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树林长于滩涂淤泥,支撑起物种多样的沿海生态系统。但近年来受海岸过度开发等影响,红树林屡遭生存危机,面积持续减少。浙江是中国红树林分布的最北界,海上造林难度更大。浙江沿海滩涂养殖密布,新栽红树林还需要海上“退养还林”腾出空间,牺牲部分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
苏星 《当代广西》2013,(13):M0001-M0001
素有“海岸卫士”“海上森林”美称的红树林能平衡沿海生态,庇护沿海居民免受风浪冲击,曾是广西沿海的一道风景。然而,过去盲目发展一度使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带来的恶果.也刺激了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3.
在北部湾碧绿的海面上,偶尔划出一条银色弧线,那是出水嬉戏的白海豚。驶入茅尾海,会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树,那是枝繁叶茂的红树林。透过红树林向北眺望,一排白色油罐与几个高耸的烟囱映入眼帘,这便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标志性龙头企业——中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当前,在全国多个地方"谈化色变"的形势下,广西石化投产5年多来,以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管理,实现了经济与环境、人  相似文献   

4.
漫步在防城港市区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鸟儿清脆而愉悦的歌声,一阵微风吹过,海岸边的红树林绿浪翻滚,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缠绕海岸,为防城港的海岸构筑了一道安全的"海上屏障"。目前防城港的红树林面积有2390公顷,占广西红树林面积的30%左右。因为有防风防浪、护岸护堤、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的美称。而在这些"海岸卫士"背后,也守候着一群热心保护红树林的志愿卫士。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6,(6)
正张宝全创造了"红树林","红树林"也成就了张宝全。在某种程度上,张宝全和红树林有着不谋而合的特性,都有着一种坚韧、不服输的精神,一样有适应环境甚至改造环境的能力,顺逆均有备,咸淡总相宜。在三亚市的亚龙湾有一大片保护性植物,名叫红树林,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盐水中,被视作三亚的"海岸卫士",具有极其强大发达的根系,  相似文献   

6.
正四月的北海,春意盎然,生机勃发。早上7点半,北海市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就开始热闹起来。蓝天碧水间,一望无际的红树林宛若绿波轻摇,林中白鹭翩跹,林下鱼蟹成群,一批又一批游人走上栈道,观赏这"海上森林"生态美景。"这株植物是白骨壤,园区内红树林90%以上都是它的家族成员。别看它长得不高大,却有着上百年树龄。"在一号观景平台,讲解员黎安梅向游客逐一介绍红树林的品种。自小在海边长大的黎安梅推介家乡"生态名片"时,倍感自豪。  相似文献   

7.
《时代潮》2001,(7)
这是大自然赐给深圳人的瑰宝。占地面积达300公顷的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深圳河畔.它南与香港隔海相望,和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一脉相承,1997年底,一同被国际自然保护与自然资源联盟列为"国际重点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红树林和黑脸琵鹭等20多种濒危灭绝的珍禽候鸟。红树林保护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8.
苏星 《当代广西》2013,(13):57-57
绵延的海岸线,宽广连片的红树林,翩翩起舞的白鹭群。蓝天碧海,红日白沙,极具滨海湿地风情的北海市金海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再现了初唐诗人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  相似文献   

9.
殷云  韩静  杨静 《小康》2018,(11)
正作为红树林的品牌创始人,张宝全一直被誉为"商界的艺术大师"。而纵观红树林的发展,张宝全更像是一位"文化商人",他将商业与艺术完美融合于度假休闲产业,既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物质享受,更为他们带来美好的精神文化享受。2018年春节刚刚过去,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就以28天收入破亿,再次刷新了中国酒店的单月营收记录。这不是红树林第一次创造奇迹,2017年春节,  相似文献   

