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推动的改革开放实践,不仅对于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及 其内在结构的嬗变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变革 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以阶 级斗争为纲”,象征着中国文化一场范式性的变革。这是一场真正 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文化结构嬗变,其精神实质即在于重新回到以 物质文化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根基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重新开启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变革历程。正是物质文化与整个社 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不可逆转的现代化走向。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提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凸显了当前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的重要性、紧迫性。“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弘扬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充满了与时俱进的浓郁气息。这一荣辱观,它的根深深的扎入了民族文化传统的沃土之中,同时又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敏锐地分析了国际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强烈地意识到我国教育同现代化建设严重不适应的状况,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而确定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23年过去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形势和现实的需要使我们更加看清楚了邓小平“三个面向”指示所蕴含的远见卓识。更值得用心学习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实践》2001,(8):29-31
江泽民同志在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我们党在新世纪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明确了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18):49-49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论断,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史上,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文化发展处于最辉煌和鼎盛时期。邓小平在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上有着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贡献。邓小平的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动力问题。其中的主要观点,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建文汇》2002,(21):66-6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就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作为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主线,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从根本上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就在于它开辟了既不同于"西方模式"也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也因此大踏步赶上世界现代化时代。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总设计师",自觉"面向现代化",理解时代本质、把握时代主题,阐发马克思主义精髓,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判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计划、市场的手段性质,提出具有方法论意蕴的"生产力标准",确立"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模式。当前乃至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现代化作为时代主流的状况不会改变,因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邓小平"面向现代化"的思考方式及其蕴涵的现代化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对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仍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的一个历史性课题。邓小平把解放思想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提,既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前提下解放思想,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找到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途径;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找到了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三步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远战略的简洁而形象的概括用语。早在1964底,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曾宣布:在20世纪内我国将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国门的打开,中国如何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能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办向.就要在牢牢把握前进方向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建设中,当前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个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辛向阳 《前线》2011,(12):24-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的丰富和发展。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3.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针,是邓小平理论深厚的哲学基础和魅力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现代社会时空观基本特征的科学概括的“三个面向”,其具体内涵是:面向现代化--揭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进步性;面向世界──揭示了现代社会时空观念的开放性;面向未来──揭示了现代社会时空观念的超前性。作为体现现代社会时空观念先进性和时代性的“三个面向”,是我们克服落后的时空观念,解放思想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个面向”时空观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赋予了邓小平理论崭新的时代内容和无限的生命力,决定了邓小平理论开拓创新的理论风貌和魅力;它集中体现和凝聚在党的基本路线之中,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针;它的确立,引发出了一次深刻而持久的思想解放运动,并赋予了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每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高尚荣辱观的引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为中华民族树立起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光荣的荣辱观,我国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日益增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光荣的思想,进一步挖掘出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财富创造的源泉;把人才观与荣辱观相结合,汇聚起了真正促进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找到了新时期促进我国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陈始发 《求实》2004,(10):4-6
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划分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全面启动、南巡讲话三个阶段。其主要内涵是 :第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论 ;第二 ,培养“四有新人”的文化主体论 :第三 ,“三个面向”的文化建设方法论。相对于“新民主主义文化论” ,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具有务实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走出发展的困境——邓小平论中国现代化的内发性发展@傅义强$第一军医大学!广东广州510515~~  相似文献   

17.
赵长青 《奋斗》2001,(9):10-1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讲话中,进一步论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本文力求结合黑龙江省近几年文艺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战略思想,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战略思想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创造基本前提的斗争中,以及在建国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初步探索、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后期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发展中继毛泽东战略思想之后的一个新的理论形态,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指针.在跨世纪的中国现代化新的征程中,邓小平战略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正在并将继续指引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9.
张全省 《探索》2002,2(4):15-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对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面对的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的主动回应。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既是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21世纪建设我国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才能为21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雄厚的物质基础,实现中华民族更加繁荣富强的目标,为21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现中华民族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目标,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基本思路和根本途径等方面都蕴含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综合创新等和谐发展内涵。分析探讨邓小平文化建设理论的和谐发展意蕴,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