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教育是关乎生命追问、生命成长、生命探索的心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与根本。透过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空洞化、浮躁化、刻板化的障碍与误区,从辅导员工作视角切入,提出情境的"生命"体验、省思的"生命"叙事、对话的"生命"互动等策略,使大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生命、感悟生命,建构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生命观是毛泽东关于"人"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人生哲学。从思想渊源看,毛泽东的生命观受到马克思主义生命本质思想、近代西方生命价值思想和中国传统生命伦理思想的影响,并形成了与之相应的三个具体维度。在毛泽东的生命观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生命实体观是其主体与核心,自由平等生命价值观是其重要内容,舍生取义的生命伦理观则是其底色和支撑。这三个基本维度内在地蕴含着其生命观"真理性与价值性"、"知与行"、"个体与群体"高度统一的逻辑及特点。毛泽东生命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生命的态度、精神和思想,在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书林 《探索》2008,1(1):40-44
从历史的时空中、宏观地把握和透视"党的生命"命题,科学的路径应该是:着力剖析毛泽东提出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毛泽东和中共八大党章提出的"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三个重大命题的产生过程、内涵所在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承担着帮助大学生确立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的重要使命,而"基础"课以"生命关怀"为起点和归宿,方能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生命关怀",从理念到方法,都坚持"关爱自然生命、成就社会生命、升华精神生命"的原则,就能使"基础"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生命成长的指南,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5·12"大地震发生后,青川县伤亡惨重,25万人无家可归。广大党员干部奋力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废墟中抢救生命,在灾难中演绎真爱,用鲜血和忠诚铸就的党性在拯救生命中闪光……  相似文献   

6.
《党建》2008,(7)
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有几种"颜色"温暖着灾区群众的生命,这就是"绿色"、"白色"和"红色"。永远铭记那些温暖生命的"绿色"。汶川地震发生后,灾情紧,军情急。一道道命令火  相似文献   

7.
近代工业文明使日本社会富裕了,但是也导致了人类长期在逆境中培养起来的自制力、责任感、同情心、感恩之心、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心等衰退的集结。自杀、杀人、暴力、辍学等"教育荒废"现象频现。为此,日本提出了以"热爱生命,选择坚强"为核心的生命教育理念,希望通过生命教育,让国民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日本生命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意蕴。一、生死观教育生死观,是指人们对生死现象和生  相似文献   

8.
《理论导报》2008,(6):10-13
汶川特大地震惊天动地.同样惊天地、泣鬼神的是,在这场灾难中开展的对人的生命的大抢救.哲人说,在一切价值中,人的价值是第一位的,而尊重人的价值首要是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之爱护、尊重.抗震救灾,抢救人的宝贵生命.真正实践了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9.
悖离与重建:走向生命关怀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人。道德教育应该对人的生命进行终极关怀,遵循生命的内在原则,指导个体学会关心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和珍惜生命,承担起提升人的生命境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重大历史使命。然而,在当前科学理性的主宰下,道德教育被工具化与功利化、严重脱离"生活世界"以及过于强调强制与灌输,遮蔽了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诉求——生命关怀。我们要使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建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民主的主体际关系,使"敬畏生命"成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等途径,实现道德教育的生命关怀的基本价值诉求,促进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体悟与实现,追求生命本真的存在与超越,达到生命的安顿与愉悦,成就个体的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0.
在儒学"为善去恶"理论中,善与恶不是相对的概念,与恶相对的善亦是恶;儒学所谓的善是指人之为人的根本性,"善教"指明的是人生命发展进取的方向。这些观点给当前德育工作提供了借鉴:一是去恶不是为善,德育要正确处理外在规训与内在自觉之间的关系;二是生命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为善构成了生命前行的一种根本指向;三是德育的过程是生命在"为善去恶"道路上的延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是以人和生命为主题的生命哲学,儒家、道家、佛家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思想纬度、思维方式不同,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追求生命的价值和超越意象。从哲学本体论、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方面,儒道佛生命本体论就有根本的不同。儒家生命哲学以社会为本位,道家生命哲学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佛家哲学以"缘起性空"为中心。本体论的根本差异,导致了儒道佛三家生命价值观的不同,生命超越意境也有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2.
生死观是李大钊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人生革命信念的最高表现。李大钊在合理继承传统生死观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发展生命"和"牺牲生命"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生死观。他以其民众立场、忧国情怀,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寻求民族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最容易受到冲击。尤其最近的"江歌案"更是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生命观的注意,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极其重要。回望历史,儒家生死观中有"生死有命与生死俱善"的自然生命态度,"仁爱为怀和以和为贵"的和谐社会构想,也有"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的精神价值追求。这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以有效途经优化融入儒家生死观的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具体从学校、教师等客观方面和学生理论、实践等主观方面提供举措,进而减少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促进家庭、校园、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理念在生命价值观教育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认识生命之可贵;珍惜生命之存在;欣赏生命之芙;尊重生命之个性;创造生命之价值;关注生命之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中后期伦理学转向以来,西方道德哲学就越来越关注对各个领域中权利问题的探讨,使得"权利概念成了伦理学的中心"[1]。"权利问题"也成为了生命伦理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在生命伦理学中对许多问题的争论实际上都是对权利的争论,比如在流产问题上会涉及妇女的生育权(或隐私权)与胎儿的生命权的冲突,在医患关系中会涉及医生的权利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黄建始教授,在中华医学会"健康中国人"讲座中说,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人们面临着"十面埋伏"。从何讲起?看看这些常见的保健品广告:"××固本酒,一药治多病,延长生命30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2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紧紧抓住讲政治这个"党的生命"和"关键所在"学深悟透,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形成政治自觉,对于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年初,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下发《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坚行动方案》,要求至今年5月底在全国集中开展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坚行动。消防通道是消防人员实施营救和疏散被困人员的通道,是实施灭火救援的"生命通道"。从住宅小区来说,从室内到地面的楼梯、小区内到外面公路的道路都属于消防通道。消防通道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在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得到及时救援。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执政为民",以巩固党的生命活力的存在根基;坚持"为人民服务",以确保党的生命活力的生成变现;坚持"为民造福",以实现党的生命活力的可持续增长。"三个坚持"关系密切,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各以不同的侧重彰显党的民本理念,因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永葆生命活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生命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责任,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关怀,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生命关怀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关怀的实现;整合资源、优化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生命关怀提供保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