10.
胡妍 《小康》2023,(17):18-21
<正>红树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强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保护与修复意义。随着红树林“国宝”的地位愈发凸显,红树林也成为我国保护力度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曾于2017年4月19日实地考察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在详细了解红树林作为“海洋卫士”和“海上森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后指示“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中国与越南界河——北仑河奔流入海的地方,有一片广阔的滩涂,滩涂上生长着成片的红树林。这些红树林用遒劲有力的根,死死地抓住海滩的淤泥,任海风侵袭、海浪起伏,屹立不倒,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红树林默默守卫着这片海湾,而一群人默默守望着红树林。他们每天在1300多公顷的红树林里巡查、采样、监测、修复,常年的头顶烈日,风吹雨淋,海水侵蚀,没有动摇他们的初衷。守望,是为了让那里的生态环境一天天变好,让那里的生  相似文献   

12.
方怡晖 《小康》2023,(17):30-33
<正>广东现有红树林面积达1.06万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9.3%,是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多年来,广东一直走在全国红树林保护、营造修复的前沿,广东各地都依靠自身的优势进行保护红树林的探索。近日,广东印发《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对高质量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白鹭飞翔,鱼虾嬉戏。位于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山亭村白兔山北侧岸线的下潭尾红树林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想到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美景,真的很开心,这是留给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2020年5月13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专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实地视察下潭尾红树林生态修复情况时,代表们动情地说。  相似文献   

14.
王际娣 《小康》2023,(17):34-35
<正>广西、海南是我国红树生长的主要省区。近年来,红树林的保护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广西、海南两地分别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加大对红树林的修复力度及保护力度,两省区红树林面积不断扩大,“海上森林”生气十足。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是我国红树的主要生长区,近年来,两地积极落实红树林保护相关精神,加强红树林的修复,推动退塘还林还湿,加强生态保护。截至今年5月,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一种树木,其小苗掉在海水中,即使被海浪千番冲刷,也能随波逐流,数月不死,一遇泥沙,数小时后即可生根成长。它们抗风力强,被称为海岸卫士,名曰红树林。在海口市美兰区东北部的东寨港,演州河、三江河、演丰东河和西河四河交汇,流入大海。暴雨季节,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港内沉积,形成广阔的滩涂沼泽,筑就红树林的梦想家园。绵延50公里的红树林将东寨港整个海岸浅滩点缀为"海上森林公园",造就"一港四河、四河满绿"奇观。乘小舟深  相似文献   

16.
高睿 《小康》2023,(17):28-29
<正>“蓝碳”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红树林具有极强的固碳、储碳的功能。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红树林生态资源变现,有力地推进蓝碳试点工作。在浙江省温州市,沿浦湾从传统养殖海湾转向蓝色生态海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有“海岸线绿色卫士”之称的红树林具有固碳、储碳的重要生态功能。《中国红树林生态系》一书提出我国红树林具有高生产力、高归还率和高分解率的“三高”特性,证明了红树林固碳和储碳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大事记     
<正>2014年11月份1日以"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2014'新兴经济体经济政策论坛在我市开幕。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调研我市文化旅游项目(印象海南岛演出场地、冯小刚电影公社项目、恒大文化旅游城项目等),他强调,在旅游项目建设和改造中,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旅游展现海口的文化底蕴,通过文化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7日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到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现场视察,了解和掌握红树林湿地及其景观控制区的保护管理情况。结合现场视察情况,视察组就如何进一步贯彻实施《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  相似文献   

18.
麦婉华 《小康》2023,(26):52-53
<正>作为我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广东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经验丰富。该省法规制度先行,多部门、多层级协同互动,民间力量广泛参与,积极实践、探索创新为红树林保护提供有力保障。未来,广东将持续强化红树林资源保护,系统推进红树林修复,积极探索“以红树林为核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大陆沿海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反馈保护区问题后,保护区以立法的手段解决保护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清退违法侵占、开展生态修复。如今,红树林有增加的迹象。树影斑斓,一片茂密的红树林在海岸边上生长,这一道自然的屏障保护着海堤。据了解,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它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明确指出,"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又一重要论断,不仅丰富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也为保护珍稀植物特别是保护红树林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