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寄生于牛羊肝脏中的双腔吸虫(Dicrocoelium),不但广布于世界各地,而且常常引起羊只的大批死亡。因此,它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蠕虫学者们的重视。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牛羊肝脏中寄生的双腔吸虫的种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矛形双腔吸虫的一类扁体型双腔吸虫的形态学和生物学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一些新种,但仍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华双腔吸虫(Dirocoelium chinesis Tang et Tang,1978)隶属于双腔科(Dicrocoelidae)双腔属(Dicrocoelium)。前作者报道该虫体寄生在牛羊的肝脏。但在狍体肝脏内寄生本虫种,尚为国内首次发现,野生狍为新宿主。标本保存在内蒙呼伦贝尔盟畜牧兽医研究所。 (一)虫体发现经过和自然条件 1.发现经过:1982年至1984年3月,我们对大兴安岭野生动物寄生虫调查,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绝大多数羊群均感染有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经调查前者染感率为10%~84%(平均43.9%),后者为8%~92%(平均33.5%)。以感染比较严重的突泉双城水库羊队的放牧地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该山区此二吸虫的贝类宿主是枝小丽螺(Canesella virgo)。山上采获的蜗牛不多,胰阔盘吸虫感染率为6.18%,中华双腔吸虫为11.29%。山下草场蜗牛密度大,它们感染分别为2.8%和6.03%。胰阔盘吸虫昆虫宿主中华草螽(Conocephalus chinensis)主要捕获于山下草场,感染率为5.26%;中华双腔吸虫的昆虫宿主黑玉蚂蚁(Formica gagates),山上的1965只蚂蚁中检出144粒本吸虫囊蚴,山下草场397只蚂蚁中检出4751粒本吸虫囊蚴。  相似文献   

4.
湟源县城郊、申中等乡的成年羊感染双腔吸虫病达100%,经鉴定是中华双腔吸虫(D.chinensis)和扁体双腔吸虫(D.Platynosomum)。为了筛选理想的防、治药物,进行了试验. 试验药物 用硝羟碘苄腈(Dovenix),是一种含25%Nitroxynil的注射剂,呈深桔红色,每瓶装250ml,为法国罗纳梅里厄研究所研制,由刘文道、李闻提供。 试验方法 按羊只体重、膘情、虫卵多少分为3组,每组4只。第1组为15mg/kg体重剂量组、第2组为10mg/kg体重剂量组、第3组为不投药对照组。按确定的剂量颈侧部1次皮下注射,注射后经14天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全部绵羊按原检查方法进行复检虫卵递减情况。  相似文献   

5.
绵羊双腔吸虫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青海、内蒙、新疆、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区)都有报道。据我们对山东省调查,双腔吸虫病在鲁北平原(德州、东营、惠民、淄博等地)呈地方流行性,感染 率高达95%~100%,感染强度达3条~10万条,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为我省危害绵羊的主要虫种之一。为筛选价廉、高效的驱虫药物,我们采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6.
宁夏固原地区绵羊矛形双腔吸虫感染率高,危害大。为了探讨吡喹酮对绵羊矛形双腔吸虫的驱虫效果,笔者于1983年5月在该地区进行了本试验。 (一)试验方法 在该地区畜牧站牧场羊群中,以Stoll虫卵计数法,选出矛形双腔吸虫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的牛、绵羊、山羊、驴等家畜中,均有感染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rcedtum)的记载,在榆林、延安及关中等养羊地区,绵羊的感染率在70%以上,永寿县为81.8%,个别羊的荷虫量达16368条,对养羊业发展影响很大。为了防治本病流行,1980年4至5月和1981年8至10月在永寿县试用海涛尔进行了治疗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华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病防制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对两病混合感染报道较少,尤其在治疗上无十分理想方法。现将1985年5月在兴安盟科右前旗永丰水库绵羊该两病混合感染及治疗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974年10月我们在大理州下关市冷冻厂检查绵、山羊胰脏,发现有三种吸虫寄生。它们是阔盘属的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Janson 1889)Looss,1907;枝睾阔盘吸虫Eurytrema cladorchis Chin,1965;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Giard et Billet,1892)Looss,1907。其中腔阔盘吸虫系云南首次记录,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0.
肝片吸虫病是危害家畜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我省的马、黄牛、水牛、猪、绵羊、山羊、家兔、家猫都能感染本病,除此外,尚有人体和斑毛麂(Muntidcus reevesi Ogilby)感染的记载。由于肝片吸虫病在家畜中广泛流行,使农牧生产受到重大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控制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对一些新近的化学驱虫药剂进行进一步试验,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省绵羊调查47个县(市)剖检333只的结果,绵羊的矛形歧腔吸虫占调查县(市)的87.2%,绵羊感染率60.7%,感染强度1~13986条(平均942.5)条。山羊调查19个县(市)剖检82只,山羊的矛形歧腔吸虫占调查县的84.2%,山羊感染率63.4%,感染强度3~2768条(平均273.7条)。据观察,单独感染矛形歧腔吸虫比较严重的羊只,肝脏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可以看出,矛形歧腔吸虫在我省分布很普遍,对羊群的危害也是很严重的。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兴安盟绵羊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感染率高达64.8%,多年来未能得到彻底控制。我们于1990年在索伦牧场应用芬苯哒唑乳剂对自然感染中华双腔吸虫的绵羊进行驱治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硫双三氯酚(Hexide)系芳香烃硫醚化合物,其名称是由化学名称2,2’-硫双-3,5,6-三氯酚)去除数字以后而来的。 分子式:C_(12)H_4Cl_6OS_2, 分子量:425, 结构式:  相似文献   

