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不久,广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桂芳在就治安进行部署时的讲话——“民警面对砍手党要敢于开枪”。否则,“那是民警的悲哀”——引发了人们对警察开枪问题的广泛争论。许多人包括公安部的新闻发言人都认为,在警察人身受到生命威胁或者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警察可以果断开枪;也有人认为,“开不开枪应由法律说了算”;有的法律专家则认为,“该开枪时就开枪,可开可不开时就不能开”。为什么会产生这一争论?面对这一争论,法律人应该作出怎样的回答?坦白地说,对于“民警面对砍手党要敢于开枪”这一提法,我的第一反应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2.
警察职务犯罪是一种典型的司法腐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我国公安队伍建设,本着“依法从严治警”的方针,对警察职务犯罪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挽回了警察职务犯罪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警察职务犯罪惩治的程序却有颇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由于对警察权力的监督有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司法监督,而现行法律对于如何惩治警察职务犯罪程序上却未作出统一规定,因而对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在司法实践中作法也不一致。实践中,对警察职务犯罪的惩治在程序上大体有以下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这里是瑞典的阿斯托普市。一天,一名警察正在街上巡逻,发现一个小偷偷走了电器商店的两台收录机。警察见状,大喊一声,撒腿就追。小偷在前面拼命地跑,警察在后面拼命地追,演出了一场真正的警察抓小偷的游戏。眼看就要抓住小偷,突然,教堂的大钟敲了11下,警察戛然止步,悠闲地看着小偷在自己的面前慢慢地消失。原来,在这个城市有这样一条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准加班加点工作。11点是警察下班的时间,如果这名警察再追下去,他就触犯了法律。我们不去探讨阿斯托普市制定这条法律是否恰当,只想研究一下这名警察此刻的行为是否恰当。警察抓小偷是天经…  相似文献   

4.
美国联邦和各州均有自己的刑事诉讼体系,要了解美国的刑事诉讼程序,首先应当从美国警察的职能谈起。美国警察的种类很多,职能十分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是两种职能。一种是维持秩序和进行一般性的社会服务,另一种是执行法律。美国警察在执行第一种职能时,管的事是很多的,如给迷途的旅游者指明道路,报告火警,寻找迷失的儿童,给心脏病患者和受伤的病人的紧急援助,将醉酒者送回家,调解丈夫和妻子的争吵等等。警察的另一个职能是捕获犯罪分  相似文献   

5.
警察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即,法律不具有权威性,警察执法的“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警察执法权所必须的权利基础比较淡漠,缺乏强有力的维护警察荣誉的纪律严明的法律权利;警察执法权所必须的权力制约有待完善,过于依赖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这三个问题也是目前警察执法权的关键因素。对权利的根本保障来源于对权力的制约。制度和法律才是警察执法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从2006年元旦起,在英国街头乱扔垃圾都有可能被警察逮捕。根据一项1月1日起生效的法律,英国警方的逮捕权限大大扩展,对任何触犯法律者可以当场逮捕。在新法律实施之前,英国警察仅仅有权逮捕可能被判5年以上刑期的犯罪嫌疑人。新法律则规定,只要有合理依据,警察就能作出逮捕判断。在这个《2005重罪及有组织犯罪法》实施之前,英国法律在“可逮捕”与“不可逮捕”的罪行之间有明确界定。如假冒警察、拒绝警方停车命令、制造销售进攻性武器等均属“不可逮捕”罪行。英国警察将来还被允许当街给犯罪嫌疑人拍照记录,而目前警方只能在警察局给嫌疑…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电影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伙警察去民宅抓捕人,首先掏出警官证说:“我们是警察。”然后拿出拘传证:“请你跟我走一趟。”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很多场合中警察抓人是不出示警官证和拘传证的。5月24日《京华时报》报道,河北4名警察见了“目标”就冲上去用手铐铐住,强制往警车里塞人,以致招来民工阻止带人拒捕事件。据当地派出所一位工作人员说,被抓的人在河北定兴因欠款被起诉,因4名河北警察现场暂时无法出示异地抓人的拘传证,民工们拒绝让他们把人带走。民工拒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实际上是私权与公权的博弈,这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天,关于“多数警察讯问时不希望律师在场”的新闻出现在几家媒体上,还出现有关的评论,如“警察讯问为什么不欢迎律师在场”等。看了这样的新闻和评论,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和担忧:这一制度是否需要很高的警察支持率?假如很多警察不欢迎律师在场,这一制度是否就得不到施行?  相似文献   

9.
幽默大王     
谨慎黑夜,在一条沉寂的巷子里,一个矮汉对一位刚下班的工人说:“劳驾,请问这附近有警察吗?”“我没见到。”“能到哪儿很快找到一个警察吗?”矮汉又问。  相似文献   

10.
沉默啊沉默     
在国外的电影中总能看到这样的镜头:警察在逮捕犯罪嫌疑人之前会对他警告说:“你没有义务一定要讲什么,但一旦讲了,就会被记录下来,呈堂作证。”在很多观众对警察不厌其烦的重复警告觉得奇怪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彰显了公民在刑事诉讼中一个很重要的权利:沉默权。说到沉默权,很多人都会想到十七世纪发生在英国伦敦塔下的李尔本受鞭笞案,这可说是沉默权正式浮出水面的第一个经典案例。1639年,一个名叫约翰·李尔本的书商由于贩运的书籍里有几本中有对当前统治表示不满的文字而被捕,以“贩运禁书”及“煽动反政府邪说”的罪名,押往伦敦,…  相似文献   

