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兴泰 《前沿》2008,(10):177-181
本文旨在探讨陆机《文赋》对刘勰《文心雕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功能、艺术构思、艺术灵感、文质关系、文体分类、文体特征及具体的文学技法等方面。从二者的前后继承关系中我们大致可以窥见六朝文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梁刘勰撰《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空前的理论巨著。我以为《文心雕龙》的产生,除了继承前人文论成果的历史原因以外,还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形成基础就是清谈。 清谈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上承汉末清议,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两晋大盛,延及齐梁不衰,是始终刘勰一生的世风。当时记录清谈的书不少,现在传世的只有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了。据记载,当时的士人对此废寝忘食,挥麈扪虱,如痴如狂。其中  相似文献   

3.
对七处《荀子》旧注提出质疑,试着从新的角度来补苴前人的说解:“柬理”即“简选于礼”;“言辩而不辞”即“言语明晰而不乱”;“恭敬繜绌”即“(行)恭敬趋法度及退让之事”;“胠于沙”即“止于沙”;“约者”即“俭约者”;“先祖当贤”即“先主称为贤才”;“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即“学者非必仕,而仕者必学”。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书名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序志>"岂取驺爽之群言雕龙也"一句是理解<文心雕龙>书名的关键,"驺爽雕龙"的典故原本合有贬义,"岂"字在此应当做"难道"解,刘勰以"雕龙"命名全书实际是借此阐发了为文与事功并重的观点.该句各种"岂"字"肯定说"的解法在谮训诂上均存在问题.刘勰所说的"用心"是阐明"心"与"术"的关系, "文心"是指代<文心雕龙>下篇论文术,"雕龙"则象征上篇论文体,二者是并列的关系,"文心雕龙"一名就是对全书内容的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5.
权绘锦 《求索》2008,(3):164-166
胡风文论与《文心雕龙》都受到传统整体思维影响,具体体现为创作论上的“天人合一”,作家论上的“内圣外王”和文艺本体论与功用论上的“体用合一”。本文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相一致的复杂关系,证明现代文论与传统文论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史继东 《求索》2010,(9):194-196
《荀子》承继了儒家的价值立场,它以儒家先圣学说为基点,批判地吸收了诸子各家之学术思想,构筑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儒家的荀学"。《国语》作为一部先秦史书,其编撰成书远在荀子之前,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礼乐等思想成了《荀子》"王霸兼用"、"法后王"等思想的重要渊源。"王霸兼用"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国语》是先秦时期最先肯定霸道思想的一部典籍,它的"重霸"思想对周道衰亡这一历史潮流作出了必然性阐发,也对霸主功业之措施作出了高度肯定。《荀子》的"王霸观"表现了对《国语》霸道的肯定以及对争霸措施方略的因袭。同时,《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也得益于《国语》的影响和启迪。《国语》中诸多"法后王"式思想的记载都为荀子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章诗同注《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注释简明。第荀氏之书,语多僻词难释,而以虚词尤甚。欲求精当,戛戛其难,《简注》注释,尚多可斟酌者,辑而成篇,意在商榷。凡五十有二例。[编者按:选刊十五例。] (1)为善不积邪④,安有不闻者乎?(第4页) ④邪,同“也”。 此注欠安。刘淇《助字辨略》“邪”字条引此书例注曰:“此‘邪’字,耳辞也。言为善特不积耳,安有积而不闻者乎?”刘说是也。“耳”助词,表限止,今语而已之意。训耳,乃为下文诘问作势,杨树达先生注曰:此乃反诘之辞。  相似文献   

8.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针对时弊从儒学和文学两个角度批判了玄学对文学作品所造成的损害 ,但事实上在儒、玄、佛三教合流的特殊历史条件下 ,玄学已成为其复杂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心雕龙》中有正面涉及玄理的论点 ,但更多的是寓玄理于文论之中 ,特别在其创作言意论方面。“隐秀”论和“意象”论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理论的丰富 ,同时也是对玄学得意忘言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与《文心雕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绘锦 《求索》2007,(4):170-172
“人情物理”、“趣味”和“自然”是周作人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术语,它们既是对《文心雕龙》中相关文学思想的继承,又经过了周作人具有现代意义和个人性的改造。本文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显著差异的复杂关系,证明现代文学批评与传统文论之间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在体制结构、语言表达、艺术风貌方面有着独到的唯美言说特征,刘勰借助语言结构修辞表现手法使得自己内在的情感得以明晰外化,从而传递出艺术的张力和生命流动的美丽,其诗性言说方式在当今仍然是文论书写的很好借鉴与参照.  相似文献   

