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对中国古代以德治国历史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也是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掘、利用这一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我国今天的治国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思想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廖才定同志主编的《以德治国的历史光辉———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和实践》一书,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获得了可喜的收获。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是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主要是以格言、警句、议论、故事等…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五千年的古代文明中,德治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对于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应给予客观的评价,德治不是单纯的道德教化,而是包含了各种利民便民的措施,是有进步意义的。当前强调的“以德治国”与中国古代德治思想是批判继承的关系。我们今天讲的“德治”,不仅“德治”这个概念来自古代德治思想,其中许多信条也来自古代德治思想。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德治”与中国古代“德治”无论在性质和内容上都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明晰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的内涵,厘清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对于推进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一,江泽民的以德治国思想,在扬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德治思想基础上,注入时代精神,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性。第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与我国古代的“德主刑辅”,无论其内涵还是其思想基础,都是根本不同的。第三,我们应当从五个方面实施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4.
董志国 《湖湘论坛》2001,14(6):56-57
继党的十五大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方针后,江总书记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又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一完整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也是对我国古代优良治国传统特别是儒家德治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德治传统进行批判继承的结果。众所共知,古代中国曾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汉代起的历代王朝…  相似文献   

5.
孙向军 《桂海论丛》2003,19(6):66-68
德治思想的提出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的一次理论创新 ,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德治的核心是政治道德建设。我国政治道德建设应当从确立新型的政治道德价值观、培养政治道德人格以及制度建设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甘安顺 《桂海论丛》2005,21(4):31-33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以性善论为伦理基础,以“内圣外王”为治国模式,以民本思想为德治方略的核心,以道德教化为施行手段。作为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提出的治国理论,传统德治思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引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缺陷和历史局限性。批判地继承传统德治思想,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人德治思想的发展史上,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德治思想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正确认识不同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治党、育人等方面体现出的德治理念,准确把握其德治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升华过程,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健美 《传承》2010,(33):158-159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与德治思想,吸收和借鉴其精华,扬弃和剔除其糟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力图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的治国理念说明其现代意义,以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治思想并加以系统论述的是先秦儒家。古代德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德化为本,以刑弼教;治人优先,修身为要;富而后教,教而后刑。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现代德治思想,从变化了的社会实际和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出发,赋予了德治以社会主义的时代新意。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以德治国”不会冲淡“依法治国”,讲德治也并不必然导致人治。正确处理好官德与民德的关系,道德继承与道德创新的关系,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关系,是德治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扬弃,它继承和发展了儒家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并赋予了时代的新意;它对中西方不同政治取向进行了整合,开启了兼综德治政治与法治政治优势的新思路,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1.
流行的学术观点认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不同层次的范畴,德治是比法治低一个位阶的范畴。从更宽阔的学术视野来看,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放到相互冲突的立场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的传统。在中国古代社会,从儒法两种文化传统来看,法治和德治是两种基本的治国思路,并非相互冲突的关系,德法合一堪称中国古代法治的主要特征之一。全面理解中国传统社会,深入理解传统中国社会的法治和德治,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完善有十足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丽华 《创造》2001,(12):39-39
“以德治国”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如何深入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这一重要战略,除了需要深入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外,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以德治国从“谁”做起更为有效。一、以德治国“从官做起”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治国方略中,官德的培养和教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优良传统。早在4000多年前,禹作为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奠基者,即以其高尚的品德为后世治国者树立了榜样。人们传颂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佐证。“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传统德治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 ,必须特别重视挖掘本土资源 ,继承传统德治思想的“合理内核” ,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进行富于时代精神的理论创新 ,从而建立起法治与德治共同发挥调控作用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法治和德治两者不可偏废。这一思想,可以说是我国当前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对中国历史上治国经验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和积极的吸取。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纵观历史,凡是政治开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时期,大都是当是的当政者能够把法治和德治结合得较好并确能贯彻实行的时期。无论是西周初年周公创制的“周礼”和“敬德”也好,春秋战国初期管仲提出的“德治”和后来的孔子、荀子倡…  相似文献   

15.
时贤把曾国藩列为中国近代的重要哲学家[1] ,判定他为哲学家虽有轻率之嫌,但曾氏思想中所蕴含的辩证观却是鲜活而丰富的,其“德治”思想亦折射出辩证的光芒!  一、曾国藩“德治”思想中的全面观曾国藩继承了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精华,而且根据时势需要,把“德治”方略拓展到军事、外交等领域,使“德治”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从而具有更广泛、更全面的意义。1.主张把国际关系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忠信笃敬的基础上。在清廷看来,中国是天朝上国,与其他各国不是平等的主体。因此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执政当局在皇帝能不能及如何会见外国使…  相似文献   

16.
李德芳 《前进》2001,(6):28-28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就“德治”发表论述,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认真学习理解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强调“德治”和“以德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一种否定,是向“人治”的一种退步。无疑这是对“以德治国”的曲解。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谈到“以德治国”时是这样表述的:“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年初明确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法治和德治两者不可偏废。这一思想,可以说是对我国当前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对中国历史上治国经验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和积极的吸取。  相似文献   

18.
陈永峰 《人民论坛》2013,(7):196-197
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大批对理想孜孜以求的儒者,提倡仁、义、礼、治、信,并以其“德治”、“礼治”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及法律思想。古代法律实行“以礼入法”,无论是在立法、司法、执法还是在守法领域,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批判中借鉴儒家法律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论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的提出,是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对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中国古代德治传统的继承、发展和超越。了解德治方略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探讨其实现途径,对于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体系,对于实现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这一“以德治国”的核心内容,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站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已看到不重视道德教育,一味靠武力制服违反法律的人,人们就不可能产生“羞耻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