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一直广受追捧,体育在少数民族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此,首先分析了瑶族体育舞蹈长鼓舞的起源以及分类,接着探析了瑶族长鼓舞的文化特征以及传承,最后探析了瑶族体育舞蹈长鼓舞在构建和谐村落中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蒙妍 《前沿》2010,(12):198-200
"芦笙长鼓舞"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长鼓舞蹈文化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而"芦笙长鼓舞"又在中国瑶族长鼓舞系统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从"芦笙长鼓舞"的文化演进、艺术表现形式、民俗文化基础三方面去探究其文化内涵,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是继承与发扬我国西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存在支系较多,民族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瑶族因其源流、信仰、语言习俗、文化服饰各有不同而分为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和盘瑶五大瑶族支系,各支系瑶族民俗风情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4.
遗爱大瑶山     
言君 《传承》2008,(11):12-15
大瑶山位于广西中部,因为大瑶山主体部分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故又叫金秀大瑶山。境内居住着盘瑶、花篮瑶、山子瑶、坳瑶、茶山瑶5个瑶族支系,是我国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费孝通说:"世界研究瑶族在中国,中国研究瑶族在金秀。"费孝通是蜚声中外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  相似文献   

5.
荔波县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县有瑶族4450人,集中居住于瑶山公社、瑶麓公社、洞塘公社。茂兰公社有少量瑶族,系由瑶麓公社迁徙去的。其中瑶麓公社的瑶族,是贵州省目前尚保留岩洞葬习俗的唯一的民族。瑶山公社,洞塘公社的瑶族,均无此种  相似文献   

6.
瑶族族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革命斗争传统的民族。目前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五省区,共有一百二十五万多人。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瑶语比较复杂,总的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少数属于苗语支)。称谓有盘瑶、过山瑶、背篓瑶、蓝靛瑶、茶山瑶、平地瑶、板瑶、白衭瑶等三十多种。关于瑶族族源问题,我国史籍记载颇多,说法比较混乱,民间传说也不甚相同,古今中外学者曾作过不少调查研究,发表了许多探讨性的论著,看法也多纷歧。下面,我想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来从事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瑶族的族  相似文献   

7.
<正>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世界上拥有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共有5个支系,分别是茶山瑶、山子瑶、花蓝瑶、盘瑶和坳瑶。这5个支系因其源流、信仰、习俗、语言、文化和服饰的不同,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瑶族风情,有着纯朴的民风和奇特的民俗。距县城20公里的金秀镇六段民俗旅游村,是茶山瑶聚居的瑶寨。寨中民居修建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房屋保存完好,依山傍水,一条巷道穿寨而过,60多户瑶家分居于巷道两侧,建筑以青砖碧瓦吊脚楼为主,雕龙刻凤,制作工艺精美,古色古香,是体验瑶族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龙年新春,贺州市获得广西首批命名的"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文艺村、文艺户的文艺爱好者欢聚一堂,或舞龙舞狮,或唱歌演戏,或挥毫泼墨,在家门口尽展精湛才艺。贺州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瑶族盘王节、瑶族服饰、瑶族长鼓舞、瑶族蝴蝶歌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客家山歌、壮族舞火猫、  相似文献   

9.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的瑶族山瑶支系,是清雍正年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果、田东、德保等地迁来,部分从越南迁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富宁山瑶又称“过山瑶”,自称“亚”,语言属汉藏语系苗语支,不能与瑶族靛瑶、板瑶两个支系互通语言,  相似文献   

10.
瑶族称谓     
荔波县瑶山瑶族 ,自称“董家” (to 55 mo55) ,意思是 :“我们是这种人。”布依族称之为“尤”( ou2 1 ,意为“瑶人”。因瑶山瑶族男子身着白色五指绣花齐膝短裤 ,汉族称之为“白裤瑶”、“花裤瑶”。荔波县瑶麓瑶族 ,自称“努侯” (nu55hou33) ,意思为“着我们这种服装的人”。水族称之为“谬六” (miou35lo55)意为“苗六人”。荔波县瑶埃瑶族 ,自称“东蒙” (tu 33 mu 33) ,意思是“我们是这种人”。布依族称之为“尤”( ou2 1 ) ,意为“瑶人”。因瑶族男子身着灰色长衫 ,汉族称为“长衫瑶”。望谟县油迈瑶族 ,自称“满” (ma 55) ,意思…  相似文献   

11.
贵州南部的白裤瑶曾庆南白裤瑶是瑶族的一支,因男子皆着白裤而闻名。整个瑶族共213万人,分散居住在中国南方的湖南、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的毗连地带。瑶族的其他称呼达300余种,或以服饰颜色得名,或因头饰、胸饰、发型特点而得名,也有的因居住地域不同...  相似文献   