11.
中同《文心雕龙》学会第二次年会,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在安徽省屯溪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龙学”专家和“龙学”研究工作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是: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龙学”研究?这是“龙学”成为显学以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王元化教授认为,应该开展对《文心雕龙》的文化历史背景的研究。在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来考察《文心雕龙》,或许会对其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更深切的理解。他认为,文化传统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1.创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神思》以"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释"神思",其意非本《庄子》字面,而是取《吕氏春秋》《淮南子》高诱、许慎注之别说。根据其说"心下巨阙,言神内守也",可证明刘勰所论"神思",具有心身内外二分的特点,而非向来所认为的心身彼此二分。《神思》篇由"神思"论虚静,其学理依据是汉代以来道家、道教的养生守神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文心雕龙》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广泛地运用了文学理论术语的著作。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些理论术语概念的思维,具有意会性(非定义性)、模糊性(非确指性)、块板性(不可离析性)、对称性(不可孤立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是刘勰概念思维的独创,而是有所继承。本文就此提出管见,尚祈专家和读者有以教之。 一 上古老庄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魏晋南北朝文体论的发达起因于文学创作的繁荣所带来的新的规范化要求,它同时沾概着时代哲学的精华。《文心雕龙》文体论是其中之集大成者。刘勰在文体论中贯穿了他既注重形式又强调意蕴的美学原则,他的体要宗经也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立论的。这正是他与儒家学派的根本区别。而他在规范文体的同时,又描述了其时代和作家所带来的差异,给出了文体创造中的时空两个维度,展示了文学艺术发展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陈祥谦 《求索》2011,(4):185-187
确定《文心雕龙》的撰著时间,对研究刘勰生平及其著作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至今尚未有圆通服人的结论。实际上,刘勰在《序志》中隐藏了撰著时间。通过考辨可知,《文心雕龙》撰著于梁天监元年到天监二年。  相似文献   

16.
严平 《理论月刊》2007,(4):142-144
刘勰继承了先秦以来的儒家言文观,并对传统的言文观作了新的解释,使之走向了纯粹的诗学。在对语言的宏观观照中,刘勰开辟了文人现实功利之外的新的精神家园;在对语言外在修饰的探讨中,刘勰树立了文章语言的新标准;在语言文采形成产生的阐释中,刘勰肯定了文采和风格的独特审美性。刘勰言文观的诗学转换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而其中《史传》篇却更多地涉及(?)史学,它集两汉史评之大成,对唐代刘知几《史通》的著作有重要影响,在古代史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从史学角度对《文心雕龙·史传》篇的主要思想和影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正兵 《前沿》2004,(1):182-186
本文在“经学玄学化”的思想背景下解读《文心雕龙》 ,认为《宗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六经 ,确立艺术理想的形式规范与审美品格 ,即通过以六经为文体渊源确立形式规范以及通过“体有六义”确立审美品格 ,是“文之枢纽” ,构成了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19.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是先秦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一生的主要活动便是教学,其代表作《荀子》流传于世。《荀子》不仅是一部哲学书、兵书、为政书、管理科学书,也是一部乃至德育科学的书。现代教育中,德育作为研究人的德性形成规律,教会做人的重要科学,越发受到重视。德育需要智慧,德育的智慧来自于实践的体悟,更来自于对教育大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着古为今用、启发借鉴、推陈出新的原则,从《荀子·劝学》中至少可获得以下四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崔丽 《前沿》2005,(9):260-262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探讨了诸多问题:情景关系,心物交融,入兴贵闲,析辞尚简,参伍因革,感兴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情与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这一系列大同小异的在文学理论中占核心地位的概念的阐述。本文从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和审美主客体关系两方面浅谈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