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当代港台新儒家思想的特质龙佳解一当代港台新儒家是从它所身历的时代处境来思考,来提出自己的复兴儒学的使命的。牟宗三申言,“三统之说”是“就中国文化生命之发展并关联着今日时代之症结而开出”的(牟宗三:《生命的学问》,台北三民书局1984年版第60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殷海光与牟宗三关于“自由”的争论入手,分析了两人不同的学术理路与知识背景,以及由此形成的两种迥异其趣的“自由”理念:殷海光接受的是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可证实原则出发,主张将自由限制在公共域,认为政治自由是指一个人不受别人的阻扰而径自行动的范围。而牟宗三的“儒学自由主义”则结合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与儒家心性之学,将自由理解为道德上的“圆善”。本文以为,殷海光与牟宗三自由理念的歧异不仅契合了柏林所谓“内在的”与“外在的”两种自由概念,而且承继了两种不同的近代思潮——科学与玄学之间的观念差异。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造成道德与知识的紧张是近代以来中国哲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牟宗三会通儒家心性之学和康德哲学,用"一心开二门"的哲学架构,重建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肯定良知,确立德性的优先性,又给知识以恰当的安排,是牟宗三穷其一生对现代性所作的积极回应。道德形上学的重建无疑再植了儒家思想在现代性中的智慧灵根。  相似文献   

4.
武莲莲  王海鹏 《春秋》2015,(1):32-34
牟宗三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因此被誉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漂泊海外牟宗三是栖霞牟氏家族第十六世子弟,他一生秉承家族"刻苦攻读"的良好家风,潜心治学,所留著述、译著颇多,共计30余部。他学贯中西,会通中...  相似文献   

5.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全面阐述从冯友兰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朱子哲学,着重分析他们的研究对于前人的创新以及他们之间各种重要学术观点的差异、冲突以及逻辑演变过程,特别强调冯友兰对于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开创之功以及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创新之处和相互冲突,动态地展示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学术思想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他们的各种学术观点作出深入分析,阐述新观点,力求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新儒学百年(续)还学文三十年代的“中国哲学史”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的体系唐君毅:关于一个新的哲学概念的说明牟宗三:中国哲学是可能的吗?30年代的“中国哲学史”1.冯友兰和他的《中国哲学史》:30年代有许多“中国哲学史”问世,大大推进了中国关于“哲学...  相似文献   

7.
牟宗三沿着康德哲学的"超绝的形而上学"来重构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以此来建立他心中的道德的形而上学。基于这个理论动机,他对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作出了五个判定,指出海德格尔的思想存在着不通透和误置形而上学的倾向。本文试图指出,牟宗三的这种解读恰恰是"误置"了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他在吸收康德批判工作的同时又落入到了康德所反对的"非批判的、独断论的陷阱"。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人对民主和传统产生双重渴望的今天,能否在二者之间发现更紧密的关联,是中国政治学面临的一大挑战。牟宗三看到了仁与民主之间的紧张关系,主张通过仁的自我坎陷的方式,为民主开出一块独立于道德的自我运行空间。这种努力并不怎么成功,主要是因为牟宗三对民主的理解有缺陷。如果看到民主的宽广和优质的含义,就会发现仁与民主之间有更直接的关联,由此可以产生一种"仁护民主"的理念。这种民主可以理解为仁的公共运用与个体运用的结合,它所要形成的是一种有仁有义、相互关怀、公益涌现的民主社会,而不是冷酷无情、相互算计、私欲横行的政治竞技场。  相似文献   