11.
作案工具     
警察抓到一个正在作案的歹徒。 歹徒:“我没有罪。因为我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如说一个人用刀杀了人,罪过在人而不在刀。” 警察:“您是说您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吗?” 歹徒:“是的!” 警察:“那好,请跟我走一趟!” 歹徒:“为什么?我没有罪!” 警察:“请别动。按照法律,作案工具是要被没收的。”而工具是没有罪的。比 经脸只能为我们指点一个方向,却无法为我们指点一个出路。 口阿呆作案工具~~  相似文献   

12.
荆长岭 《政法学刊》2013,30(4):5-15
警察武力法至“真”包括至“真”之的、至“真”之度、至“真”之路、至“真”之果四个基本论题.警察武力法至“真”应达到警察武力行为法律构成、理论构成、事实构成的逻辑统一性;所有警察武力行为法律要件、法律结构的总体同一性;总体、类体、次类体和个体警察武力行为法律要件、法律结构的系统统一性.将警察武力行为嵌在警察武力权场域各种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中观察、解析,所有警察武力行为均由主体、客体、主观意志和客观行动四个要件构成,且存在生成和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3.
《政府法制》2011,(33):32-32
“有困难,找警察”,这句口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近来,有网友在微博上传了一张图片,图片显示,江西上饶市公安局三清山分局的某公安服务信息点的指示牌上,采用了中英韩三种语言注释,而“有困难,打警察的”英文翻译成了“Difficult to find the police”(直译为“找警察很难”),一时间引来大批网友围观。  相似文献   

14.
幽默大王     
美女当市长,亲吻禁令被解除委内瑞拉加拉加斯附近有一个查考市,数百年来,这个市有一条奇怪的法律:不准在公共场所接吻。去年6月一位叫艾琳·萨兹的美女被选为市长。萨兹今年35岁,她在十多年前一次全国性的选美活动中被选为“世界小姐”。她认为,接吻是用一种高贵的感情表达对另一个人的爱慕,不能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她提议废除这条法律,议会通过了萨兹的建议。从此以后,查考市的警察再不会逮捕那些在公共场所接吻的年轻人,萨兹因此获得了年轻人的拥护,她还准备将来竞选总统。  相似文献   

15.
司法社会学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布莱克是现今世界法律社会学领域中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的《法律的运作行为》一书为他赢得了卓著声誉。本文译自他的另一部著作《司法社会学》。文中从微观法律社会学的视角,着重探究“案件的社会结构”对案件处理结果的影响,指出在每起案件中,法律深受当事人、律师、法官以及警察社会特征和证人的讲话方式的影响,从而证明这样一个命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过是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16.
“法行为”是行为法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其在行为法学中的地位有如“法律规范”之于规范法学。但是,注重法行为的研究并非始于行为法学,在美国,它至少可以追溯到30年代的现实法学。对现实主义法学家来说,法律只是一批事实而不是一种规则体系,亦即是一种活的制度,而非一套规范。他们认为,法官、律师、警察、狱吏在实际上对法律案件的所作所为,实质上就是法律本身。因此,法  相似文献   

17.
赵栩 《法制与社会》2010,(16):50-50,56
在刑事案件中,警察出庭作证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在全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试行这一制度,并且已收到积极和正面的效果。但因法律规定的不足及受传统执法理念的影响,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在建立和实施上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和不足,需对警察出庭制度予以规范、完善,并以明文的方式予以确立。  相似文献   

18.
对该案如何案发,有多种版本,但没有一种版本是通过常规的途径达到有关职能部门的。一种可靠的消息是:一名军人在过安检门时发现自己的钱包被偷,马上向附近值勤的警察报案。而该警察离开后打了一个电话,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钱包被“送回”。当然钱不在了,只剩相关身份证明。警察的解释是有人捡到了被小偷丢弃的钱包,并且慷慨地资助军人顺利离开。军人回到北京后在一次闲谈中将自己这一经历告诉了自己一名在公安部供职的朋友。他的朋友基于职业的敏感性,感觉其中必有内情,随即要求铁道部公安局进行调查,这一黑幕就此被揭开。  相似文献   

19.
“三角债”近来已成为法学界研讨的热点问题,真正诱发这种债务怪圈的原因是什么?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启开“三角债”之债务链?许多同志已从法律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笔者认为,债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个法律问题,债作为一种经济流转关系,属经济范畴.因此,“三角债”诱因在经济,但债作为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财产法律关系,它又隶属法律领域,因而“三角债”的成因必然又有法律因素.所以,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只有对“三角债”进行经济与法律双重透视,才能查出这种“痼疾”的真正症结所在和找出根洽这种“痼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戴钧涛 《法制与社会》2010,(13):295-295
警务活动是与人们联系最为密切的活动,为保证警务活动的正常实施,法律授予了警察一部分权力。被誉为“现代警察之父”的罗伯特·比尔在19世纪初就提出了“警务九原则”理论,其中第六个原则是:“警察只有在说服、建议和警告都不足以实现警察的目标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需要程度的武力以确保法律得到遵守和秩序得到恢复。并且,警察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仅仅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以实现警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