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辉 《政法学刊》2001,18(1):57-58
流动人口治安问题对公安机关原有的管理体制带来了猛烈撞击,改革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现代、科学、合乎流动人口发展规律的管理和控制机制,引导流动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核心理念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与社会融入.具体措施是做好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的相互配合工作,做好流动人口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解决流动人口的居住与户籍问题,加强流动人口立法保障,对流动人口犯罪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张嵩 《法制与社会》2015,(3):295-296
流动人口①犯罪是我国现阶段城市综合治理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流动人口管理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于涉嫌犯罪的流动人口适用逮捕必要性的现状的原因分析,在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4.
出租屋管理是流动人口管理重中之重,在新形势下如何管理好出租屋?对于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无疑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创造条件,减少其负面影响,使之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实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序化管理。为此,必须对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管理的有关理论问题作深入的探讨,以减少误区,完善管理。  相似文献   

6.
黄淑娥 《政法学刊》2008,25(3):118-121
城市出租屋与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其需要社会各种力量与资源的整合。建立一套与动态环境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是必要的。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社会化、产业化、法制化和科技化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刘崇钦 《法制与社会》2012,(26):195-196
面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难度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公安机关经过长期的摸索,运用警务协作的形式,探索建立了具有内外警方“双向互动”特点的外来流动人口管理警务机制,经过实践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提供了一个可鉴可思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试论"入世"对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京平  石磊 《法学论坛》2000,15(6):16-23
由于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相比,在竞争力上具有一定的劣势,因此,入世后,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并不可避免地加剧农业剩余人口的转移和就业问题.而农业剩余人口的转移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多,又将导致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增加,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地认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堵"与"疏"、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具体对策是:从宏观上,保持稳定和适当的经济增长率,积极促进非农行业就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消除"入世"对我国农业的负面影响;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从微观上,完善人口流动制度,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教育和培训,严励打击城市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9.
高层声音     
■标本兼治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防治腐败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要进一步完善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提高基层发现、控制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加强管理和教育,把刑释解教人员、失学失爱青少年、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帮…  相似文献   

10.
检察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建立健全与社会管理相关的打击刑事犯罪工作机制、职务犯罪惩防机制和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延伸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青少年群体教育保护、促进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等工作机制;探索参与制定公共政策和便民利民等新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国际立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法律的发展演进、各国立法与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之后 ,深入分析了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和法律发展趋势 ,以期能引起人们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状况的关注与重视 ,并努力改善之。作者指出 ,某些民族和宗教的固有传统由于与现代人权观念相冲突而成为改善弱势群体人权状况的最大障碍之一。文章最后深刻指出了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三个发展趋势 ,即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加强、相关法律的趋同化、国际社会本位观念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2.
尹建国 《法律科学》2010,28(1):3-10
现代法治原则之下,为实现行政参与权利的充分、有效实现,最佳做法是为利害关系人参与行政过程营造一种“理想言谈情境”。“理想言谈情境”强调参与的平等性和参与后意见表达的自由性,由此,“理想言谈情境”下的行政参与应同时满足“在场性”和“参与实效”两项标准。前者可通过“听证”和“陈述及申辩”权的维护得以实现;后者的实现则有赖于“程序性权利”、行政公开、“禁止片面接触”原则的落实和相关配套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同时,还应对行政参与瑕疵采取“差序格局”式的司法审查及处理措施,以设定维护“理想言谈情境”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传染病疫情防控法律规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系统分析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短板和不足,从法律定位、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充实地方政府疫情应对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的特定情形、完善疫情防控的保障和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景新  刘琼 《法人》2010,(7):34-41
当危机来临之时,如何冷静分析形势,权衡各方利益格局,从而在复杂的利益与情感的博弈中做出最正确的决断,这正是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必须培养的关键管理力  相似文献   

15.
喻中 《法学论坛》2012,(5):5-11
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的司法实践,可以用社会人类学中的功能理论来解释。根据功能理论提供的解释路径,服务大局的司法既是对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理性化表达,亦有助于促成整体之内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运转。服务大局既反映了司法在中国履行的功能,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同时也可以反映司法在其他国家所履行的功能,因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历年所作的工作报告,作为理解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的基本素材,有效地展示了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的实践样态。  相似文献   

16.
单忠献 《行政与法》2010,(6):115-117
司法判决理由是司法权合理化最重要的指标,也是法官思维水平的最典型表现。作为证明司法结果正当性的关键因素,法官的法律解释构成了司法判决理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在司法判决中得以充分展示。为了改变我国判决书中法律解释状况薄弱、判决理由不充分的局面,科学合理地写明法官对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解释状况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不断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建设是时代的一个主题,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主要运用矛盾分析法,分别从国际新环境、国内新形势、党自身情况的新变化角度出发,分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所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信息经济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勇  谢景荻 《现代法学》2002,24(2):154-156
信息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知识产权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分别从著作权、商标法和专利权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了信息经济对知识产权的具体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与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信息经济条件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陈睿 《行政与法》2010,(5):21-24
政府角色属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范畴,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而转换。面对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政府的执政方式就要与之相适应。为此,政府不但会被赋予"和谐人"的新角色,而且应该担当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本文尝试从"和谐人"角色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谐人"角色定位及"和谐人"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探讨建构"和谐人"角色范式。  相似文献   

20.
张新海 《政法学刊》2004,21(1):82-86
车辆超载是当前道路运输中的一大顽症,多年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运输管理部门也下功夫加以整治,但是收效甚微。超栽整治往往一阵风,整治行动过后严重反弹,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新形势下道路交通各主管部门要认真反思以往的措施,理性的认识车辆超载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要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开辟治理超载新途径;要加强立法、明确职责,杜绝乱收费;要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向科技要警力,进而从根本上治理车辆超载现象,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为改革开放事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