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月谈》2003,(18):22-2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是把东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东北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第四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  相似文献   

2.
今日的东北最热的话题是振兴,最鼓舞人心的是开创新东北时代。这片“黑土地”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津京唐地区之后的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创建“新东北时代”,是走向美好未来的路标,它已矗立在东北人的心中。再度振兴时机已成熟国家著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中,为实现由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化工业的转变,推进国民经济工业化的进程,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成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令人遗憾的是,改革开放后,老东北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年扩大。改革开放的初期,辽宁省GDP是…  相似文献   

3.
沈阳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曾拥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形势下,沈阳再一次被历史推到了世界的面前。“东北大振兴,沈阳要先行”——这是720万沈阳人在21世纪经济大变革中提出的一个战略口号,更是历史赋予沈阳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三省一区具有区位临接性、经济互补性、“振兴东北”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受制于“行政区经济”、市场分割、利益矛盾等方面的约束。构建区域行政协调、区域政策整合、区域市场一体化以及利益共享等方面的协调机制,实现区域互动整合发展,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林双川 《半月谈》2004,(20):6-47
2003年10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振兴东北战略正式启动,也给“辽老大”带来走出困境、重振雄风的历史机遇。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一年来.辽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寻找答案,前不久记者随“重访辽宁回眸振兴”中央新闻媒体考察采访团到了辽宁。  相似文献   

6.
区域发展理论与中部崛起的产业集群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沿海率先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相继实施和由此释放出来的巨大政策能量,“中部崛起”战略成为人们又一关注的焦点。但中部地区的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及其所处的特殊发展机遇与发展环境,决定了“中部崛起”要有新的战略思路。本文试图从区域发展理论的视角,通过对几种主要区域发展理论的分析和比较,结合中部地区的特点,探索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与命脉,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的决定力量。加快东北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促进东北地区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现实选择,是贯彻落实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政策的重要实践内容,是积极抢抓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历史机遇的重大决策,是加快辽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率先实现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与全面振兴的全局性重大方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运》2004,(11):13-15,17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按照省委的部署熏紧紧围绕全党工作大局,把握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期,切实履行妇联职能,在振兴我省老工业基地伟大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一、认清形势,明确责任,紧紧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我省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最大的资源省份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中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对黑龙江省而言极具…  相似文献   

9.
绥中县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连接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不断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万事之首”的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牵动”战略,大力推动全县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2005年,我县以“审时度势谋求大发展,只争朝夕建设新绥中”为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强县富民的目标,继续实施项目牵动、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加快工业化进程。首先,把培植工业项目作为我们县项目牵动战略的重中之重。全县上下牢固…  相似文献   

10.
沈阳的启示     
《学习与实践》2005,(7):12-18
武汉与沈阳就像一对亲兄弟,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市历史悠久,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都是中国特大城市、区域经济中心;都是新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均以制造业发达著称;市场化改革后,两市都经历过同样的改革阵痛;现今,两市的地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都相仿。近年来,随着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沈阳抓住机遇,响亮地提出“东北大振兴,沈阳要先行”的口号,创新发展思路,采取超常规的发展举措,逐步走出了国企改革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困境,整个经济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如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已成定局。作为中部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如何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跳出传统的发展思路,以新思维打造新武汉,奠定武汉在中部地区的“领头羊”地位,可以说,沈阳为武汉提供了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选择。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经济的发展首先要确定发展战略,包括区域协调整合战略、产业发展战略,人才发展战略,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中央决定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黑龙江省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奋斗目标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委统战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年”、“改善环境年”的  相似文献   

13.
工业立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构成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总体战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沈阳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实施阶段,深入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沈阳振兴大业的实际,所确定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实现沈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沈阳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时事报告》2005,(3):12-13
今年10月,是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正式出台一周年的日子。这一战略的提出,无疑对东北三省亿万人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三访东北,凸显了新一届政府对东北老工业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调查和分析制约大连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的历史发展机遇,全面落实建设“大大连”规划纲要,引领东北经济都将起 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木克 《今日海南》2008,(10):28-29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地处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然而近年来,内蒙古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连续6年全国增速第一,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内蒙模式”代表了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生态改善、经济振兴、社会繁荣的“嬗变”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东北振兴与大连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举措,为东北大振兴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作为滨海旅游名城的大连,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有之义,大连旅游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也必然会大有作为,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大路镇是全国百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是琼海市的经济大镇和“工业走廊”镇。两年来,该镇把握历史发展机遇,按照“招商兴镇、工业强镇、科教立镇、文明富镇”的发展战略,“跳出大路”谋发展,创造出辉煌业绩。2004年,  相似文献   

19.
希望在前     
《半月谈》2003,(18):6-10
东北,为共和国工业的诞生和发展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创造过辉煌的业绩。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辆汽车、第一艘万吨轮、第一架飞机、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等数不清的第一,都诞生在东北。这无数个“第一”让东北人为之自豪,东北也因此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东北这个老工业基地逐渐落后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失落笼罩在东北人的心头。今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并将其纳入了工作日程。强动的春风吹来,在改革道路上艰难跋涉的东北人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如何把握住这一机遇,迎接东北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前不久,本刊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记者论坛”。论坛邀请了新华社黑、吉、辽三个分社的社长、资深记者及有关专家学者,就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言献策,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改革开放和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水资源条件的改善,经济重心向北转移的趋势有可能成为现实,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将构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东北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与经济战略地位突出,各类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所以从历史上逐渐形成了全国重化工业、装备工业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在全国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极,就需要东北三省的整体联动,共同构筑东北区域经济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