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华公会是马来西亚政治史上最为重要的华人政党 ,本文对马华公会的党员及其政治参与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马华公会在2008年马来西亚大选中遭受的失利使其失去了华人族群的代表性。面对大选后的残局,马华公会本应积极自救,但却陷入了新一轮党争的困扰。本文以2008年大选马华公会遭遇的政治海啸为背景,论述海啸过后由前总会长引咎退出内阁引发的马华公会新一轮党争,分析党争对马华公会本身以及华人政治的诸多影响,认为党争的功利性是导致目前马华公会发展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华人如何看待伊斯兰教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在马来西亚的发展,代表马来人利益的巫统和伊斯兰教党也转向伊斯兰教寻求合法性.伊斯兰教党要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伊斯兰教国,而执政党巫统则提出马来西亚已是世俗的伊斯兰教国,这引起马来西亚华人对国家政体、民主、信仰自由的忧虑,他们反对将马来西亚建成伊斯兰教国.华人社团和反对党民主行动党反对建立任何形式的伊斯兰教国,而执政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坚决反对伊斯兰教党的神权伊斯兰教国,但赞同巫统的世俗伊斯兰教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政治的主导因素是种族政治和伊斯兰政治化,伊斯兰党崛起成为主要反对党之一.华人政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对伊斯兰党坚决反对;行动党对伊斯兰党的态度是在反对和合作中反复,为了建立公正和民主的马来西亚,行动党与伊斯兰党合作,但因为伊斯兰教国问题,行动党与其决裂.华人政党与伊斯兰党关系的变化,影响到马来西亚的种族关系、种族政治和伊斯兰政治化.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关系 战前在亚非拉及大洋洲拥有广大殖民地的大英帝国,在战后已趋向没落,为日本资本对马来西亚的输出提供了方便。战前英国资本在马来亚有着极为深厚的基础,英国是马来亚的宗主国,使英国资本在马来亚的投资从开始就处于优越和特别雄厚的地位。战后,已经持续了两个世纪的大英帝国分崩离析,殖民地纷纷独立,今非昔比。政治势  相似文献   

6.
国民阵线与马来西亚大选廖小健1957年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已进行了八次大选,第九次大选将在近期举行,朝野各党均厉兵秣马,准备大战一场。目前,多党联盟“国民阵线”是马来西亚执政党。执政党中,马来族的巫统占首要地位,其次是华族的马华公会,民政党等等。反对党...  相似文献   

7.
跨世纪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廖小健本文所指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以下简称马华文化),属广义文化范畴,特指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存在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文化社会现象,如华文教育、华文报刊、华族文化活动等。本文还将关注马来人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希望通过对此题目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程。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由英国殖民统治者引入 ,在英国殖民统治过程中 ,由于殖民统治者与殖民地人民的互动关系而不断作出修正与调适 ,使之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更好地维护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马来亚独立前夕 ,双方斗争非常激烈 ,英国殖民者力图在撤退前尽可能保全英国利益 ,而马来亚人民则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进行坚决的斗争。经过多番协调 ,马来西亚独立后的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英国殖民统治的遗产 ,但马来西亚人民并非被动地接受它 ,而是按自己的意愿作出修改 ,使之服务于本国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日本同马来亚的贸易关系是最令人满意的,因此,没有理由认为马来西亚成立之后,这样的关系不应继续存在下去。 自从马来亚和日本在1960年签订贸易协定之后,两国间的贸易便稳步的增长起来。 同时日本对与当地商行或商人合作,显示强烈  相似文献   

