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政府在2016年“脱欧”公投后提出了“全球英国”理念,作为“后脱欧时代”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以应对变化中的国际环境和自身国际角色的转变。基于“全球英国”理念,英国将自身定位为“全球大国”,希望借助综合实力以及与美国和英联邦国家等传统盟友的关系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推出“向印太倾斜”战略,以期拓展盟友圈并扩大对外影响。与此同时,英国外交政策中以意识形态划线的趋向更加明显。“全球英国”战略因其自身固有的缺陷以及国内政治中的制约因素,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障碍。苏纳克上台后对“全球英国”战略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其外交政策没有也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主要分析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左翼和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其中此次金融危机被称为全球资本主义第四次机体危机。此前的三次机体危机已经导致了资本积累或是法国调节学派所称的在调控模式制度下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型,它们都同时伴随着沿着民主化、去民主化和再民主化资本主义的政治形式转变,以及世界秩序的改变,后者包含激烈的国际紧张局势。由此而提出的第一组重要但也是最普遍的问题是:新自由主义形式下的资本主义已经到达了资本积累和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马恩河谷大学教授、弗朗索瓦·佩鲁研究所主任让·克洛德·德洛奈在题为《对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一个诠释》的论文中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全球化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作者还具体分析了全球化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四个主体即全球垄断企业、国家、支配阶级和被支配阶级的新变化,以及全球化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背景下的竞争关系、对劳动的剥削关系等的新变化。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英国脱欧进程出现了众多波折,表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源于政治博弈和社会分歧的脱欧进程加剧了英国政党政治的极化和分化,使延续数百年的政治制度遭遇了新形势、新议题的冲击,制度问题不断暴露,制度韧性被推向极限。2019年的英国大选是脱欧公投以来的第二场提前选举,它是英国国内政治受脱欧进程演变的结果,这场选举也将持续影响英国政治的走向。后脱欧时代,保守党政府依然面临着社会撕裂、国家分裂、国际定位等诸多挑战,工党、自由民主党等政党则进入了重选领袖、重新调整的新阶段。由于苏格兰地区和北爱尔兰地区的离心倾向上升,脱离欧盟"重获国家主权"的英国将直面国家分裂的风险挑战。如何淡化脱欧纷争和重建国内共识,仍是保守党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英国脱欧是对欧洲地缘政治与世界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事件。英国脱欧的焦点问题是社会民生问题。这一问题不仅直接导致了英国脱欧,而且给英国内政外交带来极大压力,并将深刻持久地影响其发展方向。亚洲是英国未来重点布局的核心区域之一,英国政府宣称要做"中国在西方世界最强支持者",并积极建立和维护与印度、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此背景下,中英双边关系发展趋势总体平稳向好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6.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全新视角。当前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金融垄断阶段,在形式上与过去的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其内在的根本矛盾未变。在变与不变中认识资本主义,首先要在不变中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过渡性,在变化中充分估计资本主义对社会矛盾的调节、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1999年以来,全球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这次大规模的反资本主义运动是第三波全球性的反资本主义运动,第一波是20世纪初由经典左派也就是老左派领导的,第二波是20世纪60年代由新左派领导的。当前第三波反资本主义运动有一个很大的缺失,就是阶级分析在这次运动中完全消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现在被很多人认为已经失灵。由于苏联的崩溃以及很多的反苏宣传,现在人们认为,这样的阶级分析以及对无阶级社会的追求只能带来专制和低效率。这是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对当前的社会运动努力宣扬传统阶级分析却…  相似文献   

8.
欧盟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原因与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脱欧公投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逆全球化"思潮的产物。"逆全球化"与以资本、生产和市场在全球层面加速一体化的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是指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在于全球化进程导致西方产生一种新的结构性分歧,即全球化赢家与输家之间的对立。如果把全球化视为一种现代化进程,那么"现代化输家"论点总体上可以解释"逆全球化"思潮出现和涌动的原因。"现代化输家"论点是指在西方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持续变迁过程中,低收入、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不能适应现代化进程,他们在自身处于经济边缘,地位与声誉受到影响以及遭受社会排斥的情况下,表现出反全球化和反精英的态度。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内部社会两极化和不平等状况的加剧为"现代化输家"论点提供了现实基础。本文重点分析当前欧盟内的三个"逆全球化"现象,即欧盟内右翼民粹政党的普遍崛起、英国脱欧公投以及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同时,对特朗普当选对欧盟内"逆全球化"思潮的助推作用也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鹏 《当代世界》2016,(9):40-43
正虽然英国脱欧将对英欧经贸、人员、双边关系造成巨大冲击,国际机构对脱欧后英国经济前景的预测也都不抱乐观态度。但客观地讲,无论英国选择留欧还是脱欧,都会付出代价,在选择脱欧的英国政客和选民看来,脱欧是另一个角度的趋利避害。无论在移民、国家安全还是经济主权方面,脱欧都具有相当的正面效应。而英国脱欧给中英关系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或许可以展望包括中英关系在内的"四环外交"。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型科技企业,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是由数字资本主义驱动的。这是一种全球现象,它以美国权力为核心,通过数字殖民掠夺全球市场。针对大型科技企业和数字资本主义弊病的主流解决方案是以美国/欧洲为中心的,并围绕一系列自由的和进步的资本主义改革措施进行的,包括反垄断、有限隐私法、大型科技企业工会化、算法歧视和内容审核。所有这些都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构思的,尽管它们在分析上和道德上以当代政治经济为中心,但却忽略或忽视了数字殖民主义和21世纪的生态危机。笔者认为,需要一个建基于数字技术之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替代方案,以扭转数字殖民化的趋势,具体包括:知识和基础设施社会化;通过支持数字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法律;关于技术生态系统的新叙事。这些解决方案将被嵌套在一个反殖民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的框架内,该框架接受“去增长”,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经济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11.
正在过去40多年中,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一种高度一体化的全球生产和金融体系。资本主义的内在动力推动着该体系在全球不断扩张,永不停止地索取着资源、劳工和新市场。但随着生产、运输和交流方式的变革,信息和数字技术促使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即制造业和资本开始通过彼此紧密相连的全球积累来循环运转。以国家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以及国内市场、本国工人阶级,不再是构建世界体系的基本单位,而拥有全  相似文献   

