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琉璃庙是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宗教建筑。据考,东魏天平、北齐天保年间,行唐县便有佛教活动,现有出土文物中,最早有铭文的为北魏永平三年。  相似文献   

2.
<瑰宝>是韩素音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这两部作品都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风靡至今.<瑰宝>与<倾城之恋>故事中恋情的主线都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香港;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时代背景、人物身份以及作者自身的情感经历);这两部作品又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文体风格和不同的女性意识.文章通过比较两部作品,分析同一时代造就的不同恋情.  相似文献   

3.
左大玢在电视巨片《西游记》中成功饰演了观世音菩萨,因而经常被人们当作活的观世音,这在演艺界是不多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曹兴德:<渡江侦察记>中李连长的原型 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战斗故事片<渡江侦察记>,讲的是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前夕,某侦察连李连长率部与国民党"情报处长"斗智斗勇送情报的故事.该李连长的原型是曹兴德.  相似文献   

5.
正一、佛教文化与旅游景观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没有一座山是弥勒佛祖的道场,而中国的佛教第一世弥勒祖即是唐玄奘。梵净山金顶是一个唐僧之头像,传说唐僧西天取经回来后白龙马失蹄将经书存放在梵净山即为现在的万卷书。传说释迦和弥勒两位佛祖仙游到梵净山时,见祥云雾绕,争为道场,一直闹到玉皇大帝那里,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在1963年摄制的军事题材影片<红日>,是继<南征北战>之后新中国拍摄的第二部大型战争故事影片.该片取材于1946年冬山东战场的孟良崮战役,气势恢弘,场面壮观.影片一经放映便在观众巾引起了强烈反响,片中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更是传唱一时.那么,这部影片是如何诞生的?它的背后义有哪些曲折故事呢?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在建设年代>(1949-1965)是刘武生同志继<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周恩来的晚年岁月>之后又一部研究周恩来生平思想的力作.作者长期在党的文献编辑研究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平思想研究岗位上工作,他的<周恩来的晚年岁月>2006年初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当年11月在香港出版海外版,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他的这本<周恩来在建设年代>(1949-1965)同<周恩来的晚年岁月>一样,是一部积数年之功、厚积薄发之作.  相似文献   

8.
广大观众熟悉的著名影片<渡江侦察记>,讲述了侦察连长李春林以及班长吴老贵、战士小马、侦察员周长喜,还有当地游击队的女队长刘四姐等为我军渡江作战获取情报的故事.侦察连长的原型--原"渡江侦察英雄连"连长、5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渡江侦察记>时的军事顾问高锦堂,向记者叙述了渡江侦察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书志 《湘潮》2004,(2):51-54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孙悟空大闹天空,触犯天条,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后,观世音路过此地,悟空苦苦求她相救。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告诉他:“天下自会有救你之人。”悟空听了,喜不自胜,后来被唐僧救出,并随其去西天取经。这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的扮演者就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左大玢。左大玢在舞台、银幕上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角色和艺术形象,曾荣获“梅花奖”、“文华奖”等几十个奖项。她的个人表演唱段,已收录于1998年中央电视台戏曲部的《名人名段》栏目。如同观世音菩萨经过漫长的修炼,终于成就金…  相似文献   

10.
由赵凌云教授主编,马德茂副教授、胡江滨研究员担任副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最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拜读之后,深深感到这是中共党史研究领域里的一部创新之作.江泽民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更是如此.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学研究,<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的10位作者们是实践了这个原则的.  相似文献   

11.
12.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9.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