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方会谈与朝鲜弃核:多边主义为什么能发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3年8月第一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启动之后,政治与外交解决朝核问题的多边进程曾长期处于停滞局面。2007年"213共同文件"和"103共同文件"的签署打破僵局,以"去功能化"为导向的弃核进程开始启动。尽管未来六方会谈机制仍可能遭遇坎坷,但多边主义在解决东北亚棘手的地区安全热点问题上已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认为,在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中,多边主义进程的"问题解决能力"应优先于"制度建设"。而大国间的政策协调与合作,是保障安全领域多边主义合作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2003年1月10日,朝鲜退出核不扩散体制,美国做出强烈反应。美朝第二次核危机出现。朝鲜认为美国拒不履行核框架协议中的承诺和布什执行敌视、扼杀朝鲜的政策,迫使朝鲜采取重新启动核设施的“自卫”行动。布什认为朝鲜的行为破坏了核不扩散体制,挑战美国的权威,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决定对朝鲜采取“对话”与“施压”政策,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并动员国际社会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由于美朝彼此敌对,缺乏信任,因此解决朝鲜核问题将会是艰难的讨价还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琪 《当代世界》2009,(8):63-64
2009年5月25日,距发射“光明星2号”通信实验卫星仅仅50天,朝鲜再次进行核试爆,继而进行一系列短程导弹试射,国际社会一片哗然,联合国安理会随即发表公报表示“反对和谴责”。在世界各国的反应中,日本的动向令人关注:日本外务省声明中就直接指出朝鲜核试爆“对我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并提出“借此机会,我们再次强烈要求朝鲜能为一揽子解决绑架、核问题、导弹等悬而未决的问题采取具体行动”,朝核危机再度深化。回溯1998年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日本在该问题上的相关反应,“重大威胁”说不免另有深意。纵观1998年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日本的系列军事“动作”,日本借朝鲜发射导弹或进行核试验之机,发展自身军事力量,实现军事强国化的战略企图昭然若揭,而日本利用朝核危机发展自身军事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刘柠 《南风窗》2008,(17):80-82
对于华盛顿乐观地认为朝方的"去功能化"是不可逆的,而给平壤"摘帽"等回馈则是可逆的,平壤几乎乐不可支。因为它仅仅兑现了3处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和仅针对钚相关核计划的申报,就可换得白宫所承诺的"摘帽"和额外的经援补偿,真是太赚了。  相似文献   

5.
试析新形势下的朝鲜核问题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鲜核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时隔十余年,朝鲜核危机不仅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反而有了新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朝鲜有无发展核武的可能性,如何看待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可能发展,以及中国如何做出战略选择,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朝鲜核问题: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琏瑰 《当代世界》2008,(11):22-25
最近朝鲜核问题又出现一次闹剧性反复。8月26日朝鲜宣布,因美国未如期将之从支恐国名单除名,它已于8月14日停止核设施去功能化,随后开始修复核设施,驱逐国际监督人员,拆毁封条和监控设备,为重启核设施做准备。为此,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于10月1日持妥协方案急赴平壤协商,终于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7.
朝鲜核问题使奉行无核三原则的日本的不安全感增加。悬而未决的绑架日本人问题和朝鲜核问题的长期化,加深了日本对于朝鲜的威胁认知。在日本如何重新界定美日同盟,对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是否有信心,以及究竟从何种视角界定日本的国家利益等问题上,朝核问题都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对朝鲜威胁的认知下,日本的核武装论不断升级。核武装论已经不再是日本的政策讨论禁区,日本核政策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8.
王毅 《当代世界》2011,(9):41-43
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蔓延、深化,欧洲一体化建设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欧元崩溃说”、“欧盟解体说”、“欧洲衰落论”等各种怀疑论、悲观论层出不穷,欧洲患上“一体化疲劳症”,欧洲一体化建设前景蒙上厚重的阴影。但与此同时,在危机刺激下,法德“发动机”重启,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改革:渐进还是激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联合国改革的方式问题,即联合国改革应采取渐进的方式还是激进的方式。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各有其优缺点和不同的适应条件,抽象谈论孰优孰劣,毫无意义。必须将联合国改革置于联合国的历史与现实之中加以考察,并对过去联合国改革的成效作出客观评估。从联合国成立至今,联合国改革都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内部改革动力不够和外在压力不足。从实际效果来看,联合国渐进式改革虽有缺陷,不够完美,但基本上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既然联合国渐进式改革有其内在逻辑并且基本有效,转而采取风险较大的激进式改革就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联合国未来的改革仍将在渐进的轨道上前行。  相似文献   