10.
去年五月间,在英国的策划下,马来亚联合邦總理拉赫曼提出了一个所謂“马来西亚联邦”計划。这个計划企图把马来亚、新加坡、北婆罗洲、沙捞越和文莱这五个地区拼凑为一个總面积有33万平方公里,總人口約有1千余万的“马来西亚联邦”。其主要目的是企图建立反共基地,压制民族独立運动和加强殖民統治。但应当看到,英马双方亦各有打算,英国想通过这个计划,利用拉赫曼反动政权来鎮压新马和北婆罗洲、沙捞越、文莱三邦日益高涨的民族独立運动,继續保持英国的殖民利益,并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和剥削,抵抗美国势力的渗入;而馬來亚統治集团则想通过这个计划来达到其扩张领土的野心,提高其在东南亚的地位,加紧对这些地区人民的統治和掠夺,并有排挤华人經济文化的企图。 由于近年来美国势力在这些地区作别有用心的扩展,拉赫曼也不时有投靠美国的表現,这又不免引起了英国的团团疑虑。因此,英马双方目前在筹组“马来西亚联邦”的时间、步驟和方法上还有分歧。但应着重指出,“马来西亚联邦”計划是个反动阴謀,所以,现在正遭到新马和北婆三邦人民及华人的反对。 本期特将有关材料特别是把“马来西亚团结咨询委员会”所发表的备忘錄彙编成“马来西亚联邦”問題专輯,以供讀者参(?)。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马华两族关系的几个发展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健 《东南亚研究》2003,(3):54-57,63
本文主要分析马来西亚马来人和华人两大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几个阶段,本文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族极少交往和产生摩擦,日军统治激化了马华两族的矛盾,战后马华两族关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进行了种种磨合,经历了摩擦、稳定、摩擦、爆发、缓和,不断反复的曲折历程。文章认为:马华两族的关系因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而经常波动变化,由于马华两族法律地位的差异,马华两族之间的矛盾在一段时期内仍难以消除,并对两族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社团领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燕平 《当代亚太》2008,10(1):143-152
18世纪开始,随着马来亚各州的开发,华人大规模地移入.到20世纪中叶,大多数华人在当地"落地生根",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民族.然而,华人出洋得不到(本国)政府的保护,面对完全不同于祖籍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华人组建各类社团互助.  相似文献   

13.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华人政治角色的转换,华人对当地政治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华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作用日益加强.马来西亚华人参政的经验为东南亚其他国家华人的政治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马来亚联合邦(马来西亚前身)于1957年宣布独立,该国的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帷幕。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政府颁布一系列扶植马来人的政策,特别是197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越来越多的马来人从乡村涌向城市,投身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去。以伊斯兰教为生活指引的马来家庭在城市化浪潮中受到巨大冲击,发生了诸多改变。本研究通过对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47家低收入马来家庭的采访和调研,解析了马来家庭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 华文教育的发展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华文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十九世纪大量华人移民的到来,也传进了中国的文化,较早在居留地建立了用方言讲授的华校,这就是今仍存在的私塾,只是形式有所改变罢了。远在一八五四年,海峡殖民地政府就鼓励私人办学校。可是,马来亚从英国殖民统治、成立自治邦到独立和马来西亚成立一直到今日,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一) 1969年在马来西亚大选后发生了“五·一三”种族冲突事件,造成了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这是马来西亚战后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关于这个事件前因后果的评价分析,众说纷纷,马华两族互相指责。当时的总理拉赫曼指责他的政治对手十二日(即五·一三的前一天)驱车于首都街道,欢呼政府在选举中受到挫折,从而煽动人们的情绪。(合众国际社吉隆坡一九六九年五月十四日电)。后来又“解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与市场此次访马的主要目的,是考察与研究马国华人的风俗习惯和参与马华文化协会正在进行的华人历史与文物调查活动。与此同时,也对马国的经济与市场进行了认真的观察,现将笔者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叙述如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经有一年多,对于马来西亚来说,199...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     
一九五九年,新加坡建立自治政府。一九六三至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参加马来西亚联邦。一九五九年四月以来,新加坡由李光耀领导下的人民行动党执政。由于它左倾的癖性,吉隆坡的马来亚政府渴望把它拉进马来西亚以使它“中立”。然后把沙捞越和沙巴也拉进来。这样,大量的非华族人口便可抵销占新加坡人口大多数的华人势力,后来,新加坡脱离联邦,宣布独立。  相似文献   

19.
李锡锐  张晓威 《东南亚研究》2023,(5):134-152+157-158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族群国家,各族群之间能够保持融洽的关系,除了政治、经济、历史等多重因素,马来西亚教育政策特别是教学媒介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马来西亚教育政策规划以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以建构民众的国家认同为目标,而华人则通过制宪的努力,成功把华文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制内,以期通过华文教育达到塑造族群认同的目的。本文尝试以国家教育体制内的主要华文教育机构——华小、华中和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三个教育机构所构成的系统如何达至平衡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教育目标,进而完成跨族群交融,维护族群之间的和谐,为传承族群文化和维持国家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状况,也为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独立后,马来政府为了建构一个统一的国家意识,不断地推进教育马来化,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则在国家一系列教育法令的限制下遭到严重的打击.本文以<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为主,兼收马华其他主要报刊对华小高职事件、"综合小学计划"和"宏愿小学计划"事件的相关评论,从华文报刊的文本表达中,探索和把握华人争取教育权益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