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帅  ;杜博  ;荆东良 《唯实》2014,(7):91-94
近年来,随着南海周边国家实力快速增长,域外大国强力介入地区事务,南海方向的海洋权益面临严重威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应对周边国家及域外大国的威胁和阻力,需从岛礁主权、海洋资源开发、海上安全等方面着手,以全力维护中国南海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2.
中央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这个很少在媒体中曝光的机构,是中国海洋维权核心政策中枢。一名国家行政学院专家曾透露说,2012年下半年中央海权办就已成立,与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成员单位包括国家海洋局、外交部、公安部、农业部和军方等,负责协调统筹海洋权益事宜。  相似文献   

3.
正7月12日,应菲律宾单方面提出设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罔顾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作出并公布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上演了一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然而,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拥有坚实的历史和法律根基。就在70年前——1946年12月,中国海军上校林遵率4艘军舰驶抵南海,登上南海诸岛,  相似文献   

4.
南海问题     
正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所谓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影响。中国不接受任何基于该仲裁裁决的主张和行动。中国一贯维护国际法治以及公平和正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定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致力于同直接有关的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  相似文献   

5.
坚决维护海洋权益事关国家兴旺发达的全局,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前提与强大基石。而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法律法规是有力武器,科技进步是核心支撑,强大的海上力量为可靠保证。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为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而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6.
陆地资源的枯竭,使人类加快了走向海洋的步伐。21世纪的海洋,将是因为石油及其他海洋资源而大开发、大争夺的海洋。什么是海洋权益海洋权益这个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两部海洋法规,将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7.
刘邦华 《求实》2013,(Z1):268-270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今后国家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是指在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方面都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海洋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海洋强国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尚晓昆 《党课》2013,(3):82-8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9.
吴志飞  姚路  翁辉 《求实》2013,(Z1):55-57
<正>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广阔空间,对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海上执法力量是国家有效管理海洋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整体海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海洋战略价值的日益凸显,世界主要国家都纷纷加强海上执法力量的建设与运用,极力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进而谋求在海洋空间的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加大,海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是国家利益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已成为各国共识。围绕海洋权益问题之争历来是世界沿海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个沿海国家也是个海洋大国,也与众多国家存在着海洋权益争端。这些争端的存在和解决对我国和平发展的目标是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11.
刘兰 《廉政瞭望》2013,(6):34-35
自2006年向北极理事会提出申请以来,经过7年等待,中国终于由临时观察员"转正"。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将以合法身份在北极事务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并在海洋权益维护、科考、气候研究以及航线开发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运作空间。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7,(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决策部署,包括海洋强国战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等。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要求两院院士  相似文献   

13.
默宁 《廉政瞭望》2013,(11):34-35
自2006年向北极理事会提出申请以来,经过7年等待,中国终于由临时观察员“转正”。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将以合法身份在北极事务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并在海洋权益维护、科考、气候研究以及航线开发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运作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洋观的演进和海洋安全战略的调整,主要受国际安全形势、现代海洋法的发展、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中国海上力量的状况等因素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视海洋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一个战略方向,同时视海洋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并生效后的新形势,我国调整了海洋安全战略:注重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兼顾出发来谨慎处理与周边海上邻国关系,全面性综合使用军事、政治、法律、经济、外交和文化等各种手段,有理、有利、有节来确保中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海权观,即海上战争的本质,制海权是航运自由的保证,制海权是国家海洋资源依法开发利用的保证,以及制海权是海洋权益法律维护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海权观是无产阶级海权观的理论基础,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海权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但是长期以来。海洋权益的保护却存在大量空白。在没有实施定期维权巡航之前。进入我国管辖海域、侵犯我海洋权益的目标几乎90%以上未被发现。外籍船只、飞机有恃无恐,明目张胆进入。大摇大摆出去。来去“自由”。我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遭到严重侵害。却无人知晓。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东海定期维权巡航率先进行。  相似文献   

17.
兵团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发建设边疆的特殊模式。海洋作为我国未来发展重要的战略空间,还存在海洋权益受损和海洋资源开发滞后等困境,把兵团模式移植到我国海疆,是中国共产党陆疆治理边疆思维的延伸,其开发建设新疆的经验对我国开发建设海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海洋开发建设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南海是中国四大近海中最大的海区,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南海国际形势正在发生重要变革,南海问题正从“一对一”的矛盾发展为“一对多”的矛盾;美、日、俄、印等域外大国的逐渐介入使南海问题日益国际化,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着维稳和维权的两难困境.要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低敏感领域先行、经济先行、技术先行,妥善处理与南海各国的海洋权益争端,迈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标志中国海权意识的新觉醒。‘海洋强国”建设能加快提升中国海上实力与综合国力。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7月30日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  相似文献   

20.
刘斯路 《党课》2010,(18):15-16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不会对自己的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侵犯坐视不理。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祖国大陆方面将撤导弹的议题抛回给台湾当局,并称只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两岸军事互信和撤导弹等军事部署问题都可以谈。台湾方面否定在“一个中国”基础上谈,而是提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