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东方》2016,(3)
宋元以来,否定删诗越来越有成定论之势。通过分析新出楚简中的大量逸诗与传世《诗经》的复重现象,可初步印证太史公"去其重"之说。"去其重"乃历代太师接力所为,孔子又于最后在既有规模和形制上删削取舍刊定,非孔子一人就三千古诗上重编。"古诗三千"乃是泛称纵的历史上的诗歌规模。动态生成的《诗》到孔子前本已基本定型,但春秋末诗乐重新混乱,从文献记载和主客观条件看,最后删定者应该就是孔子。对勘出土和传世文献仍可见一些诗在杂沓去重中留下的工作痕迹。逸诗既是筛除的结果,也是被筛除的原因。今天所见逸诗比例少,盖由于今天所能见者亦即当时所广传者,亦即太师、太史等王官和夫子编订所尤其属意者,又迭经数千年,其劫遗自然更不副三千之数,故诗三百得见而诗三千不多得,逸诗少见反旁证了删诗之事。逸诗纵横分布的规律性,也既证明了删诗说,还说明了逸诗并不止如今之规模。淫诗说则是对夫子正乐的误读,是宋元以来的一个偏见,借所谓大量淫诗来否定删诗说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毛奇龄是清初著名学者,经学成就尤为突出。"诗"学研究在其整体学术中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在其为数不多的几部诗学著作中却也不乏超越其时代的真知灼见。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其独特的"诗"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不畏权威,汉宋兼采,敢于挑战,文本与考证并重,开清代诗经汉学之先风。毛奇龄独特的"诗"学思想也使其成为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先驱,并且促使了清代三家诗学的兴起,对清代"诗"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应麟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位颇有成就的学者,其诗学专著《诗薮》是一部体制意义与理论意义兼备的诗学著作,在明代后期诗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人们对《诗薮》的贬抑多于褒奖,尤其以明末清初钱谦益的评价最为典型,对后世的负面影响也最为明显。我们将历代对《诗薮》的诗学研究分为两大时期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以意逆志"说的传统解读,忽略了对孟子弟子咸丘蒙所提问题本身的研究。孟子其实是针对咸丘蒙在读诗时的跳跃、附会,提出解诗首先应当忠实于眼前的文本本身,不可生搬硬套,也不可把理解局限在诗文中某些个别的言辞之内。"意"是指诗篇本身的原意、本意,而非读者之心意。"以意逆志"的意义在于明确读诗当以识志、明志为目的,其思想本质是孟子继承孔子的诗教之志,试图通过诗歌复现仁义王道。  相似文献   

5.
1895至1937年间,一些传统文人或为亡命,或为应聘教学,或为视察,或为旅行,穿梭于两岸之间,留下了不少以"之台湾"和"之大陆"命名的诗歌作品。此类诗歌大体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大陆旅台文人在台期间的诗作,也包括一些内渡文人以"之台湾"为题首写的诗作。另一类是台湾传统文人创作的以"之大陆"为题首的诗作。这两类诗歌记载了日据下台湾人民殖民地生活的苦难,呈现了两岸历史文化交流的面貌,承载了知识分子深厚的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以为,唯物辩证法既内涵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貌似以"理论"的形态出现,又直接地实践于无产阶级运动的世界史中,然而,以上两种存在形态本质上都不能算作唯物辩证法的真正的"理论"。真正的"理论"必然是以科学的哲学知识的形态出现的。为此,阿尔都塞确立了探究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的哲学任务,即还原马克思对唯心辩证法进行"颠倒"的全部语境及理论实质,而这一切是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语境中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刘春红 《前沿》2008,(10):162-164
纳博科夫在他的小说《洛莉塔》和《普宁》中书写了文化流浪者在异域文化语境之中的遭遇,书写了这些文化流浪者的精神生态和精神创伤。在“时空交错”机制的作用下,《洛莉塔》和《普宁》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了对于过去事物和母体文化的回忆、留恋和感情体验。“时空交错”机制不但是表明了纳博科夫对于现实的另类理解,而且为其笔下的文化流浪者提供了心灵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具有外在制度结构层面的形式化、理性化和内在文化心理层面的感觉化的双重意蕴 ;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道德文化与生存意义的危机 ,围绕着这一问题而产生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立场 ;湘学研究须超越纯粹的学术史与文化史的研究角度 ,而应该对现代性问题采取一种从传统创造性转化而来的思想理论立场 ,此即本文所谓湘学研究之“论”的维度。湘学研究之“论域”包括 :湘学传统的现代转化、外在的形式化制度结构的建构以及现代人内在心性结构的重建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均提出了一种思想理论立场 ,并认为这种意义上的湘学可以说是一种新湘学 ,也是一种后儒学 ,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9.
近读知名旅日华人宋青宜女士新作《点亮的神灯——我对“人与自然和谐”新哲学思想的感悟》(文汇出版社2008年1月),感慨颇多。宋青宜以独特的视角,去感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并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给人打开了一扇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清亮的窗户。宋青宜站在对人类生命价值意义的深刻认识的层面,认为科学发展观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一种符合二十一世纪发展潮流的新哲学思想。而这种新哲学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的中国化,又是以中国五千年厚重的古典哲学,如“天人合一”思想等,作为其思想渊源的。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5条涉及的省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批准自治州和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变通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难题,是当前“分工型”立法体制下“立法放权”衔接错位的产物。这一规定并不具备法理基础和正当性依据。这一难题的解决,需要在今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修改中明确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只要涉及“变通规定”法律和行政法规内容的,便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同时明确规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送批准时,应当说明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出“变通规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张燕 《前沿》2012,(6):59-60
本文明晰"情形"和"行为"的语义,对《刑法》中"情形之一"和"行为之一"进行语义和语法分析,得出两者使用存在两大问题:(1)"情形之一"和"行为之一"错位使用;(2)"行为之一"和"情形之一"杂糅使用。认为已有研究尚不足以解决两者使用混乱的问题,规范研究仍需进行。  相似文献   

