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栾城县虽为小县,却是赫赫有名“唐宋八大家”中独占三席的苏淘、苏轼和苏辙的祖籍地。唐朝宰相、著名文学家、诗人苏味道就是他们的先祖,出生地就是今天的栾域县南赵树。苏味道少时就以文辞著名,武则天当政时期曾任宰相数年,常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自称凡事模棱两端即可,时称苏模棱。然而与苏味道大有关联的清明桥却以造型优美,雕琢精巧获得广泛赞誉。清明桥的来历据说是苏味道后人清明节到苏丘村祭祖扫墓而得名。清明桥坐落在栾城县窦妪镇南赵村和北赵村之间的菠河故道上,始建于唐朝,明朝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重修。据栾城县志记载:清明桥全部用石料建造,桥长九文五尺,宽一丈五尺,由三个桥拱组成。  相似文献   

2.
崇尚晚乃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记叙王羲之临池学书、晚年尤甚的从艺经历时指出:“羲之之书,晚乃善”。并由此引伸:人修炼一技之长尚需“晚乃善”,而要“深造道德”则更需要这种精神和毅力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其“道德”核心,就是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而“晚乃善”的内涵,就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据报载,“七一”前夕,南京市邮政局一位1938年参加革命的离休老干部孙挺老人,将自己一张活期存单上的4万元人民币作为党费,一次性地上交给党组织。据悉,这位具有58年党龄的老党员上交的4万元党费,是他几十年来从工资中一点一滴省来下的。长期以来,他…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0,(5):119-119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学富五车、文才出众,却因耿直敢言、屡忤权贵而仕途坎坷,一生中被贬谪三次,颠沛流离,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4.
杨建民 《党建》2010,(5):64-64
说起“活叶文选”,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早在1919年,商务印书馆就出过一种“商务活叶文选”。当时出这套“文选”,大约只是从其方便便宜,于普及有帮助着眼。所选的内容基本是以秦汉以及唐宋八大家为中心的古人名篇佳作,略作注释,以求疏通。这样一册一篇两篇,人们读起来容易专心,收获也会较大。  相似文献   

5.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说他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评价或许有些夸张。但苏东坡还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则是比较中肯的。其他暂且不表,单说这忠犯人主之怒,于韩愈就确不为过。韩愈曾与柳宗元、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时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激起了韩愈的一腔怒  相似文献   

6.
读韩愈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1000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苏轼(公元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轼是宋诗的奠基者.词题解放的开山人.又是赋文领域“唐宋八大家”的杰出代表.千古风流人物各领风骚.但是诗词文赋乃至书法绘画中都取得很高成就的艺术全才.则苏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相似文献   

8.
尚志发 《奋斗》2007,(2):55-55
苏东坡的名声来自于诗文,开一代风气,成了唐宋八大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人生丰富,经历复杂.中国文人之林可谓鲜见。其中“涉案两起”,人们大多只知道因诗而起的著名“乌台诗案”,而因“盐”而生的“东坡贩盐案”却很少有人知道。然而正是这个案子,使苏东坡人生道路发生“拐点”。  相似文献   

9.
《前赤壁赋》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著名散文。因其艺术成就极高,故历代评论者多在该赋的文学性、艺术性方面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0.
《前赤壁赋》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著名散文。因其艺术成就极高,故历代评论者多在该赋的文学性、艺术性方面津津乐道。近日,重读《前赤壁赋》,笔者对苏轼的廉政思想感悟颇多。  相似文献   

11.
阮直 《学习月刊》2012,(13):5-5
前不久.自称唐宋八大家后裔的几位人士齐聚北京.就筹备“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的事宜进行了协商。“我们聚会不是图热闹,不是要沾祖宗的光,是要传承、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自称柳宗元后裔的柳哲表示。  相似文献   

12.
问责机制对规制“为官不为”具有鲜明的“刹车”功能,具有显著有力的保障功能,是有效规制“为官不为”的关键性“抓手”。然而,目前问责机制在规制“为官不为”中存在一些短板,主要是:问责事由较为狭窄、问责主体较为单一、问责方式存在误区、问责程序隐藏弊端。对此,必须补齐规制“为官不为”的问责机制短板:抓紧制定一部全国性的《“为官不为”问责条例》;拓展问责内容、完善问责功能、拓宽问责主体;突出主动问责、强化常态问责、推进立体问责;规范问责程序、平衡官员权责、推进问责连带;完善配套制度,筑牢问责机制的完整“闭合圈”。  相似文献   

13.
《学习导报》2013,(11):27-27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庐做太守时,写了一首赞颂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好后,给友人李泰伯看,李泰伯读后说“‘云山“江水’等词,从内容上说,很宏伟,从用语上说,极有气派,  相似文献   

14.
胡晓 《廉政瞭望》2013,(17):59-59
官员问责,成为了行政问责制度中最显眼、最为人关注而其实可能是最不重要的符号。7月,国务院问责吉林两起特大事故,两名副省长受处分。8月,在山西襄汾溃坝事故问责中,被撤去党内职务的原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复出,任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官员问责再次被引入舆论中心。此时距2003年“非典”“问责风暴”刚好十年。十年,官员问责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15.
蔡星天 《奋斗》2012,(7):61-61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对于“德”之功效,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光有过精辟论述: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相似文献   

16.
古滕客 《学习月刊》2014,(21):15-15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其文风格隽永,自成一家,影响极大。胡适视读书为毕生最大乐趣,他几乎是天天都读书,一天不读就难受。  相似文献   

17.
说起苏辙,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苏轼之弟。确实,比起"天才"兄长苏轼那如太阳般耀眼的文采与人格魅力,苏辙恰似一轮散发清辉的明月,沉静简洁,恬淡寡欲,虽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为文养浩然之气苏辙才华横溢,19岁即进士及第,名动京师,一生勤耕不辍,著作颇丰,名列唐宋八大家。  相似文献   

18.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陆续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行政过错追究暂行办法”等,特别是中央批准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作了严格规范。在这种以权责对等为核心内容的制度安排下,官员不肯或未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便没有资格或不必再持有权力。  相似文献   

19.
常识告诉我们,越是高雅的艺术,越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一开始接触都有点欣赏不了,要学会欣赏,得靠熏陶。比如芭蕾舞、交响乐,都可以作如是观。这是洋的,再看中的。以文学为例,先不说《诗经》、楚辞,就说唐宋八大家的美文,不通古文,断不了句子,就够你琢磨的了。既不懂复不通,欣赏就谈不上。  相似文献   

20.
著名古文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季羡林在《病榻杂记》中,主动请辞头顶上的“大师”、“泰斗”、“国宝”三顶桂冠。他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此举此言,令人感佩。琢磨来琢磨去,笔者悟出了一个道理:莫为“套”所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