14.
我们读了贵刊1985年第九期张翠阁同志写的与“《浙江家鸭体内发现谢氏平体吸虫一文作者商榷》”以后,我们经过反复认真研究,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本种卵黄腺在体后汇合,子宫袢十分发达,体后部4/5~3/5部位都越出肠管两侧到达虫体边缘;卵巢在两睾丸之间,后睾丸在肠拱中央部位等特点应该属于平体属。 (二)本种虫体大小15.5~24×4~7毫米,卵巢在两睾丸之间,靠近后睾丸的前方,睾丸与卵巢一般形成直线,卵巢都比睾丸小;前睾大小0.75~0.84×0.50~0.79毫米,后睾大小0.68~0.93×0.54~0.75毫米;卵巢大小0.64~0.79×0.49~0.61毫米;成熟虫卵长0.098~0.112、宽0.042~0.049毫米(原文中大小0.98~1.12×0.42~0.49毫米系笔误)。  相似文献   

15.
有翼翼状吸虫[Alaria alata(Goeze,1782)],是复殖目(Digenea)的一类吸 虫,隶属于重口科(Diplostomatidae),重翼属(Alaria),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体内。但以往所见资料多限于形态学描述,有关生活史、流行病学、致病作用、临床表现等资料甚少,尤其是人患此病与某些疾病容易混淆,造成误诊。本文就重翼属吸虫有关资料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6.
槽盘吸虫病系由印度槽盘吸虫(Ogmocotyle indica)和羚羊槽盘吸虫(Ogmocotyle sikae)寄生于羊小肠前段所引起的吸虫病。在我国这类吸虫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昌地区、云南省昭通地区和贵州省毕节、六盘水地区的十二个县。寄生宿主除绵羊和山羊外,邬捷(1959)报告印度槽盘吸虫还寄生于四川的小熊猫体内,最近,贵阳医学院(1976)曾在贵州的猴体内检获这类吸虫。我们于1962~1963年在贵州绵羊中进行了流行病学、诊断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摸清我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情况,以及人畜间的传染关系,我所与上高县血防站在华支睾吸虫流行区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家猫感染本病较为严重。 (一)临床资料 先将猫吊死,剖腹后取肝、胆、脾、肾、肠管、胃、心、肺部组织及脑组织压片镜检,另抽胆汁进行虫卵计数。在每只猫体内发现的成虫全部收集并加以鉴别。 共剖检3只家猫,均发现华支睾吸虫的成虫与虫卵,其中1只有绦虫寄生。其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1只猫病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技术研究了中国肝片吸虫的染色体核型,发现该虫染色体数目是3n=30,其核型构成是:1套大型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3套中型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1套中型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3套小型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2套小型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测量了该型虫卵和虫体的 大小值,虫卵为151.78±7.67×79.48±3.61μ,虫体是28.83±3.63×10.57±5.49mm。并与欧美等国的二倍体型以及日本的三种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77年5~7月,兰州兽医研究所进行了南方几个大城市的家禽蠕虫区系调查。笔者最近整理这些标本中,从上海屠宰场采集的家鸭蠕虫标本中发现一种吸虫,经鉴定为光睾属的一新种。 家鸭光睾吸虫Psilorchis anatinus新种 宿主 家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us Linne 寄生部位 肠 采集时间 1977年6月 采集地点 上海屠宰场  相似文献   

20.
环肠科(Cyclocolidae kossack,1911)的粗状原背吸虫[Prohyptiasmus robustus(Stossich,1902)Witenberg,1923]最早发现于苏联西伯利亚的潜鸭、豆雁、灰雁、家鸭内。1974~1977年我们在进行贵州省一些地区的畜禽寄生虫调查时,曾在四个县的禽体中采得一种大型吸虫标本,经研究鉴定为粗状原背吸虫。此属在我国是新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