不完.不管干什么活儿,都要付出劳动,我觉得都不好玩.拾麦穗我怕晒,拣羊粪蛋儿我嫌脏,从井里打水我嫌水罐子太沉,漫地里刨红薯我没有耐心.  相似文献   

15.
感恩与梦想     
我有个梦想,想成为演说家.这一天,我终于实现了,我接受了学校的邀请,做了题为《感恩与梦想》的演讲. 通过我的经历和体验,诠释了感恩对我的意义,表达了我对梦想的理解.其实这两个词是相连的,也是我体会比较深的,最重要的是,我相信这两个词是贯穿人生始终的.在人生丢失任何东西的时候,这两个词没有丢失,大方向就不会错.所以人生的坐标这两个词应该排在首位.  相似文献   

16.
陈焜 《北京观察》2002,(3):47-49
周海婴先生: 我愿意向你证实,关于鲁迅,毛主席的确说了他对罗稷南说过的那些话. 罗稷南是我的伯父.你可能不会记得我.我父亲早年为革命牺牲后,我1945年到上海,由伯父抚养.伯父和伯母有时也带我去霞飞坊看你们.  相似文献   

17.
程青 《人民公安》2006,(8):51-51
昨天又见到他了.他在人事考试中心的楼下慢慢地走着,一副心情放松的样子.我正急着出去,匆匆地走.但因为看见他,心情一时欣喜起来.我大声地叫他,他头也不回,假装没听见.还是慢悠悠地走,根本没有搭理我的意思.我又叫了他一声,他还是没有理我.  相似文献   

18.
清明思父     
清明的天,一直小雨淅沥,亦如我思念父亲的悲怆.我不知道今生幻灭以后是否会有来生,如果真的有来生,来生还有来生,我祈愿生生世世只做爸爸的女儿. 2014年的1月12日,冬天还未过去,冰凉的风深深浸入我的骨髓,异常寒冷.那是一个荒凉阴霾凄惨痛心的日子,那个曾用一世的柔情和坚韧撑起我人生明媚天空的男人——我的父亲离开了我.当骨瘦如材的父亲那握着我的孱弱的手从空气中垂下的一瞬,我,终究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总理的笑容     
我走过浙江的城市,我到过浙江的农村,我上过浙江的山区,我下过浙江的海岛.无论到了哪里,我总是抑制不住报道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在家里烧菜做饭被认为是我们妇女的“天职”.但是,社会上名厨中没有听说有女的.这次我在十名全国最佳厨师的评选中,名列第三.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为妇女争了光. 这样的事只有新中国才有.在旧社会,我因家贫,十二岁就到北京一个饭馆打杂、洗菜、刷碗.后来当招待员.我每天看着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