10.
蔡鸿 《国际政治研究》2023,(2):60-84+6-7
“美国梦”是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词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北美殖民地时期。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美国梦”在产生初期常常被视为“个人之梦”“移民之梦”,但随着国家政治概念的强化而变成“美国之梦”“民族之梦”,成为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对美国的发展和强大起到了特殊的催进作用。“美国梦”包括希望、信心、机遇、平等、成功、美好、繁荣、努力、决心和主观能动性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共同构筑了“美国梦”的核心涵义。然而,随着美国的政治极化、社会矛盾、通货膨胀、阶层固化等一系列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剧,“美国梦”对内已经沦为以阶层上升、经济成功、生活幸福为特征的中产阶级式的个人发展愿景,对外则成为美国在全球各地输出美国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秦京 《工会博览》2005,(4):12-14
商家节假日商品促销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花样繁多的促销手段中,“打折返券”,“买一送一”等销售策略.往往隐藏着一些商业欺诈行为。那么,“打折返券”是“陷阱”还是“馅饼”呢?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5月间,由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对外关系委员会联合举行了一系列听证会,总题目为“远东的军事形势”,全面审议美国的远东政策。布莱德利在5月15日的听证会上的证词中阐述了反对将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的理由,大意谓:美国出兵朝鲜是以最小的力量抵制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仓重拓 《南风窗》2013,(13):51-52
正如冲绳艰难的近现代历史所显示出来的那样,冲绳人对和平的渴望往往被日美两个大国所压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崛起对冲绳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是冲绳人早晚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琉球是无法依靠军事力量来保全的。把琉球变成亚洲人相互交流的中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才是琉球的有效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闻一 《当代世界》2011,(9):47-49
现在,人们常常用“苏联解体”这个词来表示一个不变的终结点,即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是在这个点上,在这个时间里垮台的。因此,由这一概念出发,就派生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在这个点上,在这个时间里执政的苏共领导人成了葬送苏联的元凶;正是从这个点开始,  相似文献   

15.
“权力国家”、“贸易国家”和“文明国家”是外交政策研究的三种理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大主要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相对应。这三种理论模式的一般理论特点与要求是什么?它们对研究德国外交政策的适用性如何?说服力怎样?能解决德国外交政策连续性,即坚持什么的问题吗?这些是本文拟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布什政府的“核态势评估报告”被媒体曝光后,其核心内容在国际政坛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报告事关美国再度对中国进行核恐吓,必然对未来的中美战略互动造成深远的影响。本篇论文具体分析了“核态势评估报告”中和中国有关的内容,对小布什政府在防务政策方面对华战略调整和政策基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美国当前核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和冲击进行了探讨。论文强调报告的出台突现了当前中美展开战略对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沈旭晖 《南风窗》2010,(7):84-85
一旦朝鲜高层决心在经济层面搞改革开放,而又能动员军队的利益驱动来配合,那样甚至可能无须像中国近30年的改革历程那样步步为营。就算最高领袖没有决心走这一步,当一些军队高层的利益受到挑战,也可能会主张经济改革来换个形式维持特权。  相似文献   

18.
卢静 《当代世界》2013,(2):46-48
自2010年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以来,“保护的责任”再次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一些西方国家藉此倡导进行人道主义干涉。何谓“保护的责任”?它是否会成为国际关系的新规范?本文对此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9.
闵泽平 《法制博览》2009,(23):77-78
唐朝三位“李”姓大诗人中,李璇可以肯定为皇室后裔,李商隐似乎也与皇拳沾亲带故,那么李白与皇室有没有关系呢?李白自己认为与李庸王室关系很密切。在与李唐王室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交往时,诗人经常理直气壮地称他们为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等。  相似文献   

20.
“权力转移”理论:霸权性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转移”理论被普遍认为是可以用来解释中国未来发展动向的国际关系理论见解之一,因为该理论强调大国崛起的战争效应,认为大国间力量再分配的均衡、而不是力量再分配的差异更容易导致战争。然而,无论是从理论建构的严密性、还是从经验实证对该理论的测试来看,“权力转移”理论都无法称得上是成熟的战争起源解释理论。“权力转移”理论迄今只能说是一种有关战争现象的“研究项目”。基于该理论对中国崛起未来的任何臆测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