12.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省瑶族的主要聚居区。据1986年统计,瑶族人口达165,80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5%由平地瑶和过山瑶两大族系组成。他们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本文试从称谓、居住环境、经济形态.社会组织、婚姻家庭、语言文字、服饰和丧葬八个方面谈谈平地瑶与过山瑶之异同。  相似文献   

13.
这里有让人惊心动魄的上刀山、下火海、踩犁头绝技,有多姿多彩的瑶乡歌舞,有功效独特的瑶医瑶药,还有悠久独特的长寿养生文化,更有秀丽迷人的山水风光……地处我区中部偏东大瑶山里的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有盘瑶、茶山瑶、坳瑶、花蓝瑶和山子瑶5个支系,是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拥有瑰丽博大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明梅村是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的一个土瑶村。 土瑶是瑶族中的一个支系,我国现仅存土瑶人口4000多,全部居住在大桂山脉的鹅塘镇明梅、槽碓、大明3个瑶族行政村和沙田镇的金竹、新民、狮东行政村,其中鹅塘镇就有土瑶人口2500多人。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交通闭塞,土瑶同胞的生活因此极为贫困。  相似文献   

15.
排瑶或八排瑶是瑶族的一支,主要聚居在粤北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邻近的连山等处。据1982年的户口普查,连南县共有人口127,646人,其中瑶族58,227人,占总人口的45.62%,绝大部分为排瑶,仅有少数过山瑶散居境内。  相似文献   

16.
上一期,我们已经介绍了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分支——瑶医学及其继承人之一覃迅云的故事。现在,我们将从瑶医的历史着手,向读者展示丰富灿烂的瑶医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朴自然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距桂林200公里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集中生活着瑶族的五大分支(茶山瑶、盘瑶、花篮瑶、山子瑶、坳瑶)。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五上金秀,并感叹说:“中国研究瑶族的中心在金秀。”因而,金秀又有“第一瑶乡”的美称。  相似文献   

17.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语言调查工作队对国内瑶语进行了调查,由于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调查的重点是放在广西。多年来,贵州本身对贵州的瑶语没有进行过调查,因此对瑶语的具体情况了解很少。近几年在民族识别中,省人民政府文件提出要对荔波的“长袍瑶”和望谟的“油迈”瑶进行识别,这也牵涉到对他们的语言必须进行了解。1983年贵州社会科学院、省民族研究所和贵州民族学院等单位组织对贵州月亮山民族地区进行综合考察,这里又是瑶族较聚居的地区,在考察瑶族的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同样要考察瑶族的语言状况。从民族语言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更需要积累这方面的语言资料。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参加了月亮山地区的综合考察。实践证明,这次对贵州瑶族的语言作全面的调查是非常及时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张苑 《今日民族》2016,(11):24-25
正位于云南南部、红河州东南端的河口县是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全县辖6个乡镇,居住着汉、瑶、苗、壮、傣、彝、布依等民族,总人口10.47万人,其中瑶族人口有23370人,占23.5%。河口境内的瑶族有蓝靛瑶、白线瑶、沙瑶、红头瑶四个支系。河口瑶族在6个乡镇均有分布,据瑶族家谱《路祖图》记载,他们的祖先唐代住在湖南,宋代逐步向广东、广西迁移,清初又逐步向云南迁移。有的经富宁、广南、文山、屏边迁入河口,有的由富宁经麻栗坡、马关迁入河口,有的由广西进入越南,再由越南迁入河口。由于相对聚居,民族传统文化保留较多,传统婚俗更是内涵丰富、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李林娜 《今日民族》2011,(10):65-67
瑶族红瑶支系主要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红瑶女性有世代相传的蓄发和护发秘方。其中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黄洛瑶寨60多户300多名红瑶同胞中,  相似文献   

20.
关于苗族和瑶族的历史渊源关系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从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尽管目前在不少问题上认识尚不能达到一致,但是,苗族和瑶族在历史上有渊源关系,同源于一个古苗瑶部落则已为汉文献所记载,为这两个民族语言的同源词、语法以及风俗习惯、历史传说、图腾崇拜等大量的共同性所证明,也为大多数历史、民族和语言学家所公认。正因为这两个民族在各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相似点,因此在解放前不少人认为苗与瑶就是一个民族,“瑶人裔出于苗”。常把苗当作瑶,把瑶当作苗;有的人认为苗族因为避免反动统治的徭役而退居山地成为“无徭人”,瑶族因此而得名,也有人认为苗族迁徙入湘黔的为苗,入湘南、桂、粤的则为瑶等等。虽然这些看法不一定正确,但它却反映了苗族与瑶族的密切关系。由于苗族与瑶族的渊源关系已经明朗,本文就不准备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无谓的复述,在此专就苗族与瑶族的历史分化问题即古代苗瑶部落集团何时分化这一问题,从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