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被定为是故意伤害罪。这种犯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故意伤害罪的行为具体体现在伤害某人的人身健康。一般体现在破坏人体组织的完整,这些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如果是因正当防卫等合法行为而伤害他人身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相似文献   

2.
物业小区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而在物业小区侵权纠纷中,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却呈显著上升趋势.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尤其需要关心呵护,也需要法律赋予特别的权利予以保护.根据我国《物业管理条例》和最高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物业服务企业及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防范工作,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物业小区范围内对儿童权利进行保护,需要对物业企业及建设单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施以更高的注意义务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全面保护儿童权利.  相似文献   

3.
物业小区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而在物业小区侵权纠纷中,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却呈显著上升趋势。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尤其需要关心呵护,也需要法律赋予特别的权利予以保护。根据我国《物业管理条例》和最高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物业服务企业及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防范工作,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物业小区范围内对儿童权利进行保护,需要对物业企业及建设单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施以更高的注意义务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全面保护儿童权利。  相似文献   

4.
明确未成年人具有作证资格,只是对未成年证人权益保护的“浅尝”行为。现行作证制度中的基本理念看直接适用于孩子,必然会对未成年人不成熟的生理、心理产生伤害。因此,建议建立未成年证人权益保护的特殊原则,即拥有作证特免权原则、不出庭为主出庭为辅原则和隐蔽作证原则,以期充分保护未成年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提建东 《工会博览》2005,(14):42-42
2005年初,住总集团对开展“安康杯”竞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工作中形成“0123”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模式,即为了确保伤亡事故为“0”,安全管理必须由各单位的行政“1”把手负责,从“2”个标准化和“3”个不伤害的基本要求做起。在这项工作中,住总集团工程总承包三部工会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安全培训力度、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学习和完善,使安全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6.
王丽娟 《法制博览》2015,(7):128-130
惊吓损害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加害行为,但是目前没有在我国法律中进行界定,也没有对惊吓损害受害人保护的法律规定。惊吓损害会侵害他人的健康权、生命权等人身权益,有时候带给受害人的伤害超过了肉体上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儿童影视作品警示和分级的直接相关法律依据。为减少儿童模仿影视情节伤害案件的发生,在现有的影视审查制度之下,我国有必要对制片人施加儿童影视作品的安全警示义务。以《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二十条为切入点,结合《侵权责任法》第二条和第三十七条,并加以适当扩张解释,可以作为安全警示义务的法律依据。要求对于涉及有暴力、毒品等不适宜未成年观看的内容,同时易被其模仿且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影视作品作出警示,从而使未成年人能够足以接收到并理解警示的内容,减少模仿行为,降低损害风险;制片方违反此安全警示义务则应根据责任适当原则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电子游戏在有意无意地伤害我们——特别是伤害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屏幕上充斥着过多的暴力、血腥、战争画面;我们的许多古典文学名著也在受害,如《三国演义》就被某国电子游戏商改编得很不像话。 在软件开发上,中国人的智慧并不逊于他人,如五笔字型的开发,证明中国有令人生畏的软件人才。只是我们一直对电子游戏开发缺乏应有的重视,如果说早几年中国处于电脑启  相似文献   