12.
鲁苇 《前进论坛》2009,(12):21-21
现代社会最引人注目的社会政治现象当属政党和政党制度,美国学者沙茨施奈德在其著名的《政党政府》一书中宣称:"政党的兴起是现代政府明确的、根本的、区别性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语言教育的研究和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语言教育论》是深入探索和研究我国语言教育问题的一项最新成果。该著观念先进、独树一帜,内容全面、针对性强,教研结合、注重实用,体用互证、相辅相成,开拓了我国语言教育研究的新领域,达到了语言教育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4.
政治话语是政治文化中宣传政治价值观、塑造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工具,通过汲取现实中的具象符号,达成赢得人心、实现高合法性的政治目标。政治话语包括了实践性的宣传话语和思想性的学术话语,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彼此借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解放”是一类极为重要的政治话语,这从电影《康定情歌》可以清晰地捕捉到。“解放”是类同于学术语境中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宣传话语,所以电影能引人潸然泪下。这其中隐含的社会规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对“解放”(打破旧社会的禁锢,拥抱新中国的自由)的亲身体验和观念认同,包含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归属感和政治认同感。新时期的政治宣传工作思路是实现学术话语与宣传话语的转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范围内,毛泽东和他的思想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在毛泽东生前,他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尚庆飞同志的<国外毛泽东学研究>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版)是一本专门研究"国外毛泽东学"的著作.该书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全景式地展示了国外毛泽东研究的渊源、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审视了国外毛泽东学研究的文本、方法与范式,并就拓展和深化国内毛泽东研究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作为目前评述国外毛泽东学研究最前沿的学术著作之一,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6.
法治从在西方产生时起就不是远离政治,而是各种政治力量互相妥协的产物。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既非在政治牢笼之中受困,也非在理想中自由翱翔,而更像是受政治之线牵引的“风筝”。  相似文献   

17.
迟梦筠 《求索》2011,(4):256-256
冯若春的《"他者"的眼光——论北美汉学家关于"诗言志"、"言意关系"的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版,以下简称《"他者"的眼光》)一书,是冯若春最近几年在比较诗学研究领域中在方法论层面上的最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7,(4)
近年《海南日报》启动了"丝路话古今,寻梦万里行"——"一带一路"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这一活动的重要示范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新闻报道应追述历史的文化内涵,应包含诸多历史文化元素,同时还应探索未来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宣炀 《民主与法制》2010,(15):62-63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同音不同意的词语,例如,权利与权力、必须与必需、大事与大势、定金与订金,等等。虽然这些词语的读音相同,也仅有一字之差,但它们的意义却相去甚远。在房屋买卖中,就有很多因定金与订金混淆而造成的纠纷。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语境里,"性别研究"常常会处于尴尬的境遇中:一方面,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父/夫权制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平等的性别秩序,使得妇女问题一直是个饱受关注、亟待解决的真实的社会问题,性别研究从而具有存在的天然合理性;然而,另一方面,性别研究的兴起又与"女性主义"这一盛行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被引进中国息息相关,后者与本土语境之间客观存在的断裂与落差,又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