12.
艾伦·伍德认为,"市场依赖"下的竞争、利润最大化和资本积累法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逻辑,资本的空间扩张就是资本主义逻辑普遍化的过程。她强调资本空间扩张本身存在悖论,全球资本主义表明资本的空间扩张已达至顶点,也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系统性矛盾愈发普遍化,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政治的可能性不是更小了而是更大了。伍德的分析启发人们,要避免被资本主义逻辑所支配,既融入全球经济又不能充当发达国家的"减压阀"与金融投机的牺牲品,合理利用市场"强制"并有效引导资本"冲动",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全球资本主义的现状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正民粹主义在欧洲的盛行,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在全球的扩张与民族福利国家社会保护之边界的冲突;另一方面反映了深度参与开放的自由市场的精英与被边缘化的底层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民粹主义之所以成为一种对普通民众难以抵御的"诱惑",恐怕并非因为其实际主张多么令人信服,而在于主流政党在民主绩效上的糟糕表现——其所代表利益的局限性,以及兑现竞选承诺和解决经济与社会危机的能力愈来愈弱。  相似文献   

14.
正30年来,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和意识形态风靡全球。然而,2008年的经济危机、我们社会中存在的深刻不平等(尤其是全球北方与全球南方之间的不平等)以及当代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经促使许多学者、经济分析家和政治家们重新开始讨论资本主义的未来以及寻求一种替代性方案的必要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恰逢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英国脱欧公投的程序和结果引起了人们对于全民公决这种直接民主形式的广泛争论。质疑全民公决的观点认为:全民公决不能作出科学、审慎的决策,甚至认为全民公决根本上并不是民主;但肯定脱欧公投的观点认为:全民公决从程序上体现了民主。从民意表达功能及其实现方面看,英国脱欧公投实际上体现了长期被忽视和被排斥的民意,也体现了全民公决的价值:一是提供了政治决策至关重要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二是集中表达和体现了以民主机制为核心的民意。当然,在具体运用全民公决的过程中,还需要增强审慎因素,对议会民主和全民公决两种方式进行充分权衡,谨慎设定全民公决的有效性标准。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现代世界体系中的经济与政治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加速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从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现代世界体系便开始形成,并在百余年前发展成为全球性体系。这一体系内部始终存在着最为基本的两对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和主权国家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推动了现代世界体系中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对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和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政治体系产生了冲击,加剧了世界经济动能转换以及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体系重塑中将发挥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差异政治理论的主将艾利斯·扬后期转向政治责任研究领域。通过对个体责任的政策话语以及运气平均主义理论的批判,在汉娜·阿伦特的政治责任概念的启发下,扬基于社会关系本体论提出了认识和解决个人应对结构性不正义承担什么责任这一问题的社会连接责任模式。通过包容性的沟通型民主,她构建了将全球资本主义宏观政治与日常生活微观政治联系起来的分析框架,深化了对晚期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模式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国家 )实行的国家干预下有所缓和。 2 0世纪 80年代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调节达到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容忍的极限 ,随着资本积累利润率呈不断下降趋势 ,为了摆脱危机 ,金融资本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为名 ,加紧了资本对劳动、“中心”对“外围”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并妄图以新帝国主义战争来镇压全球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 ,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骤然加剧和深化。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陷入结构性矛盾和危机 ,资本主义必然由于其制度内在逻辑矛盾而走向灭亡 ,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脱欧公投后,英国政党政治一度出现传统两党党内分歧加剧、地区型及议题型政党力量上升、政党政治极化等变化趋势,议会制度及政治社会共同体都受到冲击。经由2019年大选,英国政党政治格局有所回归和趋稳,脱欧与独立公投未来短暂明晰,政党党纲再度向中间路线靠拢,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英国政治制度韧性于此再度彰显;然而在正式脱欧后,能否以更高的治理绩效解决其国内“民主赤字”问题,或将成为未来英国政治制度韧性的真正考验。  相似文献   

20.
自霍克海默之后,经济批判理论偏离了生产关系批判道路,逐步转向了生产力批判。在生产关系批判理论看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恶的产生源头,它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剥削、奴役以及物化现象,因此,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能走向理想社会;而在生产力批判理论看来,资本主义生产力是资本主义一切社会问题的产生根源,以科技为代表的、人对自然的控制直接催生了控制、顺从以及极权现象。由于这种控制深入人们的各个经济生活领域,摆脱控制走向自由独立的希望十分渺茫。生产力批判理论正是由于关注生产力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而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批判理论成果,也正是由于错误地将生产力批判置于经济批判理论的核心、没有认识到生产关系才是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根源而找不到解决各种经济社会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