9.
听说过冷暴力,你一定不知道表情也有暴力.写字楼里的表情暴力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给他人带来不良影响. 如何应对写字楼里的"表情暴力"呢? 案例:"外伤型" 刘超最近特别不愿意去上班.同一办公室的魏冉,整天不是长吁短叹,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还有隔壁的孙菲,也不知道有什么想不开的事,动不动就愁云惨雾,泪眼迷蒙,把整个屋子搞得和遗体告别的气氛差不多;还得提一下门口传达室的张大爷,和人说话眼皮都不抬一下,一大清早的就给人心里添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7-2013年北京市法院少年法庭审理的校园伤害案件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校园伤害案件具有发案呈明显的阶段特征、主体呈现明显的性别特征、伤害来源大多是身边的同学、体育活动中极易造成伤害、课间休息时段极易发生校园伤害等九大特点;导致校园伤害案件频发原因主要有学生自身原因、家庭教育原因、学校管理原因和社会方面原因等。对此,法院在审理校园伤害案件时应做到"帮、教、疏、堵"多管齐下,学校应从结合学生天性及其特点做好安全教育、体育活动要适度更要关注安全、应当教会"小班干"正确履职等方面着手。此外,校园伤害事故的防范还应坚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有关问题。会议强调,对已经发生的重大事故,要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以维护法制和纪律的严肃性,对国家和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12.
魏然 《法制博览》2013,(11):276
权利人行使权利超过正当界限,有损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是为权利的滥用,权利滥用应予以禁止。为防止个体私权的不正当使用,各国民法先后确立了禁止权利滥用的原则,本文着重阐述了权利滥用之禁止与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安全"二字与每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都息息相关。我们从电视或报纸上看到许许多多生产企业由于不重视安全而发生的事故举不胜举,那些受害者死伤的惨状和家属们痛不欲生的场景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伤害。以下,我们就为大家梳理三起违法安全生产的典型法律案例,做到警钟长鸣。案例一: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导致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发生事实:某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的二期120万吨/年  相似文献   

14.
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他人造成的轻伤以下的伤害不负刑事责任,然而因未成年人犯罪而遭受损失的被害人,却很难得到应有的人权保护和物质赔偿。司法实践中,法律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保护,和对被其伤害的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已经明显失衡。对被害人权利的忽视,往往使被害人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付出沉重的代价。建议完善和细化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未成年人教养制度及民事赔偿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他人造成的轻伤以下的伤害不负刑事责任,然而因未成年人犯罪而遭受损失的被害人,却很难得到应有的人权保护和物质赔偿。司法实践中,法律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保护,和对被其伤害的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已经明显失衡。对被害人权利的忽视,往往使被害人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付出沉重的代价。建议完善和细化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未成年人教养制度及民事赔偿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金英杰 《工会博览》2006,(17):12-13
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赔偿保险,是指职工因工而致伤、病、残、死亡,而依法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是国家立法强制建立的,具有强制性,同时工伤保险主要是对受害人的人身伤害进行补偿性,实行无责任原则。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取消了劳动部于1996年颁布的《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28条的规定,为劳动者在受到职业伤害后既可获得工伤保险救济,又能够通过民事侵权法获得民事损害赔偿救济提供了可能,笔者认为这是一大进步,是对传统的不重复享受权利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校园保护者     
张瞳 《工会博览》2013,(3):8-10
孩子,对于社会、家庭而言,代表着未来、希望、幸福、快乐;反之,孩子也需要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呵护、爱护与守护.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伤害,这让人非常痛心,特别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更令人发指.目前,校园内、外存在的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避免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还孩子们一个安宁的童年,还校园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讲,借债应当还钱,杀人应当偿命,但在某中学高三年级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同学伤害他人被判刑,而另一个将人杀死的学生不仅没有受到法律处罚,反而受到了表扬,她的事迹还上了报纸,这到底是怎么一会事呢?  相似文献   

19.
江永能 《法制博览》2023,(25):72-74
近因原则主要用于保险人赔偿责任的确定,是判定损失原因的主要依据,可有效保护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基于此,本文依托经典案例,对《保险法》中的近因原则展开详细阐述,并就因近因原则所引起的问题及《保险法》中确立近因原则的有效路径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他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老有纯真的赤子之心,印证了仁者必有勇的古老格言。对于不义的现实,他从不抑愤怒;对他人的痛苦,他从不掩同情。漫长的律师生涯中,他坚信:要说真活;不能昧良心;不能在无辜者遭受伤害时掉过脸去。他抵抗种种威胁和诱惑,将朴素的信条坚守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