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能。目前台湾“宪政秩序”塑造的焦点在于:“行宪”和“宪改”哪个更迫切,“宪改”本质上到底是“修宪”还是“制宪”?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塑造途径将会产生对民众的不同“国家认同”导向,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倾向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福”是由“一”、“口”、“衣”和“田”构成。也就是说,老百姓心目中美满生活的基本标准:“一家人”,要“有饭吃”、“有衣穿”和“有田种”。只有具备了“有饭吃”、“有衣穿”和“有田种”这三个基本条件。才可以算得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吴亚明 《台声》2014,(1):54-55
2013两岸年度汉字评选于12月18日在台北揭晓,“进”字当选年度汉字。得票位列2至10名的汉字分别为“梦”、“福”、“信”、“爱”、“躁”、“控”、“开”、“革”、“忧”。  相似文献   

4.
橙领     
橙领 《时事报告》2012,(4):79-79
继“白领”、“蓝领”、“金领”等一系列以“领”称谓工作人群的名词出现后,  相似文献   

5.
陈水扁上台后,一直在执行“台独”路线。碍于岛内外的局势和各方压力,“急独”走不通,他们就采取“渐进式台独”的手法,而“正名”、“去中国化”等伎俩,正是“渐进式台独”的招式。进入2007年,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的“正名”、  相似文献   

6.
汉字趣谈     
“口”(kǒu)字看起来就像是一张张开的嘴,写作“”。它逐渐演变成一张咧开笑的嘴“”,后来变化成“”,最后简化成现在的方块“口”。 由“口”可以组成很多词,比如“口吃”(kǒuchī)和“口碑”(kǒubēi)。中国有句俗话,“口是心非”(kǒushìxīnfēi),指口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用来形容那些表里不一的人。  相似文献   

7.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依据台湾“宪法”中关于“中央政府体制”和“总统”权力的安排 ,从制度面来看“双首长制”应该是比较合宪的 ,但是现实政治运作却继续贴近“总统制”。陈水扁上台以来 ,对其“总统”权力机制的建构 ,从对“行政院院长”的任免权、“行政院”的实际控制权、国安会及国安局、“府院党”的协调沟通机制等方面入手 ,已有所进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殷礼”与“宗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书勇 《求索》2008,(1):150-152
周初文献记载有“殷礼”与“宗礼”,历来学者有不同解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铜器铭文、文献所载“成王周公之命祀”及封建诸侯等史实作了新的考察,认为“殷礼”指殷人之礼,“宗礼”指周人之礼,这有利于对周初相关史实作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陈水扁上台以来,一直图谋通过“宪政改造”实现“法理台独”,先后提出了“公投制宪”、“催生新宪法”、“第二阶段宪改”等主张,其目的是彻底去除台湾法律体系中的“法理一中”架构。但是陈水扁为了掩人耳目,在“宪政改造”的具体内容中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新闻自由”、“18岁公民权”等;在政治手段上则强调自下而上,并与选举动员相结合。然而,没有国民党的支持,没有民意的支持,陈水扁推动的“新宪公投”不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11.
徐镇强 《公安学刊》2006,(5):9-12,21
在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中,基层困惑最大的是“抓基层”“打基础”。上级怎样按基层的需要“抓基层”,使其与“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相得益彰;“打基础”怎么打,其范围和标准到底怎样?诸如等等的问题不解决,基层基础工作就难以有作为。从调查看,其实,基层对上级“抓基层”的要求并不多,不过是希望上级能按照公安部的总体部署尽好该尽的如“警力下沉,保障有力”等职而已。当前“打基础”最关键的是明确基础范围和标准,做到“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  相似文献   

12.
谭文旗 《前沿》2013,(14):40-44
作为一种时间性的存在,人总是在寻追永恒、本原、真理、家园。这种寻追情态我们称为求“道”。中国哲学显示出:“道”在自然显现(道家),“道”在“我”“心”的敞开(儒家),“道”在自如其是(禅宗)。西方哲学显示出:“道”在上帝(本体论阶段),“道”在科学(认识论阶段),“道”在“言说”(语言存在论阶段)。“言说”指引“道”,“言说”通达“道”,“言说”构建“道”。“言说”其实就是“道”。  相似文献   

13.
徐平华  周国琴 《前沿》2010,(15):14-17
传统“和治”提出“和为贵”的治道目标、“尚中贵和”的治道方法、.“仇必和而解”的治道保障,对今天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纯良 《春秋》2009,(4):54-54
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发表意见,寻找中华思想文化之核心和灵魂。有的说是“和”,有的说是“仁”、“仁爱”,还有的说是“礼”、“中庸”。但是,“根”的含义更准确些。从公元前21世纪的中华圣贤之人大舜身上,明显看到了这个根—和、善,我认为这就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总书记针对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提出的。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做到: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坚持与实践好“三个有利于”;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廉政、勤政、优政”的干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陈朋 《人民论坛》2021,(9):19-23
“显绩”与“潜绩”都是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者并无好坏优劣之分,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潜绩”是“显绩”的基础,“显绩”则是“潜绩”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和外在反映。然而,政绩观的偏离、考核机制的偏颇和较短的任期等因素,共同诱发了“显绩”与“潜绩”失去均衡,使一些干部乐此不疲地抓“大而快”的工程项目,倾向于抓有显示度的形象工程,不遗余力地抓“创新”“特色”,而忽略了需要久久为功的长期工程。对此,应从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科学合理设计考核指标、选择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法、优化任期制等层面着力推动二者的合理均衡,以回归二者本质上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内容,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十六大报告的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十六大报告的精髓是“与时俱进”的精神,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实事求是,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8.
鲁钟鸣 《政策》2005,(6):56-56
时下,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抱着“小节无伤大雅”、“小节不碍大局”的信条,干着有损道德品质的“小事”:有的管不住眼,总喜欢看些带“色”的“小碟”;有的管不住嘴,老爱喝些不该喝的“小酒”;有的管不住手,经常打着带“彩”的“小牌”;有的管不住腿,时常进舞厅跳点粗俗的“小舞”……这些,往往被认为是不一而足的“小节”。而殊不知,正是这种  相似文献   

19.
现在已经很难确定“80后”一词首次出现是什么时候了。从那之后,同一年代出生的人都被逐渐冠以年代的称谓:“70后”、“80后”,近两年又出现了“90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新生代农民工”一词的出现,对“80后”、“90后”员工来说,又衍生出另一个概念——“新生代”员工。  相似文献   

20.
黄登学 《人民论坛》2022,(15):86-89
“代理人战争”的发生与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密切相关,是“赞助者”特别是核大国希望或者能够在不诉诸于直接军事冲突的情况下通过其“代理人”保护或实现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代理人战争”频发的原因在于其较高的“性价比”。作为一种政策工具,“赞助者”主要是通过向“代理人”提供人力、军事装备、财政援助和其他非军事手段等来维护和实现自身国家利益。此次乌克兰危机就是一场“代理人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