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生产力标准是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社会主体、社会历史现象和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尺度。它是生产力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实践中的延伸和运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力标准是划分社会经济时代(又称生产时代)的决定标准;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因此,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在研究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的过  相似文献   

2.
一年多来,全国广泛开展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讨论,许多同志提出并论证了很多有价值的论点,给人以不少启发。但是,笔者认为,这次讨论并未完全解决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问题。那么,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认识,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行们。马克思主义常识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它们有各自的内涵,不能简单地划等号。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它包括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  相似文献   

3.
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文明的主要标准,也是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追求的首要的价值目标。因此,作为物质文明的主要体现者的社会生产力就成了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根本尺度,也成了检验我们的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然而,社会文明是多方面的。除了物质文明,还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因此,讨论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检验社会实践成败得失的标准,就不能只讲生产力标准,而必须同时讲政治标准、精神文明标准。  相似文献   

4.
《党建》1994,(5)
谈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罗子桂邓小平同志提出,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为什么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作为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呢?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产力作为一种客观的既得力量,是“人们实践能力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77页),人们从事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满足主体的特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实现主体的利益。在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推动下,经济关系发生变化,它就必然会以强大的力量、稳定的倾向促使社会道德按照经济关系的要求(实质上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发生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二十年来,人们正确地选择和践行了告别贫穷、落后和愚昧的历史发展道路,即生产力的发展道路,并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面前,如何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力标准与随之而来的评价人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善恶标准之间的根本性统一关系,从而把以人民利益为重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评价的根本依据,无疑是一个需要深入研讨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理论的首要问题。本文就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含义,基本标准及其落实要求,谈谈个人的初步认识。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含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科学原理,它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深刻理解这一原理应首先清楚三方面的科学含义。第一,什么是“先进社会生产力”、什么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  相似文献   

7.
孙玉娟 《唯实》2007,4(1):14-18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生产力状况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尺度来衡量社会发展进步。这两把尺度是以人的尺度为基础、手段和目的的内在统一。生产力的状况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尺度,体现了对人的现实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想尺度,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的价值及其实现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性尺度,既保留和肯定了前两个尺度的必然性、客观性、合理性,也克服了各自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1999,(11)
顾红亮在1999年9月16日《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生产力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可以说,马克思的生产力范畴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既具有哲学含义,又具有经济学和政治学含义。笔者主要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考察生产力是融历史、事实和价值尺度于一体的。首先,生产力是一种历史的尺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原则。其次,生产力又是一种事实的尺度,是体现综合国力水平的主要指标。再次,生产力又是一种价值的尺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原则。从多维的角度阐述生产力范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相似文献   

9.
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是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辩证统一,并以此来评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力发展,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同样,也必须高度重视人的发展,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发展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人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保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把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贯穿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关于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议论正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对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调整尺度的认知向“税”这种市场经济的杠杆集中,应当说这是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极大的社会进步。但值得指出的是,目前一些相关议论中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仍颇多似是而非之处。“个税”应怎么倜.该市场经济下的客观规律说了算。从客观规律出发.特对若干认识误区有以下辨析。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进步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有机统一起来的整体。先进生产力决定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前景,并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先进文化反映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无论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这是“…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标准”,是人们对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的一种概括。如果说党的十三大报告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基础,并制定了现阶段的基本路线,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又是以生产力标准作为理论支柱的。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认识生产力标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拟对生产力标准含义的层次性和确立、坚持这一标准的意义作一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从根本上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与社会进步性的统一。政党是一定阶级的政治代表。执政党应当是社会进步的代表和体现者 ,是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 ,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也是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标志。只有代表和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治集团 ,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因此 ,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党首先要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这里所说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既指要求我们党要永远站在时代发展前列 ,成为先进生产力的诸要素的代表 ,同是又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金晓芹 《唯实》2001,(4):66-68,3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高屋建领,含义深刻,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是对党的先进性、科学性的高度概括。 一、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力代替落后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时曾谈到如何判断一项改革措施正确与否的问题。他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段名言不仅论述了改革开放的政治标准,也揭示了判断一个人或集体的道德活动的道德标准。(一)“三个有利于”是道德评价的利益标准。道德总是和人的社会利益相联系的。人们总是把那些有利于人和有利于社会的行为称之为善;反之,则称之为恶。善恶标准在根本上表现为利益标准,刮益标准在总体上是一切道德评价尺度的最终源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只有坚持生产力标准,才能加快和深化改革。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生产力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如在社会发展史上,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比封建社会进步,能够取代封建社会,是由于机器生产逐步代替了手工劳动,蒸汽机的发明和蒸汽机动力的广泛应用,在工业上实现了革命。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比资本主义社会进步,能够取代资本主义社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为了鼓励人们迈开改革开放步子,敢闯敢试,提出了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372页。以下只注着页)“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但它又不是单纯的生产力标准,它提出的是一个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系统工程。首先,从“三个有利于”标准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它的系统性。“三个有利于”标准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生产力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六、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 对生产力标准哲学研究的思考,也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 所谓“生产力标准”就是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检验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至于这里的“一切”包含着什么内容,则有不同看法。一些论者认为,这里的“一切”包含三个层次:从宏观上看,生产力是衡量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准:从纵观上看,生产力是衡量同一社会形态不同发展阶段的根本标准。成熟的社会主义其生  相似文献   

19.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从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他说:“什么叫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20.
雷云 《求是》1994,(15)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确认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义。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论及生产力标准问题的,当推毛泽东同志。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79页)这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坚持生产力标准的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经常地反复地阐述发展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全党把这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早在粉碎“四人帮”后不久,他在一次谈话中就强调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