9.
在《心体与性体》一书中,牟宗三认为宋、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层含义,即:由“践仁知天”对应一个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顿时接触到的道德性之严整而纯粹的意义;由第一层含义同时“充其极”,因宇宙情怀而达致其形上意义;同时即在“践仁尽性”的工夫中,表现此既独一无二又异地而皆然的道德性。他并主张,其中的第一层含义即能融摄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所说的一切,亦即“践仁知天”即具有“截断众流”的能力。牟宗三并没有解决“践仁知天”如何“截断众流”,本文主旨即在对此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0.
韩丽华 《前沿》2011,(20):67-70
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的良知坎陷理论具有很多的缺陷,他的"道德心""良知"力图"自我坎陷"开出"学统"和"正统"的"仁智合一",将应然价值世界与实然事实世界合二为一,这不符合事物发展运作的规律,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儒家复性思想,受佛教《大乘起信论》一心开二门思想及佛性论复性思想的影响,是进行"善返""归本还真"的心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力求达到至善的真理境界。之后,修养者再回归普通民众的生活,进行理论宣传、以身示范,教化大众。以此可对牟宗三的"良知坎陷问题"的缺陷做一定的克服和弥补。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6,(2)
牟宗三对宗教的基本立场:一是不希望中国耶稣化,认为基督教不能作为中国文化生命之动力;二是他对佛家与道家的立场是不辟佛老;三是主张儒佛耶相摩荡。他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的责任,却不注重人对神的崇拜;从理与事两面来看,要辩证看待儒学是否是宗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郃 《求索》2007,(1):67-69
对行政权力为什么要进行监督和制约,这既是一个经验性的命题,更应当是一个思辨性的命题。需要在伦理上进行追问和解释。本文拟从行政管理者道德缺失、认知局限和行政权力的特质三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阐明行政监督的伦理根据,并为监督、制约行政权力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提供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郎全发  陈张林 《求索》2012,(1):127-129
"良知是呈现"在牟宗三的哲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地位,也是理解其哲学思想的基石。该命题包括了如下环节:本体的逻辑构造;良知呈现的主观条件在于人有智的直觉;呈现的动力在于超越的道德情感;而呈现的结果不仅成就了自律道德,物我合一的圣人境界,也使得一个圆满的道德的形上学建立起来。对此命题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党群关系是政党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研究党群关系先必须界定相关概念,政党概念在中西方语境中容易达成共识,学界对群众概念的理解分歧较大。要分析这一概念必须搞清楚几个问题:一是群众概念的含义,即什么是群众?怎样给群众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二是群众概念的属性;三是中国语境下党群关系研究中的群众概念。笔者在本文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党群关系研究中的群众概念进行了界定,以期对党群关系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社维明:194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获哈佛一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196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哈佛燕京学社负责人,兼任夏威夷东西文化交流研究中。c主任。杜维明先生是继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之后的新一代现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屯是中国大陆学术界所熟知的海外学。之一。日前,记者在汉学研究国际会议上有幸见到并采访了社教授。陈:杜教授,从六十年代起您一直对传统的儒学及其文化价值进行长期的、自觉的反…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术界比较典型的儒学分期有三种,分别为牟宗三的儒学三期说、李泽厚的儒学四期说和成中英的儒学五阶段说。从儒学分期说中可透视出现代新儒学的基本走向:在注重回归传统儒学,从更广更深的层面对传统儒学进行吸收与改造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儒学的视野,对儒学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实现儒学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现代化的儒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障世界》2007,(3):15-15
1、首先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情。这点非常重要,任何项目任何行业都不是三天两天可以摸透的,不要把一个行业想得太简单,相关的行业经验非常重要,如果你对某个领域不熟悉,无论别人赚多少钱都不要去跟风,你跟风可能就是做别人的垫脚石。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中有舌尖前、舌尖后、舌面三组音,而粤语中只有一组舌叶音,因此普通话的这三组音是粤语区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本文采用跟踪调查和语音测试,对粤语区学生习得普通话舌面音的过程进行考察,并尝试用相关中介语理论来进行解释。通过对感知材料和发音材料的分析,我们发现,粤语区人这三组音的形成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海外新儒家,以保守主义著称。其政治哲学之首席理论家,当推牟宗三先生。1983年,牟先生新订再版有《政道与治道》一书,被学界公认为新儒家政治哲学的权威文本,亦为海内外学人评述新儒家政治哲学提供了一条现成的思路。本文拟从三个层面对它展开评述: 1.内圣与外王的历史纠葛——一个斧锯鼎镬之学; 2.内圣与外王的发生机制——政治学的失位与错位; 3.中西认识发生的横向对比——一元独断与二元并立。  相似文献   

20.
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赵达军人们普遍认为,搞好企业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一个好机制,二是有一个好产品,三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这三条,关键是班子,班子当中,经营管理者(厂长、经理)又是关键的关键。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7年上半年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